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皇甫嵩火烧连营 曹孟德斩将立功

颍川郡。

却说皇甫嵩率领一万官军退保长社,被黄巾贼波才部围困十日有余。

黄巾贼子人多势众,加上官军匆匆进城,粮食短缺,城内此刻已是人心惶惶。

这一日,皇甫嵩与朱儁巡城,见军中气氛异常,士气涣散,如此下去恐会生乱,因此两人急忙召集军官议会。

席间,皇甫嵩环视众人道:“今贼子大军围城,敌众我寡,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在列的下级军官闻言,纷纷交头接耳了一番。

别部司马张超道:“贼子势众,不可力敌,不如我等趁夜杀出西门,暂时退往河南伊,广招兵马重振旗鼓后,再与贼人决战,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朱儁等一众将领闻言,连连点头称是。

皇甫嵩见众人如此胆怯,冷哼道:“昔有安平君即墨用兵,以火牛破敌;今番出征,嵩亦闻广阳义军,统帅之人年方十二,却以火计虚张声势,大破十倍之敌。”

“所谓兵有奇变,而不在多寡,谅尔等皆是朝廷命官,久经战阵,竟如此不谙兵事,尚不及一孩童!”

朱儁与皇甫嵩官位齐平,受到皇甫嵩如此数落,本应据理力争才是,然而此番被困长社,皆因他贪功冒进所致,因此此刻只得低着头,不敢言语。

皇甫嵩扫视了一遍诸将,接着道:“围城第二日,嵩便在城头观其阵势。贼子无谋,依草结营,犯兵家大忌。”

“波才营寨位于南门之外,若大风起,我等可派精锐突围,以火焚其营寨,贼子必定大乱,届时我等大军再从南门杀出,强袭波才部,斩其首,贼首既破,其余三门贼子定然不战自溃!如此,田单即墨之功可成矣!”

“方才巡城,我观大风将起,今夜便是破敌良机,尔等竟言败逃,简直迂不可言,哼!”

众人闻皇甫嵩言,脸上皆有愧色,齐声道:“将军神机妙算,我等自愧不如。”

见众人已有愧色,皇甫嵩神色方才好转了些,下令道:“尔等即可告知本部兵马,破贼就在今夜,今当厉马秣兵,听我号令!”

众人齐齐作揖道:“诺!”

皇甫嵩在军中威望甚高,城内士兵被告知今夜就可大破贼军,方才镇定下来,不再慌乱。

天遂人意,傍晚果然吹起大风,皇甫嵩当机立断,趁贼子不备,派出五十精锐,身着黑衣攀墙而下,悄悄潜至波才营寨附近于上风处点燃火把。

贼子连营依草而扎,营外草木被尽数点然后,大火当即扑向营寨,瞬间便将营寨内部吞没,并顺着风势不停蔓延开去。

皇甫嵩在城上旦见火起,亲自擂鼓助威,下令全军出击,一万大军手持火把,如惊涛骇浪般朝贼首波才的营寨涌去。

黄巾贼子多为百姓,不善兵事,当即陷入了混乱。

波才指挥不灵,几番尝试未能稳住军心后,无奈只得率领数千亲卫冲杀出一条血路,往西逃去。

贼首既逃,剩下三门的贼子群龙无首,竟然也弃围而逃,由此可见黄巾贼子军事素养之低下。

此役,皇甫嵩火烧连营,以一万精兵,大破波才部数十万黄巾贼子,名震天下!

后人亦有诗赞曰:

烈火燎原映甲红,孤危汉末有英雄;

筹谋再复田单事,且看今朝皇甫嵩!

……

见贼首溃逃,皇甫嵩知此战胜负已定,当即和朱儁二人各率一路大军尾随波才部追杀而去。

波才逃至半路,以为就要超生,不料一支骑兵突然从前方杀到,与后方追赶的皇甫嵩部队,形成前后合围之势。

只见为首的骑兵将领高呼道:“骑都尉曹操(字孟德),奉朝廷旨意,特率精骑前来增援,贼子哪里走!”

皇甫嵩见援军到来,振奋不已,对着骑兵将领高呼道:“曹都尉来得正好,且与我等围杀贼军,莫要跑了贼首!”

波才见朝廷援军到来,当即吓得魂飞魄散,在亲卫的护送下,一路北逃,最后领着几千残兵败将,退入了北方的阳翟城。

皇甫嵩、朱儁、曹操三人紧追不舍,将波才部几千残兵败将包围在阳翟城内。

三人立于城前,曹操对着皇甫嵩作揖道:“皇甫将军以奇兵破敌,令下官敬佩。”

皇甫嵩闻言一撸长须道:“呵呵,曹都尉过奖了,老夫听闻广阳郡义军,将火把立于林中,以疑兵之计大破黄巾贼子,又见波才贼子依草扎营,这才突发奇想,以火计制敌。”

曹操闻言眼睛一亮,应道:“哦?将军所言之义军,莫非是由一十多岁孩童统帅?”

皇甫嵩道:“相传正是,莫非曹都尉亦有耳闻?”

曹操道:“不瞒老将军,下官还闻此子面对二千贼子,以财帛乱其心智,凭百多人便全歼了两千贼子,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皇甫嵩闻言动容道:“此子小小年纪,便深谙用兵虚实之道,真愧煞我等沙场老将也。”

曹操也感慨道:“不战而屈人之兵,自古名将大帅,口若悬河者无数,学以致用者几何!此子将来若从兵事,恐天下无人可敌!”

两人对望一眼,眼神中都难掩饰,对这个十二岁孩童的浓浓兴趣。

黄巾贼兵少,士气低落,皇甫嵩率军强攻三日,城破,波才阵亡,颍川郡贼乱遂平。

此战曹操先登阳翟,诛贼首波才,斩首万余,凯旋返回洛阳,拜济南国相。

波才败亡,官军士气大振,先前溃散的三万兵士多有回归者,皇甫嵩重新整军三万,携大胜之势北下,兵发汝南郡。

次月,皇甫嵩朱儁率军于召陵大破黄巾,又于西华斩贼首彭脱,豫州刺史王允集大军大破汝南郡内贼寇,与皇甫嵩会与汝阳城。

黄巾贼子有十万多人投降,剩余残军败将逃亡南阳郡宛(yuan)城的贼首张曼成部,至此颍川、汝南、陈国三郡的黄巾之乱被讨平。

清理战场时,王允(字子师)找到皇甫嵩道:“义真兄,宦官乱政,黄巾之乱皆因于此,今我打扫场时,从贼子处搜得宦官之首张让通敌密信一封,欲禀告圣上揭露其罪行,义真兄以为如何?”

皇甫嵩闻言摇头道:“子师老弟之意,嵩岂会不知。十常侍乱政,罪当伏诛,然张让深得陛下宠信,嵩恐子师老弟此计,除不得佞臣,反引火烧身也。”

王允大义凌然道:“大丈夫匡扶社稷,有死而已,岂可为强权所惧!”于是不顾众人得劝告,依旧将搜得的密信上报朝廷。

官军荡平贼寇的同时,李睿率领的义军也已踏足冀州境内。

在此地,李睿无意间救下了一个孩子,而他将是未来主宰历史走向的风云人物,欲知此人为谁,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