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贾诩入彀,反身施两计

王放听贾诩说,他愿意随王放返回河内,但并没有惊喜的感觉。

这个结果已经在他意料之中。

贾诩是那种为了自保,可以掀起一场战争的谋士。

历史上如果没有他给西凉人出谋划策,想必李傕、郭汜等董卓残部只会四散而逃,最后被各个击破。

也就不会有后来李郭等人攻陷长安、荼毒关中的惨事了。

那场动乱更是成就了贾诩的乱武毒士之名。

所以贾诩是那种真的能改变历史线的人!

现在贾诩虽然应下了,可不代表就此效忠于王放。

若是王放有所懈怠,未来被贾诩反噬一口,也不是没有可能。

王放没有接贾诩的话,而是尽可能诚恳的说道:“先生且听我一言,如今天下动乱,想必先生也有所警觉。

“依我看来,此番动乱之后,汉室虽然不会猝亡,但也不可复兴,先生以为如何?”

“诩乃愚陋之人,不知天下兴亡大势,请将军赐教。”贾诩淡淡的回道。

你不知道?

王放可不信。

贾诩这条老狐狸,看来还是在藏拙啊。

虽然贾诩淡然处之,可旁听的贾穆听了王放的话后,却大吃一惊!

汉室不可复兴?

这是贾穆难以想象的!

在他看来,虽然现在董卓挟持天子,掌握朝政。

但山东诸侯已经联合,不日就将西进讨伐董卓。

董卓的覆灭已经指日可待,到时天下不就重归安定了吗?

现在怎么就突然“汉室不可复兴”了呢?!

王放和贾诩两相对视,隔空过招,都没心思管贾穆,任由他在一旁发呆。

王放继续说道:“天下易乱难安,不知要花多少年才能安定。那在这动乱的时间中,我辈又该如何存身呢?

“不瞒先生,我年少有疾,最是喜欢那儿女情长……”

听到这,贾穆用余光斜了王放一眼,这位王将军说话真是坦荡!

贾穆虽然也喜欢儿女情长,但他是万万不敢直言的。

他要是说出这种话,必然会被当成无能浅薄之辈。

可王放就不同,他这样说,听在贾穆耳中,只觉理所当然,真是大丈夫所为!

王将军真乃我辈楷模!

“……我家中有一妾室,生得十分美丽,我恨不得终日与其厮守相伴。”王放语气轻快,就像在讲述一个温馨的故事。

可他的话音陡然一转,语气加重:“但是我不可以!因为我知道,若是不能平定外患,安定天下,终究会有祸到临头之日!

“如此,又岂能长享欢乐?想必先生能理解我的想法。

“此次我来,实在是敬爱先生之才,愿得先生相助,安定天下!

“现在可以事先言明,如果事有不谐,我也任由先生离去,绝无阻拦,不知先生何意?”

言毕,王放神情恳切,重重抱拳。

贾诩终于动了!

他对着王放长揖到地,言道:“诩乃凉州边鄙之人,承蒙将军错爱,诩愿贡献些微末的才力,相助将军成就大业!”

贾诩确实被王放打动了,王放刚才的一番言语,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人为了自保可以逃避,可以隐匿,甚至还可以苟且。

但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以主动出击!

这是贾诩一直都明白的道理,想不到今天他找到同道之人了。

还有那番“汉室不可复兴”的话,也深合贾诩之心。

在现在这个时间,就能有这么清醒的认识,必然是心智极佳之人。

所以这回,贾诩是真的觉得,王放是值得他辅佐的人。

王放上前将贾诩扶起,笑道:“今得先生相助,是我之所幸!”

贾诩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言道:“将军,此时此地都不适合寒暄,我们还是早日脱身吧。”

“正该如此,先生有何计教我?”

“诩心中已有成计,这就和将军北返河内,还有此地的二千多兵马,也一并献与将军!”贾诩行事要么不做,若做就要做到底。

将这些部下兵马带去河内,就是他辅佐王放之后的第一功!

“哦?请试闻之。”王放顿觉惊喜。

他只是为贾诩一人而来,没想到还能拐走两千兵马?!

贾诩言道:“平津此地本就是渡口,船只也齐备,渡河并无困难。只要将军和对岸的部下取得联系,两方协作之下,耗费不了多少时间。”

“此事简单,却不知先生又该如何说服部下北渡?”王放问。

“为今之计,只能暂时欺瞒。但此地兵马本属北军五校,不是凉州人,想必对将军并无敌视,只要事后好生安抚,应该问题不大。”

“就依先生所言。”王放点头,“我这就让人去传令,将先生府上的家人还有我部下人马移入营中,然后即刻渡河。”

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然后就开始行动。

王放和贾穆隐蔽在角落里,等贾诩招来手下的大小军官。

贾诩已经想好了言辞,对部下说:“诸君即刻准备作战,对岸的河内兵马已经被董公策反,董公命我率你等渡河北上受降,然后再攻略河内诸县,诸君可有疑虑?”

众军官面面相觑,这消息太过惊人,一时不能反应过来。

不过他们也不疑有他,接到分派的任务后,又各自离去了。

贾诩又唤来一个充作亲兵的家仆,说道:“你去洛阳找董公,只说平津关对岸的兵马有异动,而老夫正在小心戒备,但并没有危险。

“请董公安心坐镇洛阳即可,此次告知,只是正常的军情通报。你明白了吗?”

家仆随贾诩做过不少事,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了,他淡定的领命而去。

王放全程旁观了贾诩的一番应对,堪称条理有度,临危不乱,真是兼具智勇。

这般的士人风采,恐怕也只有在秦汉时代才能一见了。

秦汉之士,文武兼修。

而后世朝代那些不断被“阉割”的文人们,能被称之为“士”的就越来越少了。

王放这次真是没有白来,此等英杰已入他彀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