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适应”任重道远!

那天以后,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恍恍惚惚的就到了夏天,高考榜单下来后,有喜有忧。穆林那帮好友们都考上了自己第一志愿,特别是沈齐亮,刚刚过线一分,直嚷嚷“佛祖保佑,佛祖保佑!”。

至于江月瑶,很可惜,D大落榜了,不过对于她,并不重要,反正她可以“拼脸拼爹”是吧?

但这些这对穆林和林叶两个人来说,都不是事儿,来事儿的是大学是要住校还是要走读!

F大距离林叶外公家还是挺远的,倒地铁需要经过市中心最忙的站头,对于林叶开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天天打车倒是可以,但是一是败家,二是不能保证高峰不堵车!所以走读行不通。

又调查了一下F大住校条件,一个宿舍四个人,随机分配,有卫生间没有浴室,没有厨房。让林叶和陌生人相处都困难,要让她们住一起,还要吃食堂的饭菜,然后公用浴室,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住校也不行。

“要是家在F大附近就好了!”穆林对天长叹,“要不我去跟我爸要个房车,在F大停车场将就四年?”

“安全?”林叶提醒,其实如果安全不是问题的话,倒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难道要走到哪儿搬到哪儿?”穆林脑袋瓜子都快抓破了,忽然他灵机一动,“对啊,我们就走哪儿,搬哪儿吧!”

说着他叫了个出租,拉着林叶直奔F大附近的房屋租赁中介。

最后,他们在F大附近的一个保安不错的小区,找到了一个两居室,室友生活从此开始。

“我卡上还剩多少钱?”穆林问林叶。林叶摇摇头,她哪里知道?她只负责买菜,从来不查账户余额的,因为从来也没觉得会余额不足啊!走到路边的ATM,把卡交给穆林,让他自己查。

看着上面的余额,十几万啊!穆林乐了!“我怎么这么有钱?”随即转头对林叶说:“把卡交给你是正确的,以前我老妈给我打的生活费,我经常都月空,也不知道怎么用的。自从把卡给你之后,好像消费欲望就因为身边没卡给打消了。现在这余额,终于不用把自己卖了就能搞定装潢了!”

虽然穆林和林叶家里都很富裕,但是穆林家是自食其力的家教,而林叶不会主动麻烦外公。所以他们都还是老老实实地领生活费的孩子,就像穆林如果要额外经济支援,就要给他老爸老妈打工,也就是把他自己“卖”了换钱。

知道卡里有钱,穆林就嘚瑟了,拉着林叶讨论该买什么家具,要啥风格的,墙要刷什么颜色,等等。林叶在一旁听着,或是点头,或是摇头。

因为只有十几万,还要买家具和除了空调之外的所有电器,装修队是请不起的。体力活这块儿,林叶这体育只有长跑还行,其它只是勉强过及格线的人,肯定是帮不了什么忙的。

所以整个夏天,周鸣一众人便被挖来当了苦力,粉刷,搬运,打洞,拼装家具。薪水么,没有,只管一天两顿饭,林叶亲自下厨。因为馋衍了林叶的厨艺很久了,他们倒也是乐此不疲,因为吃得好啊!

忙了快一个月,终于把空空的基本配置的“房子”变成了“家”的模样。两间卧室装修风格很简单,以简洁实用为目标。

客厅是西欧乡村风格——一大一小两个沙发椅是布艺的,茶几、餐桌、书橱、展示柜、供两个人用的大书桌,都是原木和米色做旧的搭配。

墙壁上挂着几个哥特式的相框和一面镜子,窗帘是浅色碎花厚帘配深褐色的半透明窗纱,既有女生的浪漫情怀,又有男生的大气沉稳。窗边和窗台上有几个花架,可以放盆栽。墙面是米色带纹理的墙纸,温暖温馨。

一切就绪,就等两人把东西都搬进来了。穆林提议,大家来个自拍合照,放在相框里展示纪念。

8月31日,距离开学还有一个星期,穆林和林叶已经住进了新公寓。这个星期的任务,是穆林陪林叶熟悉训练上学放学路线。公寓距离F大两站地铁,出口不远就是学校,穿过一个小花园就是文科楼。

