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收姜维

我们在这几大章节中,都用大篇幅中重点说到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或者说是围绕蜀国第一次北伐的诸葛亮的实际情况而做的分析以及猜测。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但我们知道诸葛亮的这一次北伐的开局是非常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美妙的开局。诸葛亮一发兵,曹魏两座县城皆反,居然直接投降了。

但这种美妙的开局却未必是好事(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为什么我们会如大篇幅地说第一次北伐?因为从政治意义上来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不仅仅意味着蜀国的政治方针的改变。改变了刘备末期对东吴方面的仇视。更意味着蜀国新一代掌门人所制定的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以攻代守或者说是以攻求发展的基本国策,并且付诸实施。

那么这一次的北伐应该说成是诸葛亮独自第一次对曹魏政权指挥战斗。可以这样说,除了在使用马谡的问题上犯下了大的错误,基本上整场战斗没有什么明显的大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昨天发生的一件事。我有一位同事看了我前面的章节后发表感概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未采用才是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最大败笔!”情绪非常的激动!

非也!非也!

我在前面的章节上实际阐述过这个问题,对于蜀国的实际情况来说魏延的子午谷之谋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五千兵马就想拿下长安?可能吗?

依魏延之见,长安守将夏侯懋看到魏延大军开到长安就会弃城而逃?人家夏侯懋虽说资质愚蠢,但也是名门之后,再怎么着也不会窝囊到见到你几千大军就弃城而逃吧?

只要夏侯懋守上两天,洛阳援军一到,他魏延必死无疑,而且魏延所带的上万军队也会全军覆没。这应该说是一种好的情况,糟的情况就是魏军在子午谷设下埋伏,魏延的大军还没穿过去就得完蛋。所以这说魏延的这个计谋就是匹夫之勇,成不了气侯。

诸葛亮对这个判断还是非常正确而且是极有道理的。

当然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个没有发生的历史,再严谨,再合理的推论也只能称之为猜测(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诸葛亮在指挥上应该说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仍掩盖不了用人上的大错。这一次大的军事战争下来,马谡这颗政治新星成了蜀国权力争斗的牺牲品。

可诸葛亮在这次战斗中真的是一无所获吗?

当然不是!

依在下看来,至少有两点。

第一点,便是战争经验。自从马谡丢掉街亭这件事情之后,诸葛亮以后任何大的军事行动,军事决策都是亲自上阵的。事情躬亲嘛。这在以后的几次北伐中都能看的出来。

第二点:就是收服一名优秀的人才,姜维。

诸葛亮是非常非常赏识姜维的。诸葛亮曾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对姜维赞赏不已,信中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信中还说:“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

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而姜维也是不负诸葛亮重托,深得诸葛亮真传,严格执行诸葛亮的制定的基本国策。即使在诸葛亮死后,仍然坚定地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中去完成诸葛亮未完成的心愿。

可以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后,姜维在三国史中的地位,不会逊于诸葛亮。蜀国的前二十年是属于诸葛亮的,而后三十年的舞台则是属于姜维的。

可这姜维是魏国将领,而且是一孝子,老母亲都是魏国势力之内。要想收降姜维谈何容易?(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纵观整个三国史可以发现,越是能力高的人才越是对自己的主公忠诚,只要自己的主公不会有歪心思,比如说袁术。只是自己的主公不是漂亮的草包比较说袁绍等人都不会轻易背弃他的。这样越是忠诚度高的人才越是难以收降。

当然如吕布这种奇葩的人才只是一个例外。

所以诸葛亮收降姜维也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当然诸葛亮不可能如那位刘皇叔一样,一哭二闹三上吊啦。也也不可能嘘寒问暖地拉着对方的手不撒开,更不可能见对方为已所用后激动的与手下之人同床共寝了。刘备的半个江山是哭出来的,而另外半个江山则是靠诸葛亮这帮肱股之臣替他出谋划策出来的。

那么诸葛亮又是如何将姜维收至麾下的呢?

我们翻开历史,再去好好回味那个诸葛亮计收姜维的故事。

诸葛亮为复兴汉室,第一次北伐曹魏。在初期作战阶段,蜀军夺得南安、安定两城,俘虏了魏国驸马、都督夏侯懋,军威大振。可在进攻天水时,碰上了智勇双全的年轻骁将姜维,交手之下,诸葛亮竟失利两次。诸葛亮平时就留心普查贤才,以便培养自己在军事指挥上的继承人,而今见到魏国有如此能人,非常喜爱,决心收降姜维。然而,听人说姜维非常忠于曹魏,他思考了好久也想不出办法。

后来,听说姜维是个孝子,他母亲在冀县闲居,诸葛亮心生一计,便令魏延率军佯攻冀县。姜维得到消息,只得哀求天水郡守马遵让他领兵前去冀县守卫。(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姜维快到冀县,魏延假意与他交战,没有几个回合,又假意败走,放他入城。

于是诸葛亮派人到南安郡叫来夏侯懋,说:“你怕死吗?”

