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入城

平阳府。

山西布政司下一寻常府城。

其地在平水之阳而名。

平阳府现今府治离王氏族地约有三百余里光景。

这个距离对于这个魔改的世界来说,可以算得上是非常近了。

自本朝设立以来,有三移平阳的说法。但是几次府治的扩建,都会让人发现离王氏族地越来越近,这也是令人十足称奇。

王氏在府治所在并没有什么专门的高楼府院,甚至可以说在平阳府府治除了一些产业和必要的族人居住院子外,就没有什么物业购置了。

这对王氏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算得上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了。

对于此事,当地人也有专门的说法。

古语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说法,所以王氏也不往城里住,单单在外面自己搞了个族地,自由自在,好不潇洒。

当然,在这句话里的平阳和平阳府关系除了字一样,其他可能有十万八千里之远,但是这东西也不是促狭者们关心的事情了。

至于平阳府哪条犬敢对太原王氏龇牙咧嘴,也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

更不是王安之一行人所需要关心的事情。

不提当日除了王安之几人回去后怎么和家里人交代事件,怎么隐瞒自己特需班的身份,怎么收拾行李。

反正今日一大早,他们已经坐上了族地里的气车正式到达平阳府府治。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气车与王安之之前所坐的校车又是两种样式。

这次的气车是专门在州县之前来往的气车。

是专门行驶在空中弛道之中的。

所谓空中弛道,在王安之的理解里就是人类制造的架设在天空之中的高速道路。

人为的将特地的一段地方改造为平流层。

并通过种种手段,维持过往车辆正常运行的一种道路。

而王氏在这上面行驶的气车,也与之前的气车有所不同。

样式上更加大气,外观上也有一定的改变,整体形状变得扁平起来。而整体的曲线来说,流线型的设计更加的明显凸现,如果说之前的气车更像是王安之上个世界时候汽车的未来款的话,这一款气车有点接近战斗飞机的样式。

进去之后,发现里面的设计也是别用洞天。

空间上来说比之前的校车大了许多。

整个车辆的设计更偏向商务一点。

车辆除了专门的乘坐区,还有其他的空间分布。有休息室,修行区甚至有洗浴区还有专门的娱乐室,供人休闲玩耍。

至于为什么短短的半个小时都不到的路程需要这么多功能区划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辆气车并不是给王安之专门安排的车辆。车上除了王安之等人外,还有一些另外的乘客乘坐于此。

这些乘客看到王安之等人也十分好奇,甚至有几个上来打招呼问好,了解一下他们的来历。

当听到王安之几人是特需班的佼佼者后,一些明白的人都露出了迷之微笑。

也是在交谈中得知,这些乘客都是王氏的族人,亦或者是王氏的产业中人。他们各自的身份也不同,有商人,有修行者,有求学者,甚至有旅游出玩的,他们将通过这辆气车一路向北。而平阳府则是这辆气车的第一个站点。

这趟气车最后的站点是北方名城,千古雄城,大同府。

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感叹一下太原王氏的财大气粗。

这样的气车专列,每天都有数十趟从平阳族地里开出。

有南下江南甚至去南海诸岛的,有北上大同京城的,有西去西域三十六国的,有东至跨海瀛洲的。

南往北来,好不热闹。

到了平阳府外城门口,需要车辆排队检查入城。

浩浩荡荡。

如蚁入城。

绵延不知数十里。

这样的事情也让王安之等几个小孩兴奋地趴在车窗上观看。

而王安之对平阳府的城墙更有兴趣。

平阳府上一次修葺城墙还是在成化年间。

虽然距今快有千年光景。

但是城墙好似没有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过一般,远处看上去如同新建造一般。

高大耸立,竟有百米之高。

光鲜亮丽,如黑铁之色,却泛着一种璀璨的光芒。

城墙浩瀚绵长。

单单王安之这么望去,就有数个几十米高的大门,以及数十个十来米大的小门。

封建时期的城墙存在的历史常常是以火药的大规模运用为结束。

结束后的城墙常常以文物古迹般屹立在大地之上。

如同一位和蔼的长者一般,向每一个来客大方地讲述它的历史。

但是在这个世界可不一样。

此方世界,火药在战场上的使用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仙秦时期。

有史记载大规模使用的场次是在仙秦军队攻略百越之时。

仙秦军队当时共分五路,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两路攻南粤,其余两路攻西瓯。其中在南粤的一路军队因为山地崎岖,道路难行,为了方便秦军进行。随军方士炼制火药,开山破林,一路前行。

