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人怕出名猪怕壮

“柳寡妇,我们不懂不要紧,但要知道向懂的人学习!”

村民们七嘴八舌,把柳寡妇说得面红耳赤。

柳寡妇面子上挂不住了,嚷:“你们是没喝陈宁的迷魂汤,但你们家的孩子全都在陈宁家跟着她的几个孩子一起念书!你们受了陈宁的好,自然会帮她说话!我没喝她的迷魂汤,我也没受她的好,我就是不信她!你们要是信,那到时候要是陈宁种不出好稻来,你们就一个个的自己把头砍下来!”

大家面面相觑。

陈宁笑了出声:“柳家娘子,里正说的‘把头剁下来当凳子坐’,在文章里是一种修饰的手法,夸张的写法,不是真的把头剁下来,而是用此来表示他对我的信任。我举个例子。

飞流直入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里用的‘三千尺’就是一种修辞手段,来形容那个瀑布很高,很陡,有多高多陡呢?不知道,没人量过,而三千尺,在我们所有人的心里,那就是非常高,非常陡,一眼看不到头,那瀑布就跟直接从天下倾下来的一样,所以后面诗人接了一句,‘疑似银河落九天’。”

柳寡妇听得一脸懵逼,其他人也懵得不行,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只会认不会写,这些什么诗句他们就算会背也知道含义,但人家陈宁就这么信手拈来,解释开来,大家一听就懂了。

哦,原来话还可以这样说,不像他们这些粗人,只会哇哇叫。

有学问的人真厉害,以后他们家的孩子,也一定要去学学问。

大部分村民都在算着去隔壁村上学一年要交多少束惰,自家能不能拿得出来,勒紧裤带的话,能不能送孩子去县学,然后考秀才,考功名,中状元只有柳寡妇还在想着秦云昭,觉得陈宁知道她不认字,故意扯这些诗句出来羞辱她!

“你们就听陈宁的鬼扯吧!要是陈宁能种出好稻,我柳慧娘的脑袋就剁下来给你们当球踢!”

“哎呀柳家娘子你好聪明啊,一下就学会了修辞手法,要是以后你认真做学问,柳家娘子你以后肯定会超过陈宁哒!”

这一番夹枪带棒阴阳怪气的,把柳寡妇彻底气着了,她指着陈宁大声嚷:“陈宁,你给我等着!有你哭的时候!”

柳寡妇跺跺脚跑了,陈宁耸了耸肩,叹气,人怕出名猪怕壮,她就是得了点银两,又种出了好稻而已,这位柳寡妇就这么生气,以后要是新房子落成,出入马车,天天吃肉喝汤,那柳寡妇岂不得怄死?

翠花已经六个月了,肚子又圆又大,这会挺着肚子过来,看到这满田的稻花,也替陈宁高兴,村民们都去看稻花了,她小小声提醒陈宁:“陈宁,你得小心一点那个柳家娘子,我怕她晚上会来搞破坏。”

旁边的张里正立即说:“陈宁你放心吧,你这田交给我!从今天开始,我找人轮班守着,谁要是敢来打你家稻田的主意,我当场给他腿打断!”

“那就谢谢里正了。”

“谢什么,我也是为了我脑袋着想。而且,你的秋稻成功了,我们以后都跟着你种,以后一年收两季,我们就再也不会饿肚子了!”张里正激动地说,“陈啊,我做梦都想餐餐吃饱饭啊!我,我小儿子和孙子就要出生了,我不想他们跟我们一样饿肚子啊!”

“放心吧里正,”陈宁正色道,“只要你信我,我就一定不会再让大家饿肚子。”

“陈宁,我信你。”

“我们也信你!”

翠花心里却总是不安,先不说那柳寡妇会不会搞事,就是梅山村里,还有其他人盼着陈宁出事呢。

这些稻田,可不要出事了才好!

不管张里正是真的为了梅山村村民以后不被饿肚子,还是因为对陈宁心中有愧,总之他说到做到,从那天起就真的派人三班轮流巡逻。

很快,七天开花期过去,进入了乳熟期,这个时候籽粒还是扁扁的,但里头已经有了白色的**,这是淀粉,等到淀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进入蜡熟期,也就是籽粒微微变黄,这个过程要一周左右。

张里正举起手:“陈宁,一周左右是多久?”

这些天,秦云昭在陈家外给村里小孩们授课,陈宁则带着张里正他们天天下田,趁机向村民们科普一些现代的种田方法,村民们一开始听得云里雾里,很多专业名词她要解释好几遍,后来她发现秦明义是个翻译的好手,于是她只管说,秦明义这个小助理就负责翻译,村民们一般过后就会去找秦明义。

不过也有像张里正这种喜欢当堂提问的,这类学生很好学,老师是很喜欢的。

‘陈夫子’停下科普,替大家解释:“一周是七天,半个月十五天,也就是两周。”

张里正抓抓头:“陈宁,这也是你从书看来的吗?一周七天,我们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啊。官老爷他们也不这么说。”

陈宁面不改色:“我爹平时看的书比较杂比较多,官老爷们看的都是朝廷指定的书册,看不上这些杂书。但这只是一种叫法而已,我习惯说一周,大家习惯说七天,没什么问题,大家知道怎么换算就行。里正,你还有别的问题吗?”

“没有了。”

“那我们继续。蜡熟期过后,就进入了完熟期,也就是稻谷的谷壳变黄,米粒中的水分减少,我们摸上去会觉得硬硬的,开始有质感了。大家到时候记得仔细观察。

之后就是枯熟期了,也就是稻苗变得干枯灰败,谷壳上的黄色慢慢变淡,这个时候我们要随时关注天气以及稻子每日的生长情况,一定要等到全熟了才收割。收割是有合适的时段的,早了或是晚了,都会影响米的品质,因此我们大家,一定要有耐心。

另外,我计算过时间,秋稻的生产期要比早稻要晚上半个月左右,大家到时候也可以记一记,留意一下。”

稻子整个生长周期一般在三四个月,有些地方迟熟一些,会延长到165天。

这几天陈宁给他们讲了很多书上的知识,张里正和村民们恨不得通通塞进脑袋,但他们上了年纪了,记忆力大不如前,他们倒是想要像秦明义那样一边听一边记,奈何他们不认得字啊。

陈宁看了看日头,现在应该是巳时,时间还早,还可以到后山一趟。

她看过山上的土质了,不算十分肥沃,但也不贫瘠,还是能种出作物的,比如花生,玉米,或是茶叶。

种花生和玉米张里正理解,可是种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