夏侯懋慌忙跪地请求饶命。

诸葛亮说:“现在姜维守卫冀县,派人告诉我,‘只要夏侯驸马活着,我愿投降。’我饶你性命,你肯招安姜维吗?”

夏侯懋忙道:“情愿招安。”

诸葛亮便给他马匹衣服,放他离去,也不叫人跟随。夏侯懋逃脱蜀寨,寻找道路时碰到几个逃难的百姓,便问:“你们到哪里去?”

百姓答道:“我们是冀县人,今姜维投降了诸葛亮。献出了城池,魏延驱马烧杀,我等只好逃出来投奔上邽去了。”

夏侯懋问明了道路,朝天水急驰而去,路上又碰到了几起携老扶幼的逃难百姓,说法都是一样:“姜维献了冀县,投降了蜀汉。”夏侯懋到天水城下叫门,守兵认得他,慌忙开门接入,郡守马

遵跪拜迎接。夏侯懋说起姜维之事,马遵叹息道:“想不到忠诚可靠的姜维会叛变啊!”

梁绪说:“我认为他是想救都督,故意说此话假投降。”夏侯懋斥责道:“他已经投降了,怎么还是假的?”

正议论时,忽报蜀兵又来攻城。这时已近初更,火光中见姜维在城下大叫道:“我为夏侯都督投降,都督为什么违背诺言?”

夏侯懋斥骂道:“你受魏国大恩,为什么要投降蜀汉?有什么诺言?”

姜维说:“是你写信教我投降的。你要脱身,却将我陷在泥坑里。我已为蜀国封为上将,怎么能返归魏国?”说完,驱军攻城,(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快到天亮才退兵。——原来夜间进攻天水的姜维是假的,是诸葛亮在部队里选择与姜维形貌相似的人装扮的,因为夜色火光朦胧,城上人难以分辨。

却说诸葛亮率军进攻冀州,城中军粮越来越少。诸葛亮故意叫蜀军搬运粮草,诱惑姜维出城抢劫,却叫魂延偷袭了冀城。姜维欲归不得,只好另走别路,即遭到蜀国伏兵截杀,最后落得单骑匹马冲杀到天水城下叫门。马遵见是姜维,命人乱箭射下。姜维只得投奔上邽城,城上守将见是姜维,大骂“反叛之将,竟敢诱我大开城门!”又是乱箭射下。姜维分辩不得,仰天长叹,双泪直流,朝长安落荒而去,路上给诸葛亮伏兵团团围住,只得下马投降。

接着,诸葛亮采用姜维“反间”之计,又兵不血刃夺取了天水、上邽两城,很快进军祁山,到达渭水西岸。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姜维和诸葛亮都是军事家,但是,姜维的“妙算”处处少于诸葛亮,所以不管姜维愿不愿意,都会按照诸葛亮设计的轨道行驶,最终不得不拜倒在诸葛亮的脚下。这就是著名的计收姜维。

我们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商,洞察人心,这个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内心深处仿佛都被摆在诸葛亮面前,(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这也正是诸葛亮的可怕之处。

在这一次北伐中,姜维是唯一两次击败诸葛亮的人选,而且差点还活捉了诸葛亮。按照理来看,诸葛亮应该算是姜维的手下败将了,但当姜维拜倒在诸葛亮脚下之时,诸葛亮收感慨:亮愿传平生所学于姜维,今得伯约,如虎添翼。这需要何等的胆量与谋略。而姜维也知道论计谋自己战胜诸葛亮只不过是存在侥幸罢了,自己那点小花招在诸葛亮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这便是英雄之间的过招。爽哉!爽哉!

诸葛亮在收降姜维后是如何重用姜维的?姜维在蜀国后期也就是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又是如何继续完成诸葛亮的遗愿的?在姜维九伐中原之前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魏蜀吴各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整个外交路线,才能更好的解释为什么姜维会不遗余力地完成诸葛亮的遗愿。请大家休息休息,在下明天继续为大家胡侃属于的姜维的战争。

(在下第一次写东西,可能在过程中没有那种带故事情节的小说那么**迭起,所以在下现在正在构思一部三国题材的穿越剧,如果各位看官有兴趣的话短信一下,提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下不胜感激,最后求好评一个)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