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云间太华烟霞细

稍倾,诸般异象尽数散去。

在丹炉的上空,悬浮着一枚龙眼大小的丹丸,通体晶莹剔透,周围萦绕着淡淡的雾气。隐约间仍然能够听到细微的龙吟虎啸之声。

“看来到了这种档次的丹药,一炉只能出一丸了。”

姜澜灵念一扫,在丹炉中只剩下些许残余的药渣,这一炉三十多株百年药草,仅仅出丹一丸。

只见姜澜从衣袖中摸出来一个寸许大小的方形玉匣,将唯一一枚丹丸装进其中,然后放进怀里。

药渣也不能浪费,姜澜能够感受到那药渣里也有一定的灵气波动。他心念一动,灵识涌动裹挟着丹炉中的药渣,开始聚合成丹丸的形状。

看着由药渣聚合成的六枚丹丸,姜澜向着彩儿招了招手。

“这六枚丹丸就交给你处理了,记得留一颗给那云永望。”,姜澜开口吩咐道。

一旁的彩儿恭敬的应了一声,然后取出了六枚小玉瓶,将这六枚丹丸分别装进瓶中,瓶口封蜡保存。

“接下来,我会在神龙帮继续待一段时间,将所有的武功秘籍尽数掌握之后,就会外出游历,或许还会回来。”

姜澜看着彩儿,说出了他的想法。

云苍生的随笔中已经将进入宗师层次的秘诀写得很清楚了,就是要凝聚所谓的武道真意,或者说是道心。

虽然凭借着仙人图,姜澜同样达到了所谓宗师层次。但是他不可能放弃八千枯荣的修行,必须要跨过这一个门槛。

“如果大人不弃,奴婢愿随侍大人左右。”

姜澜摇了摇头,拒绝了彩儿的提议:“我这次游历,乃是为了求道,带着一个侍女算什么事?”

说完,他就起身走进了屋子里,去钻研之前云永望送来的上千本武功秘籍。

在一些小事上,姜澜或许会迁就一下这个跟了自己一年多的小侍女。但是有关修行的事,谁来都不行。

刚刚出炉的无名仙丹,姜澜也不着急服用。这丹药的效果具体如何,他并不是很清楚。但如果真的像丹方上所描述,弄不好一枚丹药下去,修为就会暴涨。

姜澜不清楚会不会出现什么根基不稳的情况,但任何有关修行方面的隐患,他都要去避免。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

……

春去秋来,在姜澜潜修的过程中,大半年时间悄然流逝。

弘治十二年冬,今年的第一场雪。

姜澜一大早就醒来,吃完早饭,便调出来了属性界面。

继承者:姜澜(4396号)

境界:一阶原初期生命

评价:大明江湖宗师级高手

技能:仙人图(小成)、八千枯荣(入门)、万灵经(大成)……

背包:暂无

“万灵经也卡在了大成,难以寸进。这求道之路,也该开始了。”

做出决定后,姜澜跟彩儿嘱咐了一句,然后背着一柄剑,带上一些盘缠,就开始了游历。

说实话,姜澜也没有什么游历的规划,也不知道该去哪。想了一个晚上,他才做出决定,追寻现实生活中那一条伟大道路,爬雪山,过草地,行两万五千里。

大雪断断续续的下着,一连三天,都没有放晴的趋势,到处都银装素裹,白茫茫的一片,天上冷风呼啸,刀子一般刮得人脸十分的疼痛。

今年的冬天不是一般的冷,一路上姜澜看到了不少冻死人的情况。结合他所知道的,这大概就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所谓的小冰河时代吧。

此时姜澜一脚深,一脚浅的走在山林间的小路上,每一步,积雪都淹没到裤腿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他走的是一条小路,没有运转真气护体,也没有灵识环绕。就如同普通人一般,任由寒风吹拂。走了一个多月,终于是到了求道路的起点,后世的江西瑞金。

