第三章:我既独身来,即也独身去(上)

翌日,风和日丽。

微风推开了少年的眼帘,俏皮的在少年的鼻翼间轻柔的刮了一番,即便带笑的跑远。

少年将床铺整理整洁,轻柔的地将窗户给关上。静静地注视着这从小住到大的屋子,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如今该下山历练了,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少年怅然一笑,遂即便就释怀了!

步入紫云观的观门处,师傅已经在这等着了。

亭中师傅一人独坐在石凳上,旁边的石桌上正摆着两盏茶,剔透的石盏乘着青碧的茶,缕缕热气正从茶的上方飘着,同样剔透的石盏壶正摆在一旁。

观门旁的这个小亭子建的歪歪扭扭。看到亭子的四周梁角完全不对称,靠近观门的这一边上面龙飞凤舞的刻着静心亭三个大字。

少年会心的笑了,不为别的,正因为这个亭子是少年一个人徒手建的,并没有用上任何的术法来作弊,为何会如此,记忆就像被打翻的花洒,镂空的壶嘴并不能阻挡水的流失。

犹记得少年还是第一次同师傅下山,说是涨涨见识,少年平生第一次知道原来大牯山方圆十里不着人烟,百里才有幸识得那大城大雁城,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凡间境的种种繁华。真是如同杂家传记里形容的那样。火树银花夜如昼,红袖满楼香添嗅。满眼尽着紫罗衣,凤吐流苏晚霞瘦。

尽管回到紫云观,可当时还是童子的少年脑海里只记得那城市之繁华,各种稀奇玩物一时间望眼欲穿。什么修行全部抛之脑后。师傅也不点穿,只是笑着说了说“少年心性”。虽然只是个孩童,但少年终究是开了灵识的一个真正的仙道中人。即便向师傅领罚。

师傅依旧是笑着说“心不静啊,如何罚之!”

少年也知道自己确实是没能真正的静心。尘俗岂是轻易看淡的。于是,三个月多月的时间里,少年抛开修炼,只是不停的从大牯山和紫云观来回背来石头,虽然年幼,可多年灵的积累已经让少年的体格强韧非凡。一砖一瓦皆是少年用行动和体力去搭建的,磨砺身体的同时也磨砺自己的心!

三月有余,亭子终于完成了,期间,师傅始终默默不语,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用术法捏造的石桌旁喝着茶看着他。

亭子完成的那一刻,师傅笑了,笑的很是开怀,少年也跟着笑了,笑的也很是开怀。

可少年没有问师傅何故而笑,师傅也没有解释他是因何而笑。

只是少年以为师傅因为他的努力自豪一笑,可师傅却是笑亭子的丑陋,歪七倒八。

少年请师傅为亭子起名字,并为亭子题字。少年低着头满脸的开心,却没看到师傅因为嫌弃满脸褶皱堆叠好大的不愿意。可是无奈,只好右手轻挥,法术轻易施展,靠近观门一头的亭子上边便出现了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静心亭”。

看到亭子上头的题字,少年不开心了,转过身来朝着师傅问到:“为何师傅用法术题字呢,好歹徒儿我辛苦三月有余。”

只听见师傅低语道:“徒儿没明白我题字的意义啊,你还是没能静心啊。”

说着,师傅亦是转身逃离,只是少年没看到的是师傅转身的那一刻,满脸的不情愿,脸上都刻着不高兴三个字。少年不知道此刻师傅心里想的是这么丑的亭子好意思得到为师的墨宝。

少年心下思虑了会,朝着走远的师傅轻轻的鞠了一躬,遂即满心欢喜。同样抬手一挥,亭子中央便出现了一张石桌,四张石凳。脸上有些许的苍白说明少年没有师傅那样轻松写意罢了。

………

“徒儿,下山前来喝杯热茶吧!”坐在亭子的老者此刻青衣素袍,左手端着石盏,右手朝着少年微微的招了招。

抛开思虑,背着行囊的少年咧开嘴笑了笑,便向老者走来。

“师傅,您也着了件青衣,想来咋师徒二人真是缘分不浅啊。”

少年笑容满面,完全没注意到师傅的眼眉轻轻挑了挑。显然老者对于这句话内心很是腹诽。

少年隔着石桌与老者对面坐下,端起面前那盏热茶便开始抬手直接饮下,一饮而尽。

“行了,师傅,您老也别送了,我就径直下山罢了。”

“你别急啊,至少把热茶饮尽才走吧!”

