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义军兴商齐上阵 李睿求异开先河

看着两个长辈落荒而逃的样子,堂内众人不禁为之莞尔。

所谓安内方可攘外,解决了王家内部矛盾后,李睿开始着手安排王家家业的复兴事宜。

他对着王贵吩咐道:“今內患已除,贵弟可将家中财物尽数托付于刘掌柜,刘掌柜助你父亲打理家业几十年,由他统筹安排,协助各地产业振兴最为合适,贵弟今日起,当随刘掌柜研习行商之道,切记务必勤勉,不可懈怠。”

王坤一生仁善,手下刘全王勋等也都是忠义之人,这或许才是他为儿子王贵,留下的最为宝贵的遗产,李睿想到这点,也是自心底对王坤产生一份敬佩。

王贵闻言作揖道:“一切听从睿哥安排。”

说完又对着刘全施礼道:“全叔,你与父亲亲如兄弟,店中诸事,今日贵儿便都托付于你,日后贵儿当奉您为师,潜心学习经商之道,争取早日艺成,让您颐养天年,不再操劳。”

刘全闻言老泪纵横,跪在王贵面前哽咽道:“少爷莫要如此,折煞老奴我也,老爷于我恩重如山,只要少爷不弃,老奴定当殚精竭虑,为少爷鞍前马后,任凭差遣!”

王贵见状也是眼眶一红,急忙将刘全从地上扶了起来,老少两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无言的信任洋溢在两人脸上。

此时王勋也跪在王贵面前抱拳道:“少爷,江南产业虽有王勋代为管理,但均是少爷之物,少爷如需钱财,王勋明日便回江南,将金银尽数运至此处交由刘掌柜安排,不知少爷以为如何?”

王贵急忙将王勋扶起道:“大哥,你我乃是一家,兄弟相称便可,这行商之事,王贵还未入行,是否需要金钱,还需要刘掌柜拿主意。”

说罢王贵看向刘全。

刘全道:“不知贼乱之后,老爷家中财物,可有剩余?”

提起这笔前,王贵看了李睿一眼,李睿无言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直言。

王贵高兴道:“前几日经张孝廉盘点,算上从贼子处获得的财物,目前账上合计,共有八百金。”

刘全与王勋闻言吓了一跳,要知这八百金,都能顶朝廷三公之位十年的俸禄。本以为王家遭贼子劫杀,定是鸡犬不留,没想到还能保留下这么大一笔财富。

王贵给他们解释了一番原因后两人才豁然开朗,都不住地感叹王坤居安思危,有先见之明。

于是刘全道:“有此重金,重振冀幽两地的产业当是不难,老奴以为江南资产仍由王勋代为处置即可,如今贼乱频出,运送财物千里跋涉实乃下策。”

王勋闻言点了点头,他也是常年行商之人,深知刘全所言有理。

振兴事宜大致定下后,李睿将刚才吓退了王贵两位叔伯的十几个兄弟,介绍给刘全道:“刘掌柜,这几位都是我与贵弟的生死之交,过命兄弟。随义军讨贼归来后,皆感务农无趣,我意刘掌柜可安排他们在店内,与贵弟一起学习经商,平日保家护院,跑腿打杂王掌柜尽可吩咐,众人保证尽心尽力。”

“此外义军之中还有许多妇女兄弟,希望刘掌柜能一并将他们安排至各处店铺,待将来产业扩至其他州郡,他们可成为贵弟之左膀右臂,助其打点,刘掌柜以为如何?”

刘全闻言作揖道:“既是少爷的生死兄弟,老奴定当好生安排,责无旁贷。只是扩大产业并非小事,资金人力都需大量投入,不知李兄弟可有生财之道?”

李睿闻言回应道:“中原地大物博,洛阳更是天子之都,行商不去京城闯荡,着实可惜。药业与纸业乃是王家根基,定然不可放弃,此外如能另辟蹊径,开创新行业,即便去到中原,定然也能大放异彩!”

