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御驾亲征

秦王高二年(公元前207年)十月(秦以十月为岁首)。

秦王颁诏,决定亲征。

令丞相子婴率李斯等一众文臣留守都中,将军冯慕文统领屯卫禁军驻守咸阳。

命太尉王贲为大将军,总领巨鹿三军;

御史大夫尉缭随军参赞军机;

郎中令盖聂负责安全情报兼掌由秘法营改编的秦王卫队——龙虎营;

卫尉李巴统领新军,将军蒙原主掌步兵,裨将军王威统领铁骑、裨将军王元统领水师及炮兵;白飞燕掌管王驾车马,随侍王前。

随即,选定黄道吉日,建大纛。

是日,秦王赢高身着戎服,出了章台宫,跨上他钟爱的那匹银灰色汗血宝马,龙虎营前后护卫,鸣钟响鼓,齐至太庙。

入了中门,面南而立,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礼。

角螺齐鸣,出内门,再致礼纛神。

礼成,车驾启行。

秦王赢高辞别太庙,径奔渭水渡口。

渡口正中,一艘丈高的楼船早已准备停当。旁边五百艘艨艟、斗舰沿渭水一字排开,绵延数里。三万新军已登船,整装待发。

一个月来,李斯亲自监造了百艘艨艟,每艘船宽约一丈六尺,长十二丈,甲板上可容纳一百五十余名将士,舱底又能搭载军械货物。

基建狂魔,始自秦时。

早已在此等候的水师裨将王元,上前迎接。

赢高挥别众臣,登上楼船,一声令下,五百艨艟、斗舰依次起锚开桨,顺渭水而下,直奔关外。

行至洛阳北,先前的两万新军在此集结,一并登上战船,顺黄河而下,直抵赵境。

这是赢高事先准备的水上运兵计划。

此次选择水路,是因为自咸阳致巨鹿,分别有渭水、黄河、漳水相连。

与陆路的鞍马劳顿,需要半个月以上的行军相比,水上运兵仅五天即可达到,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物资损耗,提高行军效率。

早有快马,将秦王亲征的军令,传到王离、章邯军中。

为保证秦王的安全,王离和章邯商议后,扩建了黄河西岸接引甬道的临时渡口,并在岸边,扎下一座大营,使渡口与甬道相连。

五日后,秦王带军抵达。

王贲、章邯登上楼船接驾。

两位将军见众臣簇拥的秦王,年纪虽轻,器宇轩昂,举手投足间,透着十足的自信和沉稳,不禁肃然起敬。

赢高远远见两位将军登船,快速阅读了一下两人的心底。

王离内心笃定,忠诚度达九成。

章邯似有犹疑,忠诚度七成。

赢高想起史上巨鹿之战,王离战死、章邯投降项羽求得封王的结果,对两人此刻的心境,丝毫不感意外。

但赢高此行就是来改变这段历史的。他不能容忍近二十几万大秦锐士,或战死或投降,而投降的二十万秦军,又被项羽坑杀。

他更不能容忍,穿越来此,历史还要按照太史公的笔调演绎。

三个月来的努力,皆为了从此的改变。

想到此,赢高满脸无差别地微笑着,慰问两位在外征战的将军。

“臣,王离拜见大王。”

“臣,章邯拜见大王。”

两位将军,单膝跪地,向秦王施以军礼。

“王将军、章将军,免礼平身。”

“二位将军,征战劳苦。寡人此次前来,是要同二位将军一起,打赢这场战役。”

“套话就不说了,随寡人一同前往大营,计议军机。”

二位一听,年轻的秦王处事如此干练,不敢怠慢,下船整军,护送秦王上马,前往中军大营。

按照事先的部署,秦王赢高的中军大帐,设在王离的中军。

秦王赢高来到大帐,随行人员自去安顿一切。

王离和章邯带领一众将尉,参见秦王已毕,赢高留下高级将领议事。

秦王赢高亲自主持。

王离率将军涉间、苏角,章邯率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列坐左厢;

太尉兼大将军王贲、御史大夫尉缭、郎中令盖聂、卫尉李巴、骑将蒙原、裨将王元、王威列坐右厢。

照例,赢高快速阅读了一下几名新见将尉的心底。

涉间,忠诚度九成,史载战败不肯投降,自烧杀。

苏角,忠诚度九成,史载巨鹿力战而死。

司马欣、董翳,忠诚度皆为七成,史载,跟随章邯投降项羽,皆封王。

赢高心里有了底。

七成的忠诚度,只能勉强算得上及格。

但这不能怪他们。

章邯军中将尉的忠诚度过低,多是由于前面二世和赵高造成,何况,在胜败和生死面前,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

赢高脑海中快速掠过这些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到军情会上来。

他开门见山道:“目今,巨鹿这个地方,成了天下聚焦的中心。赵、楚、燕、齐、魏及匈奴,齐齐出动,摆开架势,要与我军决一死战。”

“楚军另有一支军,开辟了第二战场,企图趁机一路西进,攻入函谷关。”

“这次,寡人率诸位爱卿亲临前线,是因为此役事关重大。我军必须打赢,才有机会调回头,吃住楚军的西进之旅。”

“寡人初来,战前情况还不熟悉,烦请二位将军介绍一下敌我双方的态势。”

王离走到舆图前,率先汇报道:

“臣自接到王命,一路出井陉,攻下了赵都信都后,赵王歇和丞相张耳,带败兵逃至此。臣尾随而至,将城池包围,日夜攻打。”

“怎奈巨鹿城高墙厚,连续攻了三日未下。此时,在常山编练军队的赵大将军陈余,带领十万援兵赶来,距城十里扎下三个营寨。”

“随后,赵王歇又请来匈奴骑兵三万,在陈余右侧扎营;燕国韩广也派来大将军臧荼率领五万燕军,在陈余右侧扎营。”

“这样一来,北面方向共有六个大营,军力在十八万。”

“随后,赵王歇又请来齐、魏援军各五万,在我军右侧的漳河东岸,隔河扎下两座大营。”

“楚国卿子冠军宋义率领十万楚军,抵达漳河南岸,扎下两个大营。”

“加上城内赵军尚有五万,敌军总兵力在四十三万左右。”

“我二十万长城军,从北地出发,连续征战,战斗减员三万余,加上原有士卒中,有部分六国之兵临阵逃逸,现有十二万兵力。”

赢高又看向章邯。

章邯道:“我军此次增援的兵力,主要是司马欣和董翳所带的十万关中新军,定陶战役后,直接开拔至此,很多都是仅经过定陶一战的年轻新兵。”

二十七万对四十三万,这就是眼前的局势。

虽然战争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但毕竟人数占优,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两军争斗,都占有主动。

听罢二将的兵力介绍,包括赢高在内,在座的所有将尉,心里都感到了无形的压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