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精神大作

羌衍囯王储还沉浸在丧父的悲痛之中,突然宫廷内外就响起了“炸雷”。

他不知道外面为什么这么热闹,一个侍从提醒他,快出去看看吧!

就在他正准备外出的时候,御林军的首领带着一班人马快速地架起,他就往外面冲去。

他正处在慌乱之中,不知道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你们这边要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呢?”

惊恐之中的王储在众人的搀扶之下浑浑噩噩走出了宫门。

“王储,你静一静,你静一静!”

陪在身边的当朝宰相孙向,看着他们的人马都出了皇宫,就在王储的耳边,低声的安抚他。

“孙向,你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们为什么要带我出去?我不去,我不去!”

被蒙在鼓里的王储发出了怒吼,他认为,现在这帮人可能要宫廷政变了,否则,这些人为什么会带他出宫呢?

我都是宫廷的官僚,他还不这样想,因为现在的御林军都动用了,肯定国内要翻天了。

他越是这样想,越觉得不对劲。于是就高声的喊道。

他一边呵斥孙向,一边拖着屁股不走。

孙向心中万分的恼火,这怎么可能呢?现在十万火急,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王储,王储,千万别再后退了!现在吕国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们皇宫,现在带你去山上火神庙那里先躲一躲。明白吧?”

分享大声向王储做着解释。

王储听到孙向的解释,这才抬起屁股顺从的跟着队伍向前走去。

“狠贼,狠贼!这不是明抢吗?我们能拱手相让吗?”

王储嘴里絮絮叨叨的骂着话,看样子他是非常的恼火。

“王储啊!咱别说那么多话了,快快的赶路吧!别人就在后面追咱们呢!”

孙向听者王储的话,心里特别别扭,于是,用祈求的口吻对王储说道。

他们这才一股狼烟的讨到了火神山附近。

可是谁能想得到啊?

当他们刚刚到的火神庙,东边的沟壑里时,抬眼望去,南边的山岗上,西边的树林外,北边的沙丘上,到处都是吕国军队的身影。

完了完了,这下彻底完了!

此时此刻,他们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充满了绝望。

“父皇啊!您怎么就这么快的走了呢?儿孙不孝啊!没能保住你的江山,真是丢死人了!

对不起我的父皇,对不起我的祖先呐!”

王储看着自己的处境,不由得长叹道。

“王储,我们现在怎么办?”

御林军统领,这时候手持宝剑,站在王储身边,冷静的问了一句。

他的意思非常明显,只要王储一声令下,就是全军覆没,也要与吕国军队战斗到底,誓死保卫自己的国家。

“别问王储了,事已至此,我们大势已去,往后就见机行事吧!”

13岁的王储有些惊慌失措,她还没有反应过神来,宰相孙向已经说话了。

是啊!这个时候,王储还能说什么呢?孙向是个老滑头,他这个是时候出面说话,就是为了给王储一个台阶下。

这个时候难道还能让王储从口中说出投降的话吗?

孙向所说的见机行事,其实意思非常清楚,眼前的阵势,他们还有机会逃脱吗?

这句话也是一句应急的话,说透了也是一句废话。

可是,既然御林军首领问起王储了话,又不能不回答呀!

他们一伙人马,就这样没有动一兵一卒,一枪一炮,就乖乖的就范了。

回到宫中以后,吕国的治国方略,一下子摆在了王储的面前。

“王储,您放心。未来的羌衍囯还是咱们的羌衍囯,未来的国君还是咱们的王储。

不过我们有句话要说在前面,之前我们不是一直在改革吗?现在我们改革已经成功了。

我们不再执行孙向所制定的改革方案,仍然按照既定方针办。您意下如何呢?”

王茅坐在王储的旁边,把机顶方针向王储做了解释。

“王公的意思是?意思是咱们羌衍囯还按照原定的方针走,对吗?”

王储考虑再三,才反应过来。

“没错,正是这样。”

王公接着回答道。

“现在国王已去,未来羌衍囯的天下就是王储的天下。只是一山不容二虎。

往后的日子,王公和梁雕就是你的左膀右臂了。凡是国事您一定要同他们多商量!”

看着现在的火候已经成熟,郑督军不失时机地插话道。

他的话实际是让王储明白,王储仍然还是羌衍囯的王储,一个改革派和一个保守派是不能同时出现在皇宫内部的。

二者必须选其一。

现在已经明确,保守派已经占领了重要阵地,在往后的日子里,您这个王储就要按照保守派的路线继续走下去。

否则的话,这个王储也就不是您的了。

郑督军的话尽管很短,可是击中要害,也是给王储一个下马威。

他嘴上说说的“多商量”,说起来好听一些,其实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的明确,那就是往后的日子里都要听王茅和梁雕的安排。

这下把问题已经交代清楚了。

羌衍囯的国体制度、政治走向、权利交接、大政方针等,已经清清楚楚的摆在了王储的面前。

尽管只有13岁的王储,他也能够从郑督军的口中听出这个意思来。

到此为止,羌衍囯的上层建筑基本已经完成。

剩下的具体的任务,主要依靠王公和梁雕他们两个人去完成了。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工作,在郑督军和孟将军的具体指导下,一个真心的羌衍囯又诞生了。

这是羌衍囯历史上第一次国体的彻底蜕变。

最近一段日子,郑督军和孟将军正在忙着起草一件羌衍囯作为附属国的文件草案。

他们日夜忙碌,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当然,这些工作离不开王茅和梁雕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一件成型的文件草案就完稿了。

郑督军立刻派遣了通信兵前往吕国汇报。

当高太后和祯祥帝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精神大作,春风得意。

他们立刻召集要固、左相等大臣,昼夜工作,审核、研究、补充和完善这个文件草案。

并且开始着手研究,举办接受羌衍囯的附属国仪式,以及郑督军和孟将军的工作安排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