刘全道:“小兄弟所言在理,但中原之地富贾巨商无数,竞争激烈。且当地官商勾结,排外严重,我与老爷年轻时亦曾想进驻中原,但重重打压之下,终是难以成事,最后才选择了相对偏远的扬州地区扩张产业。”

王勋闻言也道:“刘掌柜所言极是,除非真如李睿小兄弟所言,开辟新行业,能为他人所不能,方可在中原之地,争得一席之地。”

提到新行业,李睿脸上难得闪过一丝兴奋,激动道:“不瞒各位,李睿自小在家务农之时,便有一个想法,今日说与各位听,请各位为我一断!”

言罢李睿滔滔不绝,将自己幼时帮父母务农过程中产生的想法,一五一十详细地解释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听。

众人听完李睿一番话,个个瞠目结舌,眼珠子仿佛要掉到地上一般,不识李睿为人的王勋和刘全,更是把脑袋摇得嗡嗡作响。

王勋为人刚直,毫无顾忌直言道:“非我王勋出言不逊,小兄弟之言有悖天理,实属无稽之谈,不可行,此事定不可行!”

刘全也是不住摇头道:“老奴活了几十年,从未听过有如此怪异之法,不信!除非老奴亲眼所见,否则老奴定然不信!”

和刘全王勋两人不同,李恒对自己这位兄弟的才智,一直都是充满信心,他豪爽一笑,对着众人道:“睿弟之言太过玄妙,李恒反正是一句未懂,但我相信睿弟从不会信口雌黄,他言可行,就定然可行!”

闻李恒之言,同心村的十个弟兄也高呼道:“永年大哥所言甚是,俺们虽然也一句未听明白,但睿弟向来言必中,谋必成,我等对此绝无犹疑!”

见仍然有诸多人相信李睿,一直退居一旁的王悦容深感欣慰,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她翩然走上前来,对着众人施礼道:“悦容也相信李睿弟弟。”

佳人的话语简短,音色轻柔,但语气中却透着一股无容置疑的坚定。

最后王贵起身道:“父亲遇害之时,王贵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够杀得贼子,为父报仇。然睿哥算无遗策,带领我义军兄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令王贵惊为天人,故王贵对睿哥所言,也绝无犹疑!”

现场还是相信李睿者居多,但即使如此,王勋与刘全两人还是摇头不已,认为众人对李睿只是盲目崇拜,并无任何依据。

李睿也没有争辩,只是淡淡一笑道:“此事是否可行,李睿亦不敢确信,然世间之事,不破则不立,古之先贤皆是大胆揣度,反复求证,方有今日之天下。故李睿以为,无论成功与否,我等皆可一试!”

听了李睿这番话,王勋与刘全的态度才发生了变化,他们觉得李睿之言不无道理,凡事尝试一下未尝不可,而且根据李睿之言,这事也花不了多少铜钱。

经过一番商议后,李睿帮助王家重振家业的事,终于也走上了正轨。

同心村不管男女,不愿在家务农的,都在刘全的安排下,去了各处店铺帮忙,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行商之道,为王贵以后去中原闯荡做准备。

广阳太守刘卫,被黄巾贼斩杀后,张生也被迫放弃了他的为官之路,李睿在讨贼路上发现他精通算术,思维敏捷且知识渊博,是块行商的好材料,便让刘全将他带在身边好生调教。

毕竟刘全年事已高,王贵也不愿意他过渡操劳,张生出师后便可以接刘全的班,成为王贵的左膀右臂。

李睿自己则和李恒带着二十多个兄弟,问刘全讨要了几亩田地,天天在野外捣鼓他的新产业。

王贵的名义大哥王勋,在这之后也回到了江南,继续帮助王贵打理王家在荆扬一带的产业。

临行前李睿交给了他一封信,就言信中有几件关系到王家兴盛之事,需要他的帮忙。

王勋本是忠义之人,又一听事关王家,自然毫无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此后时光飞逝,一晃三年,李睿与王贵这群孩子也从稚气孩童,成长为了翩翩少年。

战场之后,他们又将在商场上卷起怎样的风浪,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