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事变前夕,风云大起之时(6/5)

“文优,如今洛阳局势纷乱,老夫欲成大事,掌大权,应该如何施为啊?”

洛阳之中,密室之内,董卓正向李儒问计。

时间已是月二十,董卓在蛰伏近月后,今天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洛阳。

之前由于袁绍不断向宦官施压逼近,导致昨夜宦官们铤而走险,在皇宫之中将何进斩杀。

大将军身死,局势无人掌控,于是洛阳立刻就起了兵乱。

包括袁绍、袁术兄弟,何进的部属,车骑将军何苗,董卓亲弟奉车都尉董旻,纷纷领兵入宫诛杀宦官。

宦官们抵挡不住,只能劫持天子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出逃。

昨夜董卓得知洛阳动乱后,立刻点起了一千精骑赶赴洛阳,后又得知天子逃往了北面,他也转向北面搜寻。

第二天平明,果然让他找到了天子和陈留王,然后护驾回宫,已是大功一件。

但董卓远未满足,这微末的功劳与他所期望的,还差着许多。

李儒听董卓说的露骨,不由的心下一惊,虽然他早就知道董卓所图不小,但此时听来,李儒只以为董卓要颠覆天下!

董卓见李儒不答,并且神情悚然,心下明了,是李儒联想的太远了。

于是他不由失笑,“文优啊,你难道以为老夫要谋逆吗?”

李儒见被戳破了心事,脸上难免羞赧,口中连连否认:“在下没想那许多。”

董卓语重心长的言道:“不瞒文优,老夫虽然所图者大,但却不是要谋逆。老夫只是为了执掌大权,再也不让他人轻视于我,现如今不知该如何做,还请文优教我。”

李儒这才放下心来,但这般大的事情,哪里是轻松就能想明白的?

于是他就陷入沉默,开始思考。

董卓见之,也没有打扰,在一旁耐心等待。

良久之后,李儒目光重新聚焦,显然已经成竹在胸。

他起身问道:“主公欲成大事,就不能有任何犹疑,否则就会落得何进一样的下场。主公如今可有决心?”

听到李儒口呼“主公”,董卓情知他已正式投靠了自己,于是坚定的回道:“老夫再无犹疑!也请文优倾囊相授。”

“那好!”李儒傲然而起,那姿态倒真有几分运筹帷幄的感觉。

“主公请恕臣冒犯,臣以为,主公无论是仁义还是德行,都无法与士族中人相比,所能依仗者,还是一个‘力’字!”

董卓点头认可,他终究只是个武人,长于军事一途。

李儒仍在讲述:“所以,主公欲成大事,还是只能以力而行,威凌朝臣,才能得偿所愿。”

虽然李儒已道出方向,可董卓却无奈摊手,言道:“可老夫如今只有三千兵马,恐怕不堪使用啊。”

“不!”李儒断言反对,“主公明明有数万兵马可用,只待主公去取!”

董卓急问道:“兵马何来?”

李儒微微眯眼,说道:“昨夜何进身死,何苗也死于乱军之中,如今他二人的部下正是群龙无首。

“只要主公遣一使者,携带重金珍宝,拜访各军各营之将校,再许以高官厚禄。如此,则数万兵马唾手可得!”

“妙啊!”董卓大喜道,“此计甚妙!”

后面的事就不用李儒说了,董卓自然心领神会,届时大兵在手,无非是武力胁迫而已。

此事解决,董卓又问到另一件事:“文优,如今那执金吾丁原执掌宫廷禁卫,若是不除去他,天子则不能为我掌控,不知该如何对付他?”

丁原的执金吾之位,就是今天刚刚任命的。

董卓很清楚,这是那些朝臣为了制衡自己,才临时做下的决定。

说起来那丁原手下的兵马,比他还要多不少呢。

这回李儒就没什么办法了,计谋因人而异,可他对丁原并不熟,仓促间也想不出什么可行之策。

李儒如实言道:“对此,臣不知该如何筹划。但无非还是行反间之策,贿赂其亲信手下,使其自败。若是不行,就只能以力并之了,所以还是要先行收拢洛阳附近的无主兵马。”

虽无巧计对付丁原,但董卓也不失落,他转而言道:“既然如此,那就事不宜迟。叔颖(董旻)久在洛阳为官,对各军将校必然熟悉,我这就让他前去接触。”

“主公且慢,臣还有一言!”李儒道。

“文优请讲。”

“主公行事之前,还需再行虚张声势之计,夸大我军数量,让洛阳众人畏惧,才更方便行事,否则单单许以重利,恐怕不能成就全功。”

董卓转了转眼珠,心中已有计较,他老于军事,这虚张声势之计就不需要李儒来教了。

筹划已定,说干就干。

董卓的执行力极强,他立刻招来了所有心腹,然后陈说计划,让他们分头行动。

当晚,深夜,董卓军营中潜出了一只兵马,小心翼翼的朝西面而去。

待到第二天,同样还是这只兵马,又大张旗鼓的返回,直入董卓军营。

洛阳众人不知其中真相,皆以为这是董卓的援军到来,于是无不畏惧董卓兵强马壮。

PS:睡前加更,例行求鲜花,求评价票!

无需太多,只要在涨就好!抱拳,拜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