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所需粮食,二百万斤

如果请求直播间的家人老铁们帮忙也不是不行。

一袋面粉20点,五斤重。直播间两万观众,一人支援他两块钱。那就是十万斤的面粉!也就是五十吨。

怎么着也够整个师吃三四天得了。

抗战时期的红军可没有大量的肉食供应,他们主要的热量来源就是主食。

所以需求量很大。

面对这么大的量。张帆实在张不开口问观众们要,他难道说要以平行世界的抗战名义呼吁大家捐款?显然不合适。

况且十万斤,也不够红军所需。

所以从小鬼子哪里拿粮食,才是张帆最想要的。

路本月带着张帆来到赵龚良大院中。

“良叔。我带着领导来了。”

路本月没有直接说是连长或是红军首长。

她们女子组对这种身份保密的细节,比特战队还要认真。

赵龚良快步迎了过来对张帆抱拳。

“恭迎领导大驾光临。”

张帆有样学样,正要抱拳回礼的时候。

只见这三楼之主的大老板赵龚良,冲着他身边的路本月,长袍一甩,直接就跪了下去。

“路家仆人赵龚良,见过大小姐。”

路本月脸色一阵慌乱。

连忙上前将对方扶起来。

“良叔,您这是干嘛呀。早就说了您不要这样,我已经将您看做我的亲叔了。”

赵龚良在路本月的搀扶下站起身。

他笑呵呵的说:“私下里跪不跪的无所谓,可这不是领导在场,我若不跪,领导还当咱们路家没有规矩。当跪,当跪。”

张帆看明白了。

小老头是跪给自己看的!

这个行为不就是在说:我这个身份还给我家小姐下跪,你小子得对我家小姐好点。

路本月搀着他。

“那些封建传统,以后可不兴在做了。”

赵龚良表面答应,内心却仍有自己坚持,他本是个传统之人,若不然路家老爷已经死去那么久,他本人更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却还能跪在路本月面前呢。

三人落座。

路本月简要的阐述了一下他们此行目的。

想要请教这位在县城里混迹几十年的赵龚良是否能够有门路帮助红军筹得粮食。

赵龚良捋着自己山羊胡。

表情严峻。

“我国当前的粮食,主要来源于两种。一种是本土种出来,另一种是岛省和鲜国两地引进。第一种不必再谈,如果不出问题,领导也不会来找粮。第二种则相对复杂很多.....”

随着赵龚良的解释。

张帆逐渐对抗战时期小鬼子军粮有了清晰的认知。

连直播间绝大部分人也是头一次听说,抗战时期军粮原来是这么走的。

鬼子前后在华北、华中、及长江下游地区先后建立了:小麦协会,制粉联合会,采运社,米粮统制委员会(即“米统会”)。

又在各地先后创办了米粮收购处。

在小鬼子的统治下,鬼子商人常常以打压的形式,用超低价格从百姓手里强行‘买’粮。

然后以市价转运给小鬼子。

当然,其中不乏冒出众多我国的有义之士,在这种情况下以高价购粮,并秘密运送到红军,行为完全无私,就比如赵龚良便是这种人。

可这里说的,都是别处的红军。

129师驻扎在晋西北,情况又不相同。

其根源就在平安县城,以平安县为支点,形成一种地图上的垄断,将129师困在了里面。

“国内大粮行有三,一个属岛省,一个属鲜国,还有一个属小鬼子。因为平安县城的存在,小鬼子在地图上形成了阻断。导致岛省和鲜国这中立部分的粮行无法送往晋西。你们出不去,他们进不来,所以这里活动的粮行,只有小鬼子的:米统会。”

张帆听完,表情严峻。

难怪一直听老总在谈平安县城的重要性。

平安县城就像是地图上的一把钢锁,打不开这把锁,他们129师还真就锁在里面了!有钱都买不到东西!

“赵先生。请问,您有办法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您究竟需要多少粮食?”

张帆吸了口气:“一千吨!也就是二百万斤。”

二百万斤,可使红军坚持八十天。

八十天后,土豆也该收成了,刚好接得上。

“二..二百,万斤?”

张口就是百万斤,把赵龚良吓得不轻。

百万斤的粮食,这不找粮行根本没有办法。

就凭他这三个酒楼,能吃下百万斤粮食不被怀疑?这是不可能的。

红军缺粮,小鬼子自然也知道红军缺粮,这就是他们搞出来的。

这个时候有饭店要买百万斤的粮食,恐怕刚买几万斤,就已经被小鬼子盯上了。

张帆恳求的看着赵龚良:“良叔,能做到吗?”

赵龚良深吸一口气。

没有回答张帆的问题。

反而看向路本月。

“小姐,请问这位是咱们路家的姑爷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