可以说是表现出来了不俗的

火药的作用也被当时带军大将看在眼里,在后面的大战中发挥出了他的作用。

当然,此处也不细说这场被史学界公认为仙秦扫六国后最惨烈一战的具体情况了。

只是说一下火药的出现情况罢了。

在此方世界,火药虽然出现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城墙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反而因为术法针纹的存在。

城墙成为了捍卫一座城市最有效的防具。

这里的有效程度在百分之九十的城池之中是没有之一的。

平阳府也是如此。

大明帝国现在可以算得上是繁花似锦。至少在表面上如此。

所以即使是太原王氏的列车,也需要在城池外接受相关的检查。

当然,帝国制下追求公平也是完全虚幻的事情。

比如现在。

王氏的气车排在队伍最短的一列车队之中。

这列车队的行进速度完完全全超过了旁边的那几列车队。

对于这样的行为,也没有一个人跑出来怒喊不公平。路过的行人甚至行以为常,连谈论的兴趣都没有。

这让坐在车内的王安之也十分遗憾。

毕竟,看戏是人类的天性。

等气车在低空慢慢行驶到城门口后。

甚至连士卒都没有见到。

只见城门上的仪器一闪,车辆就被放行进入了。

进了城门洞,来到的是府城的瓮城。

瓮城,是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可加强城堡的防守。

它是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占地约有两三个足球场这样的大小。这里大概容纳了十几辆气车,每一辆汽车检查好,才能通过门闸。而后面的车辆才允许进入瓮城。

王安之从车窗里观望,都能感觉到一种肃杀之感。

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紧紧结合,里面设有各种防御措施。

一道蓝色的光屏罩着整个瓮城。

不时还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左右两侧是高耸入云的箭楼。

楼中站着几位身穿黑色板甲的士卒,紧紧地盯着下面的车辆。

王安之倒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瓮城城门与刚刚进来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有一个转角侧着的感觉。

按照前世旅游时候导游的说法,这是防止被攻城锤这些武器一同摧毁掉。

但是这个世界为何如此,有机会也要探听一下。

等了一会。

两个士卒打扮的家伙就上了气车。

开始一个个检查起来。

检查的方式也很简单。

乘客只需要出示一下路引即可。

当王安之刚刚听说路引这东西的时候,整个人是震惊的。

一个拥有时速开到一千公里每小时的交通工具的时代,竟然还有这种封建时代的东西。

只能说一句恐怖如斯。

在他记忆中,路引是上一辈中明清时代的一个证明。

在那时候,人离乡百里就必须要开具路引。

相当于一种通行证一般的东西。

这种通行证必须是当地政府机关开具,才能保持效力。

当时路引最严格的时期是明太祖时期,据说常常有人因为忘带路引进去坐牢。

只不过这东西放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过违和了吧。

对于这个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帝国。

如果把人员流动都看管的这么严格的话,必然会导致基层负担加重。

这就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是基层放松管理,那么这样的路引制度就会变得流于形式。最后就是路引没啥效果,大家就当走个过场一般。但是真的出了什么事情,估计又是倒霉到自己。

二是基层加强管理,那么必然就会导致基层员工的工作负担加重,而大明朝无论是前世还是今世都是以待遇低闻名。管理加强,权力一大,那必然会让一些地方弄得鸡飞狗跳。

但是等到王安之从马林手中拿到自己的路引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的狭隘与无知。

一张小小的芯片卡。

就是路引。

也不单单是路引。

里面还是有着王安之的户籍信息,以及各种官方所需要的东西资料。

据马林所说,需要外出的百姓只需要把自己外出的目的从天仪上提交,就可以远程下发路引。

一般情况下,只要你这个人没有什么违法记录,所去的地方没有什么重大活动。

智能终端都可以瞬间给你批复,让你拿到自己的路引。

检查也十分简单,只见面前的这些士卒也只需要把这张芯片卡拿到手里。

从眼前一挥。

就可以看到面前之人的信息。

每一个人,只需要短短几秒,就可以通过验证。

这几秒,还是这些士卒查看这个信息所需要的时间。

不得不说。

这些落后的管理制度在科技化的大明帝国下。

还真是结合的完美无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