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科举武考有多难?

严从汉一行三人,回到古庙,直接来到了陈老夫子的石屋。

三人行过礼后,面向陈夫子面坐,向陈夫子讨教科举武考之事。

“学生愚笨,对当朝科考制度只知大概,不知其详,还望夫子赐教!”

严从汉毕恭毕敬地说。

陈老夫子起身,来回踱步,思忖半晌,才慢慢开口说道:

“科举武考,与文考一样,由唐朝女皇武则天所开创。

但是,由于历史上某些朝代重文轻武,科举武考制度曾数次被废,而后又数次兴起。

数废数兴,但废多兴少,因此,纵观历史长河中,真正通过科举武考之路,成长起来的名将,屈指可数。

而今所处的后汉王朝,由于边防不稳、战事频仍,朝廷不但需要大量兵丁,也需要更多出色的武将。

因此,从前朝洪启皇帝开始,科举武考制度便又兴盛了起来。

这一时期,由此渠道成长起来的军事将领,较其他朝代多出了许多。

当下这个后汉王朝的科举武考制度,与文考制度极为相似,且考试时间、考试等级、考试所获取的功名等等,很多方面均与文考高度雷同。

比如,考试由低到高,共设为四个等级,分别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只不过为了与文考相区别,人们往往会在考试等级前加上一个武字,如武院试、武乡试等。

参考人通过考试后,所获得的功名等级便是:武生(与文秀才相同)、武举人、武贡生、武进士(殿试前三名为武状元、榜眼、探花)。

按照历史上许多朝代的科考制度,参加院试时,必须经过三次预考,过关之后,才能正式参加院试,博取秀才功名。

也就是说,一名普通的学生,要成为秀才,必须参加四场考试,并且过关斩将,一路通关才行。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许多读书人,终其一生,连一个秀才功名都无法获得的原因所在。

因此,古代所谓的秀才,放到任何一个时代,绝对都是有着真材实学的知识分子。

因为难,非常之难!

当下这个后汉王朝,科举武考的制度,与文考同样极其相似。

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参加武院试的学生,不必像文考生那样,先要经过三场预考。

只需参加当地州县主管军事的卫、所统一组织的武学,学习期满后,便可直接参加武院试。

由于你的师父胡一彪,本是武举人出身,再加上他与蜀王府关系亲密,在当地威望极高。

所以,他所创建的镇川镖局便兼具了卫、所武学的功能,可以集中培训生员,而后直接参加武院试。

而武举出身的胡一彪,同时又可作为弟子们的禀保人。

与文考一样,武院试在县城举行,乡试在省级州府举行,会试在京师举行。

而殿试则是在皇宫大殿之上举行,由皇帝本人出题监考,最后钦点前三名。

当朝武考规定,不论哪一级考试,所考科目均为武科三门、文科两门。

武科为:弓马骑射、马上技艺以及臂力。

文科为:五经七书、时务边防策。

几门课程看似简单,但内容庞杂且难度大。

如弓马骑射分为步射和骑射,分别射八十步及三十五步远的箭靶。

马上技艺,则必须在飞驰的马背上,熟练运用至少五种兵器。

臂力,要求能挽一石硬弓,射一百五十步至二百一十步远的箭靶。

文科的五经七书,以兵法为主,既要考各类兵法释义,如孙子兵法等,也要考部分经史典籍的内容。

时务边防策,则是当朝皇帝根据边防作战之须,而特意增设的。

主要考察生员对时局、政治、军法、军制及边疆防务的看法及理解。”

陈老夫子详细向严从汉介绍完科考制度后,也陷入了沉思,思绪似乎回到了当初的考场。

孙予如听得迷迷糊糊,有些不知所云。

而严从汉和祖云旗,听完之后则是面面相觑。

“从汉哥,这也太难了吧,我真替你捏一把汗!”祖云旗说道。

“我也一直以为,武考就是考一些弓马骑射之类的武艺而已,谁知竟是如此繁杂。”

“老夫曾对你说过,真正的武将,当是文韬武略、文武全才之是人,绝非是只识匹夫之勇的莽夫之流!”

“学生理解了,谢谢夫子教导!”严从汉低头回答道。

“不过你也不必过于担心,你的师父胡一彪,会教会你各类武艺兵法,以及五经七书之要。

至于时务边防策嘛,这些年来,老夫半醉半醒之间,倒是悟出了不少见解,若你不弃,可借鉴老夫之言。”

“学生感激不尽!”听完陈老夫子的话,严从汉的信心又树立起来了。

“嗯。即日起,你日间可前往镖局习武,夜间则由老夫为你讲学,你看如何?”

“学生拜谢夫子!”严从汉由衷地感谢陈老夫子,立即起身施礼。

“不必言谢,老夫本是垂暮之人,尚得一人聆听疯言疯语,也可聊以自-慰了。”

听完陈老夫子的话,严从汉心里暗自下定决心:如果自己将来有所成就,夫子的大恩,来日定要涌泉相报!

三人告别了陈老夫子,走出石屋,祖云旗闷闷不乐,若有所思。

“云旗,虽然明年你暂时不能参加科考,但练武习文,两个方面都要加强。

陈老夫子可是上过皇殿、参加过殿试的人,这样的夫子,哪里去找?可不能辜负了他的教导之恩。”

“可是,刚才听夫子一说,觉得好难啊!”祖云旗显得有些萎靡不振。

“初听时,我也觉得好难,但万丈高楼从地起,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相信一定能闯出一翻天地来。”

“好吧,从汉哥,我听你的。那小弟在此先预祝你一路高中!”

“呵呵,还早着呢,现在八字都还没有一撇!”

“你不是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吗?至少,你现在已经在打地基了。”

祖云旗一番话,逗笑了严从汉和孙予如,想不到这小子倒还挺幽默。

两人目送祖云旗回到了石屋,这才走出古庙,向王府走去。  17638/9677270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