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草包

说完这话,于文忠自己就发现不对了。

于弘毅又不是他亲生的,是当初夫人诞下死婴后,悲痛难忍,恰巧捡到了这个婴儿,便带回来抚养长大。

这二十年来夫妻两人都将着事瞒得死死的,免得于弘毅知道这事后,伤了他的心。

本就体弱,万一伤心过度,那是要折寿的。

既然弘毅不是亲生的,那又怎么会随了他呢。

于文忠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随着于弘毅渐渐长成,他越看自己这个儿子越熟悉。

像极了一个故人,到底是谁呢……

于文忠思来想去,怎么着也不敢往姜云升身上想。

于夫人一看他这样,就知道他想岔了,接话道:“弘毅就算不是亲生的,也还是受你这个当父亲的熏陶。”

“这聪慧程度,当然是随你了。”

于文忠大喜。

“善,夫人此言在理!”

姜府,书房中,姜云升看着于文忠夫妇二人交谈,眼看接下来要往不可描述的方向发展。

他挥手散去了水镜术,单手撑起下巴。

果然,于文忠知道儿子不是亲生的。

帮他养儿子这么多年,不但视为己出,还牺牲自己,在智商上给予儿子极大的自信。

辛苦了。

作为一个大奸臣,姜云升还是很忙碌的,以水镜术观察自己的儿子只能是消遣。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他手里还有一大堆的官员档案卷宗,今日刚散朝会,他便回府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

原来的自己虽然聪慧,也有人手,但到底没到过目不忘的境界,这些官员卷宗垒了这么一堆,他也只有要对付谁的时候才会找到那人的档案拿出来翻一翻。

换成现在的姜云升就简单多了,他打开一个卷宗,三两眼扫完,就换了下一份,如此循环往复。

修行的他,可以很负责的说。

过目不忘,易!

这些卷宗都是朝中官员的各种资料,包括出身,经历,人际关系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官员们的黑料,贪污受贿,鱼肉百姓,草菅人命,以权谋私,任人唯亲等等等等。

原来的自己在书房中,专门准备了一个密室来安放这些卷宗档案,好方便他在排除异己,权倾朝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事实证明,之前他派人调查于文忠,结果没得到什么有用消息的这件事,不是手下人不专业,纯粹是因为于文忠没黑料,真的是个清官。

手下人在调查其他官员的时候,查出来的罪行黑料,真是罄竹难书。

姜云升很快就从一堆堆卷宗中找到他想要的,一位将军,还是位京城将领的黑料。

孙将军,五十有三,一个位高权重,十分受老皇帝关注的老武将,他奇迹般的练兵不行,治兵不行,打仗也不行。

十打十的草包将军。

但这个草包有兵权,他掌控拱卫京师的八万京军。

很多人觉得老皇帝昏庸,居然会将最重要的京城兵权交给孙将军这样一个无能之辈。

这样的无能之辈如何能够掌控军队,守卫京师?

姜云升却知道老皇帝的心思。

孙将军是无能,平日里除了对老皇帝大拍马屁,大表忠心外半点用都没有。

老皇帝要的就是这种人,这种货色一但离了皇帝,一道旨意就能要了他项上人头。

起兵造反?

根本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这草包不但没本事,还不要脸。

当初他是大皇子的部下,大皇子一出事,他立马跟大皇子撇清关系,还第一位站到皇帝那边,带头唾骂起了大皇子。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没错。

孙将军和原来的姜云升走的是同一个路线。

踩旧主,捧新主。

两人的新主都是老皇帝,走的路线又是同一个。

所谓同行是冤家。

不要脸的有我一个就行了,你怎么能也不要脸?

两人的关系很一般,平日里见面都是皮笑肉不笑,暗地里谁都想把对方拉下马。

原来的自己就一直很想把对方弄下去,可惜没找到机会。

“福伯!”

姜云升捧着卷宗,思考良久,喊了一声外面候着的老仆。

“老爷。”

福伯弯着腰进来。

“福伯,你去比照郡王离京的礼单,给于大人备一份,只道这份礼是老友为他送行。”

福伯微愣,他侍候老爷二十多年,除了头几年见过于文忠,后来倒是不怎么见了。

倒是于夫人常来府中。

老爷莫非是看在于夫人与夫人情面上才如此?

这礼也太重了。

“是,老爷,奴这就去办。”

福伯行了礼就准备出去,又被姜云升叫住:“等等。”

福伯躬身立住:“请老爷吩咐。”

姜云升顿了顿,才道:“于大人家的公子,与我那夭折的孩子,是一般大吧。”

福伯很少听姜云升提起当初那个夭折的孩子,那些陈年往事他自然知晓,冷汗顿时就下来了。

那可是老爷多年来唯一的血脉,这突然提起来,心情能好吗?

“老爷,您还年轻,以后会有孩子的。”

福伯安慰。

姜云升笑了一声:“就是有十个八个,到底也不是第一个了。”

福伯低着头,死死盯着地面,不敢吱声。

姜云升没迁怒他,只是道:“你去了于府,告诉于大人,就说夫人久居府中不出,喜欢年轻的孩子,托他让于夫人带他家公子来看望夫人,哄夫人高兴高兴。”

“是,奴一定办好。”

福伯听得出来,老爷在说这话时居然带了点慈爱。

许是老爷想到自己那早夭的孩子。

于家的公子,有福了。

另一边,于府,于文忠一家正忙碌的准备于文忠出行陕州要用的东西。

这一次是远行,吃穿用住,样样都要准备好,于文忠从没出过远门,于夫人在这方面也没有经验,她先是问过有经验的女眷,得了指点,这才开始准备。

可时间匆促,再怎么着急准备,一时也是备不齐的。

于弘毅进了母亲屋里,见她正在忙碌,便道:

“母亲莫要忙了,衣,鞋,我都打发人去买了。”

“干食我也打发人去买了,路途遥远,寻常吃食怕是不顶事。”

于弘毅性子枯燥,却是个能独挑大梁的,这边母亲还在忙碌,他就已经安排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