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不敢轻举妄动!

简家三口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

到底是简大成先开口问道,“你们这是要赶去京都吗?”

那男子赶紧应道,“是啊,我们家在三百里外,听说岳母生病,又惦记见见孩子,我们才冒雪赶路。

“没想到孩子居然在这里发热了,眼见离京都只有一百里了……”

男子有些后悔,但如今骑虎难下,就是想转头回家也不成了。

简大成想了想,邀请道,“我们也要赶去京都,若是你们不介意,明早同我们一起搭伴儿赶路吧。”

“当真?太好了!”不等男子说话,妇人已经红了眼圈儿,当时就跪了下去。

身为女儿,母亲生病,她当然想赶回去探望,但孩子又发热,夹在中间,怕丈夫怨怪,怕孩子有事,更怕见不到母亲,让她几乎发疯。

如今简家愿意带着他们同行,就什么都解决了。

“呜呜,谢谢先生,大恩大德,我们一定厚报!”

老太太赶紧扶了她起来,叹气道,“不必这样,出门在外,都有遇到难事的时候,过去就好了。”

怡安也道,“孩子睡着了,不好挪动。嫂子和孩子今晚就住在我们这院子吧,明早一起赶路。”

“好,好!”听说能守着怡安这个大夫,妇人更高兴了。

那男子也是道谢,然后嘱咐妻子几句,就同客栈掌柜出去了。

众人关了院门,抓紧歇息。

京都这边虽然比边塞要向南千里,但冬日不生炉子取暖,家家屋里就都有大炕。

简家租下这个小院儿也是如此,一铺大炕住了怡安和老太太,牛嬷嬷、春分、秋分,外加那个妇人和孩子。

妇人夫家姓陈,大家就叫她陈夫人。

原本守在孩子身边坐着,不敢睡。

毕竟孩子先前热的厉害,而且身边也都是陌生人。

但她实在太累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昏睡过去了。

醒来时候,天色都亮了,院里隐约有动静。

而怡安正给她的孩子喂水,孩子脸色有些红,却没有哭闹。

陈夫人长松一口气,“姑娘,真是太谢谢你了。我也不知道怎么睡着了!”

怡安赶紧摆手,小声说道,“我也是睡醒,听到孩子不舒坦,给他擦了一下,又喂点水。

牛嬷嬷她们去做饭了,一会儿端粥进来,再给孩子吃点儿东西。”

陈夫人连连点头,把孩子抱在怀里,小心安抚。

孩子虽然还是有些热,却比昨晚那种凶猛的高热好了很多。

许是喝了水,孩子居然有了一点儿精神,喊了一声娘,嫩声嫩气。

听得怡安笑起来,陈夫人却红了眼圈儿,“小祖宗啊,你可是把娘吓死了。”

这会儿,睡在炕头的老太太也醒了,赶紧穿衣衫。

洗漱过后,刚看看孩子,饭菜就送了进来。

老太太和怡安陪着陈夫人母子吃了,简单拾掇一下就要出发了。

而陈家老爷已经带了两个随从,拾掇了行李,等在外边了。

许是走的匆忙,也许是家底不厚,陈家只有一辆马车。

而且马车里的保暖做的也不好,瞧着很是单薄。

老太太可怜孩子还在生病,就邀请陈夫人母子上了自家马车。

简大成也不必同陈先生挤一起挨冻,换自家另一辆马车就好。

之前在戍边军后勤营,别的好处没有,淘汰的战马很多,给些银子就能牵到自家,拉车或者耕地都便宜。

这次又是远行,所以,马爬犁和马车准备的很是充分。

陈老爷当然高兴妻儿有更好的照顾,但孤单单坐在自家马车里,他还是免不得琢磨简家是京都哪个大家族的人。

不说马车和马爬犁那么多,货物也不少,只说马夫和护院瞧着都不一般啊,好似都有功夫在身。

偶尔看他的眼神,总带着审视。

就是那种,他敢动坏心思,就立刻拔刀的意思。

所以,一整日,他都坐在马车里,老老实实,不敢轻举妄动。

而车队为了赶路,也是从早走到晚上。

晚上投诉在一个镇子的车马行,这里没有单独的小院子,但刀老大硬是要了一排厢房,把车马围在外边,不是小院,但也同小院差不多了。

陈夫人下车就同丈夫报喜,“儿子真的出疹子了,已经退热了。简姑娘说,明日这个时候,疹子退了,就彻底好了。”

陈老爷高兴坏了,最重要的是,今晚,他能和媳妇孩子睡一起,占了一间小耳房。

很快,众人就开饭了。

晚饭居然是白生生、水灵灵的煮饺子!

陈老爷和陈夫人更是惊奇了,出门在外,有口热饭吃就不错了。

这简家是什么时候包的饺子?真是太能折腾了。

而且,这饺子还不是只有主子吃,是所有人,包括车夫护院,人人都捧了一大碗!

陈夫人实在惊奇,饭后陪着老太太闲话的时候,就问了几句。

老太太真是听到得意又骄傲,应道,“我们家里有两个卖吃食的铺子,知道要赶路之前,就包了几布袋子的冻饺子,冬日也不怕腐坏,想吃时候,煮一下就好了。

“其实原本还带了十几筐的冻包子呢,可惜先前吃没了,否则给你热几个尝一尝,我家包子是顶顶有名的。”

陈夫人听到忍不住笑了,别看简家这队伍阵仗很大,其实几个主子都是和气又心善。

这次他们三口出门,能遇到这样的好人,真是太走运了。

以后不知道在京都留多久,但她不想抵达京都之后就分道扬镳,同简家断了联系。

所以,她很是恳切的,一直央求老太太和怡安,想要问出简家住在哪里,以后要登门道谢。

老太太和怡安对视一眼,怡安就道,“陈夫人,不是我们不想留地址,实在是我们也是新搬迁过来,不知道要住哪里。

不过,我们家有个铺子,在京都有几分名气。若是陈夫人以后想要联系,可以派人去送个书信之类。”

“好啊,好啊。我一定去光顾!”

陈夫人连连点头,笑着记下了铺子的名字。

晚上睡觉时候,她就同丈夫说了,她离开京都有几年了,丈夫不是京都人,夫妻俩都不知道这铺子在哪里,到底如何出名。

两人只能按下心思,等到了娘家再说。

第二日,车队紧赶慢赶,终于在黄昏前赶到了京都门口。

简家众人要拐去庄子上,陈家三口就千恩万谢的同众人告辞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