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先诛心再补刀

卫同光去传贾琏的时候,心里已经大略猜到了几分皇帝对贾琏的态度。</P>

于是再见到贾琏的时候,卫同光的态度虽然仍是不冷不热,但话里话外还是不显山不露水地透露给了贾琏一些信息。</P>

比如,皇帝在东暖阁内书房写字。</P>

比如,忠顺王刚刚离开。</P>

.</P>

贾琏知道,卫同光之所以能坐上羽林卫都统领的位子,就一定是个又精明又谨慎之人。</P>

这样的人,说话一定有他的目的。</P>

这样的人,嘴里也肯定没有废话。</P>

他出口的那些话,绝不不仅仅是其本身信息包含的意思,更是那些话背后的隐藏信息,以及他之所以会说这些话,必定还会带来一个态度信息。</P>

至少贾琏能够听出来:</P>

第一,皇帝此时心情还不错。</P>

第二,皇帝对自己并不反感。</P>

第三,正是基于以上两点,卫同光这样的人才肯向自己卖好。</P>

但即便卫同光给自己这些信息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而多多少少有点儿“势利眼”的成分在内,贾琏还是很感激卫同光。</P>

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对你好,更没有人会为你牺牲自己的利益。</P>

能看得懂“人性”的人,才是精明人。</P>

在能看懂人性之后、就放弃道德底线的人,只是“精明的小人”</P>

在能看懂人性之后、但仍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的人,已经是这世上为数不多的“精明的好人”。</P>

而在贾琏的内心里,他想做一个在能看懂人性之后、不仅仍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而且能想办法惩恶扬善的人,那也许可以叫做“带着锋芒的善良聪明人”吧。</P>

.</P>

贾琏也同样不动声色。</P>

毕竟这里是皇宫,谁知道明里暗里有多少双眼睛在紧盯着所有人的一言一行,一个不谨慎,掉脑袋都有可能。</P>

《道德经》有云:</P>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P>

做大事的人,没有不深谙“谨慎”二字的。</P>

而做大事的人,也没有不深谙“胆大”二字的。</P>

今天贾琏是憋着要做些“胆大”的事情的,却也不能不“谨慎”,否则功败垂成,那才恶心呢。</P>

.</P>

沿着永巷前行,在走过一个转角的时候,不动声色的贾琏小声简短问了句:</P>

“皇上希望贾家就此一败涂地?”</P>

卫同光也不动声色,低声简短说了句:</P>

“怕四王八公一条藤。”</P>

聪明如贾琏,瞬间就明白了。</P>

皇帝最担心的,还是四王八公的其余八家会兔死狐悲,出来帮助贾家,从此更加拧成一股绳。</P>

在下一个转角的地方,贾琏还没开口,卫同光又不动声色地低声说了句:</P>

“忠顺王毕竟是皇上的亲弟弟。”</P>

贾琏顿时明白,这是卫同光言简意赅地告诉他:不要揪住忠顺王穷追猛打,要明白那是皇帝的亲弟弟,不要让皇帝难做。</P>

聪明人立刻也低低回了句:</P>

“明白,多谢卫兄提点。”</P>

自此二人心照不宣,便再也无话。一路进了养心门,直奔东暖阁书房。</P>

此时已是日落时分,赤红的夕阳坠落在宫墙的边角,将远处集结的铅灰色暮云也染上了瑰丽的玫瑰色。</P>

日色和落霞,沉重浓厚得一如那深朱红色的宫墙,将殿顶的琉璃瓦面也炫耀出一种奇异的金赤色,动人心魄。</P>

.</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