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抗灾

东宫。

李承乾召集凌霖、张仲景、王孝通、释一行以及这次春考的被授予院士学位的一众人才,汇聚一堂,商讨各行科发展事宜。

“各位院士,父皇委托我筹备科学院,如何建设、发展,就要靠你们了。”李承乾看着眼前的院士,眼光坚定的说,“要钱要物,都可找我。科学院如何发展,研究什么,方向你们定。”

最后,李承乾任命张仲景为副院长,主管医学发展;王孝通为副,主管算学发展;释一行为副院长,主管天文、地理发展;凌霖为副院长,主管物理、化学、农技等综合学科发展。新任命的院士归入各系科,副院长主导发展方向,设计研究课题,指导如何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李承乾计划把科学院设在科技大学,以便教学结合。由于科技大学尚在建设中,李承乾最终把科学院暂设在东宫管理的崇文馆内;参加自然科学春考的学子,作为科技大学的首批学子,一并暂入崇文馆内学习。

各科系院士分别编写了教材,用于教学。

不参与教学的院士,按副院长制定的研究方向,展开针对性的课题研究。

大唐科学院和科技大学逐步运行起来。

四月底,芒种。

关中各处的抗旱艰难着。

渐渐,蝗灾发生了。

各县府都收到了蝗灾的报告。

太极殿。

朝堂上,群臣对蝗灾一筹莫展。

“众位爱卿,蝗灾历来凶猛,加之今岁干旱少雨,百姓苦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情不可不察,今天的朝会转到民间,各位随朕到田地、乡舍看看吧。”于是,李世民不顾群臣的反对,起驾民间。

与此同时,凌霖带领科学院研究农技的院士和部分学子,在长安近郊的万县实地研究抗旱、抗蝗的措施。

凌霖脑中有成熟的抗蝗措施,考虑到要为大唐培养人才,发掘这个时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多言,让他们在田间地头实际考察,寻找抗蝗的方法。

院士们、学子们观察田里时不时飞停的蝗虫,扒开土观察是否有虫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众人低声议论,商量着。

田头,几只鸭子和鸡在田头追逐着,跳起来,一口就把飞过来的蝗虫吞入了口中;然后,又盯上了另一个蝗虫......

“有办法了,我看组织村民把鸡鸭鹅等赶到地里,可以让家禽来吃!”新晋院士刘纬民惊喜的说。

“这个办法可行!”众人纷纷支持。

“蝗灾时,可以在田间地头点燃杂草,用烟熏。”新晋院士杨东提议。

“是个好办法!”凌霖也点点头,表示赞同。

“也可以让人去捉蝗虫。”有人提议。

“少了好捉,多了呢?如何捉的过来?”有人疑义。

“我知道蝗灾来时,都是一队队的,可以缝制大的口袋,对准蝗虫,自然就钻进去了。”凌霖看过去,说话的是一个叫东方夏的年轻人。

“对,如果是晚上,点上烛火,蝗虫,效果就更好了。”张书文道。

“那捉了这么多蝗虫,又怎么处理?”

“如果能吃就好了!”

看着众人的议论,凌霖感到大家的思维慢慢打开了。

“大家的提议都很好,这些方法都可行。由刘纬民院士汇总写个方案,呈给太子殿下。”凌霖总结道,“蝗虫确实能吃,做好了还非常好吃。”

“真的?”众人疑惑的看着凌霖。

“一会大家捉些,我来做,大家尝尝是否好吃!”凌霖耐心的给大家讲解蝗虫的营养价值,含高蛋白、维生素、以及钙、磷、钾等,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最简单的做法火烤或油炸;也可做菜,洗净、去翅,加入花椒等调味料炒制即可。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

在大唐这个缺少肉食的时代,蝗虫可吃,无疑给肚子缺少油水的人很大的吸引力。

于是,众人纷纷行动,争先恐后去捉蝗虫了。

午饭,少不了炸蝗虫、炒蝗虫。在这之前,几个嘴馋的学子,已经在火上靠着吃了。

一开始,试探着吃,后来,就放开了吃。要知道,这些学子、院士,都是贫民出生,很少有人吃过肉。蝗虫的美味,让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们回味无穷。

长安西郊的麦田旁。

李世民和众大臣看着不时飞来的蝗虫,啃食着庄稼,眉头紧锁。

唐代迷信,疑君主失德,天降蝗灾。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内心也是不安。李世民捉到几个蝗虫,他对蝗虫说:“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肺肠。”

“陛下,万万不可!”左右随从大臣慌忙劝阻,李世民硬是把蝗虫吞了下去。

“陛下万岁!!!”围观的百姓感动的直呼万岁。

稍晚,李承乾派人送来了刘纬民院士关于治蝗的方案。

李世民看后,直呼“好!好!好!”看来,招聘自然科学人才,建立科学院,还是大有用处的。

刘纬民的方案简单可行,具体为:一是生物防治,动员关中的百姓,驱赶鸡鸭鹅等动物捕食蝗虫;二是烟熏;三是组织人员挖掘虫卵;四是利用蝗虫的趋光性,结网捕捉;五是推广蝗虫的食用方法,动员大唐的臣民吃蝗虫。并提供了蝗虫的几种吃法。

随方案送来了一些烤、炸、炒的蝗虫,李世民率先品尝了一下,比生吃好吃多了。

“你们也尝尝!”

看皇上吃的津津有味,众人虽有些迟疑,但也拿起了一个蝗虫,小心翼翼的吃了下去。

“好吃!好吃!”吃过的人忍不住美味的诱惑,连忙又拿起其他做法的蝗虫,吃了起来。很快,三份蝗虫被一抢而空。众大臣都认可蝗虫可吃好吃。

“那就按这个方案推广吧!”李世民安排各级官员分区落实抗蝗方案,力争把蝗灾的损失降到最低。

科学院农技系的院士和科技大学的学生,积极向广大农民推广灭蝗措施。更是烤、炸、炒了许多蝗虫,让民众免费食用。民众热情高涨,捕捉的蝗虫吃不了,就用盐腌制保存。一时,吃蝗虫,成了从朝廷到民间,以至餐馆酒店的一道特色菜肴。

从不见肉食的平民百姓,也享受了好长时间的美味佳肴。

蝗灾,很快在关中消失殆尽。

旱灾,没有什么好办法。农技系的院士等人,只能想办法寻找水源,打井抗旱。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