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至道

李毓祯监国第一日,下了四份诏书。

第一诏,免天下各州府明年赋税一成钱粮。

这是履行朝廷的承诺。

这一诏下去,天下百姓都欢庆。

军中也欢庆,因为军中虽然享受不到免赋税的好处,但从将官到最低级的兵卒,都得到了一份恩赏津贴,从明年正月发到十二月,同样享受一年的好处。

第二份诏书,是发给岭南西道的感谢和赐赏诏书,表彰他们积极踊跃救援秦国公主的忠君忠国的行为,令岭南西道统计上报救援者的名单,朝廷颁下赏钱帛粮诸物,以为感谢和恩赏;并且在免去一成赋税的基础上,又恩加岭南西道半成赋税恩免,表彰岭南西道的民风忠朴淳厚,方能育出忠义百姓。

岭南西道的百姓都欢腾起来,虽然当初人们奔赴北部湾救援秦国公主时并没想着要什么报酬,但谁救了人都希望得到一句感谢,

第三份诏书,则是给北部湾海岛遇难的天策中将临川郡王和高适等靖安司卫,表彰其功,哀悼其逝,奉入忠烈祠,享受国家祭祀。”

“……”

萧琰对郑王一党敢在长安城内对自己下手还是持怀疑态度,但从吴王这事考虑,并不想给李毓祯增加麻烦,给她带来皇族内的非议,不管她是男是女,是李毓祯关系亲近那是事实;加上她也没有必要的事情一定要外出——除了想去无量观,看望沈清猗之外。

但这也不是紧急的事,如今道门有内乱,虽然齐王在李毓祯监国次日就苏醒过来了,沈清猗可以功成身退,但道潇子应该不会让沈清猗在这个时候回三清宫。不过萧琰还是派人给沈清猗送了一封信,请她务必在京中待到年后,等明年春暖花开再回道门;又说自己在长安,但近期不方便出门,待过了年后,再去看望她。

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除夕夜,萧琰易容去了京中萧府,拜见父亲。今年皇帝下了特旨,召五方都护和河西大都督明年正旦朝贺,萧昡是二十八到的京,先去拜访各世家,二十九皇帝召见,年三十才空下来。萧琰去书房见了父亲。

萧昡问明她前后情况,沉眉思索一阵,说道:“你暂时留在长安也好。家里有些事……要清理。”

父亲说得隐晦,萧琰忖思着或许与大哥萧璋有关,便应了一声是,没有多问。

涉及萧氏内部清理,她还是不要插手为好。毕竟,因为生母之故,她的身份还是有些敏感,省得插手内部清理事务,被有心人拿了话柄攻击,将事情变得复杂。

萧昡提醒她道:“虽说目前萧氏与皇室同一阵营,圣人和太子都会护着你,你在长安是安全的,但你要小心太子。”

萧琰抬眼。

萧昡沉声说道:“太子心机深沉,与圣人相比,更不忌手段……你和她相处,要小心被算计了。”顿了一下,又说道,“遇事可以多问问你母亲,她总不会,让你吃亏了。”

萧琰不觉得李毓祯会算计她什么,除了感情,但这话却是不能与父亲说的,便恭敬应道:“是。”

父女俩又说了阵话,临近除夕晚宴,萧昡必须要出现在大堂上,萧琰便拜别父亲离去。此时她身在长安,只有主持京中萧府的堂伯父萧颂知道,其余人都以为她在剑阁修行,自是不便出现在人前。

她悄然离去,知道沈清猗今晚在萧府,她也没有前去相见。父亲正恼着她和四哥和离,一旦和离了,就不再是萧氏的媳妇,父亲心里恐怕已将她视为外人了,如今只是还挂着名分,萧琰身在长安连萧氏子弟都瞒着,此时却去见沈清猗这个“外人”,父亲知道了,还不着恼?更要迁怒沈清猗了。

萧琰打定主意,等父亲走了后,再去见沈清猗。

正月初一,正旦大朝贺的时候,萧琰入了东宫,给大师伯和两位师叔拜年。初三傍晚,李毓祯领了她去给太上皇拜年,初四晚上,则给皇帝皇后拜年。从清宁殿出来后,萧琰回想起来,总觉得皇后舅母看她的眼神有些怪。迟疑了下,问李毓祯:“舅母是不是知道了……”你对我的感情?

李毓祯白她一眼,“母亲到我寝殿,看到了你那幅字,还有我抄的那一摞‘我要有节操’!”

萧琰“噗”的一声笑出来,乐道:“你活该。”

“所以母亲问我,我对你干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让你书下这五字。——在阿父和阿母心里,你可是人品纯正得很,写下这五字,肯定是我的错。”

萧琰真诚赞道:“舅母真是心明眼亮。”

说着她脸色忽然古怪起来,心忖李毓祯是怎么对皇后交待的,难道坦承了长乐宫的事?

【以下是免费字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