看着面前师傅满是随和的脸,少年知道师傅怕是又有什么花招要对付自己,那盏热茶明明自己已经一饮而尽,可现在低头一看,石盏上又是盛的满满一杯。

“师傅,您就别打哑谜了!”少年叹了叹,这关怕是不好过。

少年只见师傅微微一笑。顿时仿佛时空翻转,周围的环境就好似石子落入水面漾起的涟漪一般,先是扭曲开来,紧接着仿佛有只大手在肆意揉搓。待到少年缓过神来,已是身处异境,可见的地方仅仅只有方圆十丈的样子,除此之外全是朦胧不可查的幽暗。少年不知师傅准备玩什么花样,只是稍微大量一番便静静的候在原地栖腿坐下。

下一瞬,凭空出现了一个发着金光的人,其貌和少年如出一辙,除了眉眼间冷洌外便再无二分。

“盏茶功夫,出了此地,你下山之时师傅会给你一件武器,反之,盏茶功夫未能出的了此地,你的行囊也别带了,即自独身入我紫云观,便也独身出我紫云观。”

声音不知从哪传出,却响在少年的耳畔。

只见那金光闭眼之间,双手结了个手势,嘴里念念有词。便又是两道金光凭空出现在那金光少年身旁。六丁六甲中的丁卯,丁巳。其目怒睁,其眉横对,身披金甲双手皆持一把戟便向少年冲来。

栖腿而坐的少年也无甚慌乱。左手中指食指并拢,余指曲与掌心,并拢的指尖抵在眉心之处,微末白芒汇于指尖,只见那并拢的指尖从眉心划过鼻梁停在双目之间,顿时紫芒浮现少年的眼底,一出即隐。观气之术。

仙道飘渺,不似凡间尚武之人,尚武修玄。

打熬筋骨即可进入入武境。入武境有三层,不外乎外练筋骨皮,是为炼筋期,锻骨期,韧皮期。炼筋期的武者尚有一牛之力,锻骨期的武者便有三牛之蛮力。而韧皮期的武者虽蛮力提升不大,可是这时候的武者的抗击打的身体素质却大幅提升。

接着便是穴窍境,炼化自身修玄的穴窍即可,亦称入品境。踏入入品境之人便可吞吐天地间的玄气炼化己用,化为内劲。存入炼化的穴窍中。穴窍境的武者实力跟炼化的穴窍相关联。因为武者的穴窍三个可为一个小循环,九个可为一个大循环。三九可炼化为丹田形成周天循环。因此穴窍境分三窍小境和九窍大境也称三品境和二品境。当然炼化了六个穴窍形成两个三窍小境的俗称三品大境。同理,两个九窍大境的武者亦称为二品大境。

炼化三九窍的入品境高手若没能形成周天循环便只能称为二品巅峰,却无法突破战武境成为真正的形成丹田周天循环的一品境高手。因此一品境便也是武者中数的上号的高手了。

一品境之上便是先天境,而要踏入先天境便要看一个人的资质了,亦称半步地仙。丹田内劲炼化孕育成丹,每成丹皆有道纹幻化而出。而成丹的道纹数量便能看出一个人的资质,九为极数。而这仅仅只是踏入先天境的前提。这时的武者便需要感悟天地之灵。不同于修仙之流的勾连天地之灵纳于灵脉中。武者勾连天地之灵需得纳入丹田凡丹中,用灵改造凡丹成为真正的灵丹。无法感悟便只能一辈子待在一品境之上,武者自嘲便称之为半步残仙。

踏入半步地仙者便有资格进入真正的地仙之境。而这个资格在于能否开启灵识。

武者对于危险的感知直达心灵,却无人知会其中奥妙,更别说言语。但这便是一个人的灵识所在。他不存于人的身体之中,却又冥冥中勾连人的感知。武者感知只可意会却不可言传。只有真正开启自身灵识的半步地仙才能踏入地仙。亦称地仙十二楼,一楼难于一层楼,时来天地皆携力,时去英雄暮枯冢。

然而仙道一途便更加艰辛。踏入仙道的第一步便是勾连天地,感知大道有灵,这一步便难倒天下人。尚心修仙。

感知大道有灵仅仅只是有机会踏入修仙一道。更要感知自身有灵,以自身灵勾连天地灵,开修仙之士的玲珑脉,也称灵脉。灵脉飘渺无垠,他不存于人的身体,却又关联人的身体。而这还只是个开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