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吴有性、改善医疗制度

“陛下,大夫来了。”

“草民刘维平、草民兰剑,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想着这些那些的时候,王承恩已经领着两名大夫走了进来,拜倒在朱由检的书桌前高呼万岁。

其中那名叫刘维平的年长些、约有五六十岁,叫兰剑的年轻强壮些、看上去不到四十。

王承恩办事自然得力,一老一少、一老成一进取,搭配的刚刚好。

“嗯,平身,赐座。”

“入夜了还打扰两位大夫休息,实因事态紧急,不得不如此,还请两位见谅。”

坐在书桌后的朱由检单手虚扶起两人,然后才和气的说道。

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是皇帝,就摆出那种高高在上、俯视众生,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子。

“不敢不敢,能得皇上召见,乃是草民几代人才修来的荣耀......”

“就是就是,草民诚惶诚恐、感激涕零......”

屁股刚搭上椅子的两人急忙又站起身,跪下给朱由检磕起了头。

“诶诶诶,怎的又跪下了?赶紧起来说话...两位大夫应该都知道瘟疫的事情吧?朕想听听两位关于瘟疫的看法、以及该如何防治瘟疫......”

看到两人一言不合就又跪下了,朱由检颇感无奈。

再次让两人起来后就不说客套话了,直接开始了正题。

“疫、民皆疾也。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由此成疫......”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此异气即为戾气...凡人口鼻通乎天气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戾气致病,无关老幼强弱,皆从口鼻而入......”

在朱由检的安抚下,两位大夫这才踏实了些,开始说起了自己对于瘟疫的认知。

而一说起这种分内事,两人就好像忘记了高坐上首的是万万人之上的大明皇帝一般,侃侃而谈、言辞有据、毫不怯场。

让微笑着看着这一幕的朱由检,想起了黄得功在自己面前论军事时的模样。

一样的自信、一样的滔滔不绝、一样的目空一切。

甚至连对自己的敬畏,这会都要给他们的专业让步。

朱由检不觉得这有什么,反倒觉得就该如此。

专业技术的人才就该这样纯粹,才能在技术上有傲人的成就。

若是变的如同官吏一样油滑,那大概率在专业上也就是个半桶水。

朱由检还听出了两人所说的关于瘟疫的认知的来源,不就是吴有性所撰写的《温疫论》里的‘戾气’说吗?

如此朱由检就放心了。

两人的理论知识没错,想来接下来的山海关鼠疫防治,能有不小的效果了。

同时朱由检又由此想到了吴有性......

这个开华夏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的当世大才,此时在何处呢?若是有他来总纲疫病防疫,朱由检这为鼠疫而高悬的心,就真的能彻底踏实了。

“两位大夫大才、说的很有道理,朕听了后大受启发、深感认同,想必两位大夫也知此时瘟疫肆虐,虽说目前主要还是在山西、北直隶、京畿一带,尚未传到山海关,但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关城的安宁,该早做准备才是;”

“所以朕才招两位前来商议防治瘟疫一事,同时朕这里有一部关于疫病防治的古籍,两位大夫先过目一二,看看对防治瘟疫可有效,若是有效,两位大夫大可从中择一二良策。”

等这两名大夫说完各自关于瘟疫的认知和防治策略后,朱由检不吝言辞的对两人大加褒奖。

同时拿起桌面上这本经过系统顺时代化改良、已改名为《防疫论》的基础防疫知识,让两人观看。

“大伴,你吩咐下去,找一个叫做吴有性的大夫,若是找到了的话,速速送来朕这里。”

趁着两名大夫翻看《防疫论》的间隙,朱由检对王承恩说道。

“奴婢遵旨。”

“皇上要找的吴有性,可是淡斋先生?”

王承恩刚应下朱由检的话,一旁翻看着《防疫论》的刘维平,惊讶的接话问道。

“正是,你知道淡斋先生在何处?”

朱由检心中一喜,看向了刘维平。

“若皇上要找的就是那位淡斋先生,那草民的确知晓,淡斋先生此时就在城中悬壶济世、四处巡诊、不取分毫,前几日草民还请了淡斋先生来草民的医馆坐诊呢,可惜淡斋先生是个心怀天下的人,不愿意在草民的医馆久呆,昨日便又在城中巡诊了。”

“哈哈,好!刘大夫,若是当真寻到了淡斋先生,你当记一大功!大伴,速速去城中寻找,尽快带到朕这里来。”

“奴婢遵旨......”

说完,王承恩躬身退去。

“两位大夫看的如何了?朕手上还有一本关于外伤治疗的古籍,两位大夫也可以看看。”

等王承恩退去后,朱由检拿起了桌面上另一本经过系统顺时代化改良、已改名为《外伤集》的基础外科医治技术,对两人说道。

“哦?草民对外伤治疗颇感兴趣,请皇上赐阅!”

两名大夫中较为年轻强壮一些的、名叫兰剑的那名,急忙行礼道......

时间点滴过去,朱由检一直没有休息。

既是在等待王承恩将吴有性找来,也是在梳理编写着关于医疗制度和工匠制度的改善方面的事情。

这几天时间的所见所闻、再结合这具身体遗传下来的记忆,朱由检对大明的卫生状况已经有了极大的不满。

尤其是进到山海关之后,看到那遍地的污垢秽物、那被堵塞的水渠沟道,那无人收敛的尸体、人们那习以为常的眼神,朱由检就觉得浑身不得劲。

也由此生出了要好好整治大明卫生、制定一套推行天下的卫生标准,同时提高大夫在社会中的地位、让更多人投身到医疗事业中的想法。

有这个想法,不全是因为习惯了后世那比之现在干净得多的环境;

更是因为如此糟糕的卫生情况,带来的疫病、人口平均寿命极低等实打实的恶劣影响。

治病防控都是要花钱的,是对民力、国力的极大损耗;同时人口寿命减短,更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的浪费。

没有足够的人的话,大明如何走出大明、制霸全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