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世家

赵铎在这半刻钟里经历的跌宕起伏比之前小半年都要多,他也没想到李老爷子这么轻轻松松的一转话锋,就给王玄志定了个谋反之罪。

“若那王玄志在圣人面前胡言乱语,反倒诬赖于我,又该如何?”

“哈哈哈,谨慎是好事。但是你尚还年轻啊。对于庙堂之高还只是看到了屋角的苔痕罢了。到了圣人面前,他必不可胡言,亦不会脱罪。否则,老夫的脸面岂不是要被你这后生踩在脚下了?”

李老头搓着自己的小王八,言语中尽是自信,这种自信却再一次让赵铎感到恐怖。

他意识到,这既是李家的示好,也是李家的威胁

“好,只要能救回侄儿,让那恶徒得到惩罚,赵铎全听李公安排。”

赵铎本来还琢磨过带刘武他们溜进高家强行救出刘逸淮,或者直接用高爽性命威胁去高家叫板。现在看来幸好没那么干,否则下一个要被群起而攻之的叛贼就该是他赵铎了。

得了赵铎的准话,老爷子也不拖泥带水,将他留在屋里,出去了半刻钟不到,再回来时便说事情已经办妥,等会高家就会把人送过来。

老爷子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忽然又问道:“安东都护府空出的副大都护缺,你心中可有人选?”

“我?”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赵铎还在反省自己对世家太过于轻视,听他这一问,倒是没转过弯来。他前些日顶膨胀的时候,是觉得自己马上就能做到平卢节度使了,但那时候还是想跟王玄志和平共处的,哪能想什么安东都护府的事儿啊。

他老老实实的摇头:“没想过。”

“那你应该开始想了。说机缘巧合也好,说是你小子有本事也好,平卢现在的形势不同于中原任何一处。两郡一府皆是有兵无将,有吏无官,朝廷相距数千里,忙于别的事情,不可能再派官员来平卢。新的节度使必然在王玄志,董秦,侯希逸和你之间挑选。王玄志现在没机会了,老夫听闻董将军和侯军使都与你交好,暂无争夺之心。且圣人身边最为宠幸的文武大臣,皆与你有旧,你做节度使的可能似乎最大啊。”

“等等,武臣若是郭公到说得过去,这文臣我可是一个都不认识……”

赵铎话还没说完,就看见李老头一副恶作剧成功的快乐表情:“哎呀,家中孩子淘气,出门都不爱用真名。赵都尉可还记得在燕平时有个道士?”

“这……记得。”

赵铎已经猜到了,就他刚刚问出口,脑子就自己给出了个大胆的猜测,老李说的圣人八成已经是肃宗了,此时肃宗身边最得宠的文臣是谁——赫赫有名的救世名相李泌是也,而李泌的祖籍似乎正是辽东。

跟自己有旧的人中,谁有可能会是李泌?

赵铎根本没得选,毕竟这年头同时信仰道教,认识郭子仪,还在长安有朋友的人可没有太多。更何况,他在刚才那一瞬间抓住了关键点,常源道长的道号,正跟李泌的表字乃是同音。

果不其然,李老爷子特别高兴的笑着抚着胡须,用“俺家娃上了北大”的口气宣布:“那位常源道长便是我李家晖祖一房的麟儿,姓李名泌,表字长源。圣人尚还在东宫时,他便做过东宫客卿。如今天下有难,又被圣人请回身边去了。若不是他嘱咐老夫对你多加照拂,老夫还未必要来管这档子闲事呢。”

赵铎鼻子一下子就酸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偶像在距离自己千里之遥的灵武还会想着托付族里照拂自己,而且在两人分别之时,他还完全没给人家好脸色看。

他脸色的变化一点没有逃过李老爷子的眼睛。

老爷子很满意,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有些事情随意点说出来,反倒比刻意去说要好。长源的眼光错不了,今日一见,他更加肯定。这小子行事大胆,却又能坚守底线。战火不息时足以为盟友,天下太平后亦可做良朋。

“可圣人在位已逾四十载,长源兄尚还不到不惑之年啊!”

感动归感动,戏还是得做全套,赵铎可不想老爷子误会自己有什么了不得的情报网。而且他是真的挺疑惑,不知道陇西那边发生了什么事,肃宗登基的消息现在也还没传到平卢来。

“此事老夫可说与你听,但你暂时不可说与旁人。”李老爷子收敛笑容,“长安陷落之后,圣人幸蜀,途中发生了兵乱。圣人不知所踪,太子被护送到了灵武,已在一月前登基即位,年号至德……”

“什么,圣人不知所踪?”赵铎没控制住自己,他一下子站了起来,这回的惊讶却不是作假了,“那杨国忠和贵妃娘娘呢?”

“杨国忠被砍死在乱军之中,贵妃亦不知所踪。”

“……”

赵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费劲巴力的想要改变历史收束线,结果只是改变了一个老头和一个女人的命运吗,这特喵的真让人难以接受!

他慢慢坐了下来,特别想抽根烟冷静一下。

但很可惜,他没有。

这个“不知所踪”就很蛋疼了,死了也好,活着也好,有个准信才好办事。历史上的肃宗没经过他爹同意就登基,惴惴不安了整个后半生。现在可好,他爹失踪了,是不是意味着他的皇位就能更加名正言顺一些呢?

“泌儿给老夫的信上说老圣人应该还活着,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一直在他身边,圣人派人从陇西一路向蜀中寻去,已经有了眉目。但即便是寻得老圣人,以他老人家身体状况怕也是难以负荷如今天下之动荡局面啊。”

李家老爷子显然是个太子党,对玄宗很不看好。但这种关于皇权交替的话,谁都不想说得太多,话到这儿就已经很露骨了。要不是之前赵铎也摊过一次牌,有话柄在他手中,他都不该讲这些的。

两人沉默了一会,再开口时都默契的不提长安之事。

李老爷子转头说起了李家的族源。

从老子李耳说到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又从赵郡李氏说到分出来的六房,辽东堂上一个厉害人物乃八柱国之一的李弼。

李泌乃是李弼第二子李晖的后人,这一支现居京兆。而曾经那位瓦岗寨法主则是李弼长子李曜的第二子李宽的儿子,李曜第三子李裕的后人多在江淮一代任官的。

另外李弼还有四个儿子,三子,四子,五子都离开了平卢,只有过继给弟弟的小儿子李椿一脉和李曜的长子一脉还留在辽东。

如今在北平郡当郡守的李守言便是李椿的后人,而老爷子则是李曜长子李故邻的长孙,也是现在李家的当家之人。

有些事情用第三人称来讲远不如用第一人称来讲震撼,后世的人都知道世家门阀很厉害,但很少能对这个厉害有直观的认识。

赵铎就做到了。

老爷子左一个“二堂叔”,右一个“三堂兄”,再加上什么“威哥儿”、“泌哥儿”、“亲家公”、“侄女婿”之类的称呼,数遍整个大唐,就没哪个州县没他们家亲戚的。

这还只是辽东李家从李弼开始数的,老爷子还没往赵郡李氏那边的宗室亲戚攀,由此推及山东崔卢郑王,关陇韦杜杨李这些所谓豪族背后的盘根错节只会比辽东李更强,他们那紧密而不可摧的关系网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

赵铎第一次认真且谨慎的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

在老爷子说到李弼第六代子孙们的时候,李毅景在门外通报,高家送人过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