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夏经理

生鲜店都是室内装修七天就完事了,张淑萍在李东的实地操作下才知道什么是自助式的。

初八员工都上班啦,老顾客在生鲜这边看着这种形式都感到新奇,买菜可以自己挑了,但也都经常感叹怎么不知不觉就买多了。

李东到单位和关勇打个招呼,就坐在收发室老关头这,现在爷俩关系嘎嘎铁,李东空间里的酒肉他可是没少吃,一走一过就给他送点,作为经理他老叔一般人给他还不一定要呢。

九点多了三叔三婶领着李忠到了门口,李东迎出去把三人领进来和老关介绍介绍。

老关一拍胸脯和三叔保证肯定照顾好,出了收发室三婶不屑的说“这省城就是不一样看门老头的口气都这么大。”

李东笑着说“因为他是我们经理的亲老叔。”

三婶吓得一缩脖赶紧四下看看才小声说“怪不得呢。”

来到车队李东几人进屋,屋里几人正打扑克看见李东进来都站起来打招呼。

食品公司这百十号人啥关系别人不知道车队的人那是都心知肚明,李东这种手眼通天的人他们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李东拿出几盒烟一人扔一盒“谷队长又得麻烦你了。”说着拉过李忠“这是我三叔家弟弟想学车,你帮帮忙。”

队长谷松利笑着说“你弟弟不就是我弟弟放心吧保证教的嘎嘎地。”

李东搂着李忠“我先带他去宿舍,一会就让他来报道。”

“快去吧,啥时有时间咱哥俩整两蛊。”

“好啊,就这两天必须我请啊!”

三叔看这一路上李东不断的和人打招呼这心里有底了,侄子在单位混得可以啊。

到了宿舍三叔一家更满意了,双人间还挺干净被褥都是现成的。

看了下表李东估摸着张涛也该到了,拿出一沓食堂饭票给李忠,让他去车队了。

李东又领着三叔三婶出来果然看见张涛正老实的坐在收发室聊天呢,看李东挺忙儿子也安顿好了三叔三婶就回去了。

李东又领着张涛来仓库这,张涛老实给他找个保管员的活。

安排完他们李东惦记着透笼那边过去看看,李东进去转一圈,主体都完事了就差地面平整了,过了十五就进驻了。

李东虽然不知道这个市场什么时侯拆的,但是他知道这生意非常好是全国都出名的哈市沙发一条街。

也是全国最早的为解决待业青年问题兴建的个体户市场。

溜达到家俱厂夏晴正坐在那发愁呢,看见他过来无精打彩的说“这人也招不上来啊。”

“放心,待业青年那么多肯定能招上来,别急宁缺毋滥。”

李东也不着急空间里的家俱厂只要有木头一天就能把仓库堆满,但是还是能在外边生产最好,空间里的资源能不用就不用。

去车间里看看,几个高薪聘请的老师父和四五个新招的工人正跟着空间里的家俱工人学习操作呢。

都是空间里打造的木工机器李东担心出问题就派出一个空间家俱厂工人。

看这几个学徒工还挺认真他就放心了,他在工厂做过,每天机械的工作把人都变成了机器。除了工资对工厂里的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更別说学习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过了征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这时经常能听见孩子的哀嚎,马上要开学了,疯跑了一个寒假才想起来作业还没写呢,赶紧起早贪黑的赶进度。

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李倩同学。李芳和李颖的学习都是学年前几名,唯独李倩每天把作业糊弄完一笔都不动。

不是到外边疯跑就是窝在张淑萍那屋和李颖抢电视看。

进入三月了依然春寒料峭,丝毫不见暖意,还时不时的下点雪把冬天的能量发挥到极致。

市场里陆陆续续的商家进来,最大最吸引人的还是李东的摊位,不同于其他人把做好的沙发往地上一放,他把摊位做成了展厅,真皮沙发、布艺沙发和各种柜在灯光的照射下散发着豪华的气息。

夏晴指挥着六个新雇的孙长军的战友,和六个销售人员把家俱都摆好,露出展台中间一个巨大的品牌logo“万象”,李东取自空间包罗万象的意思。

周边的摊主都好奇的看着李东他们这十几个人在那忙活,心里头想这一定是哪个国营大厂。

有相熟的二三个人一起过来遮遮掩掩的偷看家俱式样。

出了正月准备五月结婚的现在就开始准备家俱了,品种多样式新的透笼家俱市场成了首选。

李东这里也成了家俱市场里的首选,空间里设计的800元一套的组合家俱成了市场宠儿。

这个年代800块钱绝对是天价,但是现在大部分新房都是一个大屋,卧室客厅都在一起那么风格统一的组合家俱正符合现在的房屋布局。

顾客看完李东这里的家俱再去别的地看就看不上眼了。

夏晴并不满足现在一天几千块的营业额,她有现成的渠道当然得利用起来。

而且这些批发商都有钱有胆识,都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她把那几十个大批发商组织起来到家俱市场参观,款式新颖的家俱和新颖的销售模式让他们大开眼界,都准备回去把家俱销售做起来。

最动心的是许强,服装电子商品现在都是许云在做,他正琢磨干点什么呢,正好家俱市场又让他看到新的财路。

李东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住的是马选尔宾馆,吃的天天松滨饭店。

以前每次来大家都是来去匆匆,这次借这个机会大家好好熟悉一下,都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可以倾诉。

李东灵机一动提议大家建一个通讯录,互相加强联系信息共亨。

一个人势单力薄,融入团队更能抗击风雨,一滴水很快挥发,汇入大海就成波涛汹涌,这就是团体的力量。

李东的提议获得了大家热烈的响应,都是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提议的好处。

李东制作一个资料本,同意参与进来的三十八人的详细资料都在里边,最后是一句承诺”一人有难大家共助,一人失信一人家共弃”,三十八个签名和三十八个火红的手印就像一点一点的星星之火为成就燎原之火蓄势待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