那一天,穆林陪着林叶从公寓到教学大楼,再从教学大楼回到公寓,整整转了一天,直到林叶可以适应新环境,不会再耳鸣,心慌,脸色发白,视线发黑为止。

傍晚,刷了一天公交卡的两人又饿又累,特别是林叶,克服心理障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身心消耗都很大。穆林心疼林叶,不让她再做饭,找了一个环境清幽的饭店,要了一个包厢,花完了最后的存款。好在明天生活费就会到账,奢侈就奢侈一天吧!

看着满客厅各种植物,各种装饰,还有各种软家具,穆林有些囧,原来钱都是这么被自己花光的啊!“我们两人中,到底谁是女人?”低估了这样一句后,穆林把银行卡递给林叶,郑重地对她说:“和你适应新环境一样,我也要继续适应不乱买东西的习惯。适应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我需要你没收我的卡!”

就这样,林叶负责起了他们的一日三餐,他出钱,她出力,外加租金对半分,开始了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

说起这三餐,林叶还有一个小怪癖,就是她还是习惯会把他们的食物装在便当盒里再放在桌上。所以,家里有很多木质的便当盒,餐盘之类的餐具却是寥寥无几。

早上吃了早餐,穆林和林叶就会带着便当,一起去地铁站,在那里搭乘不同方向的地铁去上课。傍晚,基本都是林叶先到家,食材够了的话,就会炊烟袅袅。或者等穆林回家后去附近的超市补给。

晚上,大书桌一人一边,自己管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各自窝在沙发上看书,打游戏。大多数时间,他们是安静的,这种安静里没有相对无言的尴尬,而是一种相互陪伴的静谧的默契。

到了周末,他们就会各自回家。周六穆林会给他父母打工,用他的话说,就是“为了斗米出卖灵魂”。不过,这些只是说说而已,他早晚都要接手的,他明白得很,只是想多自由几年而已,但是谁都不可能没有熟悉过业务就顺利接手的,现在是混个脸熟。

林叶则是回家陪苏柏杉,听他说说出版社的趣闻,又看到什么奇葩的稿件,又有哪些真心不错的稿件因为敏感局限,不能给予发表有多可惜,又有什么新思路在发酵,等等。

直到年底,生活都平静而温馨,就像是给林叶开了外挂一样,循规蹈矩,没有意外,顺风顺水地就过了元旦。林叶不喜欢吵闹的环境,无论是谁的聚会,她都不会参加。只是收了几个礼物,送了几个礼物,然后在家和外公吃了一顿丰盛的跨年饭。

唯一不同的是,外公在元旦假期这几天里也是忙到过了半夜才睡,精神明显不太好。虽然他还是很耐心地用他的空余时间,给林叶一些习作,指导她怎么批阅。

苏柏杉说过,如果他老了,出版社的重任就要交到她手里。管理,她肯定是不行的,他已经培养了几个可靠的后辈,但是稿件审阅,她是义不容辞的。他想过了,这也是让她将来能独立生活的最好的路了。

年轻的时候,苏柏杉因为一篇文章和自己的爱人结缘,于是有了这个出版社,出版社的规模越来越大,繁忙的管理工作让他与文章的接触越来越少,他也曾经怀疑过自己这个决定。

现在,他无比庆幸自己当初搞了这么一个出版社,让自己的外孙女能够这辈子衣食无忧。

所以,这六、七年来,他一直在像带徒弟一样引导着林叶。好在林叶本身就是个书虫,又是个聪慧的,所以虽然是刚成年的年纪,她的批注和见解已经和三、四十岁,在工作中实践了十多年的老编辑不相上下了。

这让苏柏杉十分地欣慰,也让他下定了决心,要好好经营,创新自己的出版社,让它能在竞争的潮流中不被淘汰,为林叶一生保驾护航。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