姜澜开始了他的求道之路,大雪时停时下,气候严寒。路上见到驿站,便去驿站过夜。若是没有驿站,就选择农人家借宿。若是走到没有人烟的地方,便以天为被地为床。

又是走的山间小路,又是在大雪中跋涉。第二天,姜澜的鞋就彻底坏了,都没法挂在脚面上,最后他就直接赤脚行走。

虽然没有运转真气和灵识,但姜澜修行至今,肉身早已蜕变,在道家记载中,乃是无漏之体,寒气无法入侵,否则早像普通人一样冻坏了。

第四日清晨,姜澜屹立在韶山的一座高峰的山顶,望了望四周,树干光秃秃一片,都积上了冰凌,到处都是萧索的寒冬惨景。

迎着北风,批着的蓑衣被吹得啪啪做响,姜澜的心中毫无杂念,唯有一种孤寂感生来。

他想起来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在山顶上站了好一会,姜澜才从山的另外一面走了下去,一步一步继续向着西南方向前行。

又走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姜澜走到了后世湘黔交界的地方,此时,大雪融化,寒冬过去,暖春来临。

一路上,姜澜走的都是山间小路,穷乡僻壤。很少都碰见人和人交涉,一路的寂静,沉默,和行走。

因此,姜澜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一边赶路,一边在揣摩着诸般功法秘籍。有时还会情不自禁的边打拳便赶路。一个多月的时间,有不少功法提升到圆满层次,这效率比小院中潜修半年还要高得多。

云贵一带,多是山峦,姜澜徒步行走,自然很慢。直到五月初,他才过了赤水,入了蜀地。

这几个月,姜澜栉风沐雨,风餐露宿。身体非但没有像普通人一样垮掉,反而愈发强壮,五感也愈发敏锐,仿佛发生了蜕变。

有时候,姜澜休息的时候,即便不引动灵识,也能清晰的察觉的自身的气脉涌动,愈发的雄浑壮阔。

蜀地已经接近了高原,道路愈发险峻,常常都是盘山路。一条山路,在一条条起伏延绵的山岭中蜿蜒,仿佛一条长不见首尾的巨龙。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姜澜现在终是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在后世,他不是没有来过蜀地。但是现在如何能和古代相比,这个时代的蜀地,真就没有什么像样的路。

蜀地的山,大多都是高耸入云,云雾雨水都只在半山腰,再往上去,就是终年不花的积雪。

攀山越岭,一路行来,姜澜只感觉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好像一块粗糙的璞玉,每一步的行走就仿佛一个打磨雕刻,驱除杂质的过程。

渐渐地,姜澜忘记了尘世的喧嚣,心灵放飞。就连一直压在心头的试炼目标也遗忘在角落,使他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他的身体心灵渐渐显露出了纯真的质朴和明净晶莹的光辉,就如同道家记载,返璞归真。

姜澜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每天就是琢磨功法,顺便赶路。他自己也彻底沉浸在这一个过程中,随着琢磨的功法不同,他自身的气质也一直在变化。

出了蜀地,过了藏地,最终是入了陕西。

在明朝,已经有了陕西省的称为,后世大部分地名,在明朝时期已经开始沿用。

“云间太华烟霞细……”

老远,姜澜就听到了有人在哼一个小调,从琢磨功法中回神。

打眼望去,是一个背着书篓的书生,似乎是要进京赶考,秋闱马上就到了。

“小先生,敢问这是什么地界?”

姜澜招手,对着那书生喊了一声。

那书生停下脚步,看着披着蓑衣的姜澜,眼底露出惊奇的神色。

在他眼里,姜澜随衣着破烂,但眼睛炯炯有神,好像有实质性的亮光。一身气质很独特,给他一种海纳百川的感觉。

“见过这位先生。”,书生拱手一礼,然后礼貌的说道:“现在是陕西地界,在往前走,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岳华山。”

西岳华山。

姜澜心中低语,看来这次求道之路,终是走到头了。

大半年积攒在心底的沉淀一下子用上心头,他眼底露出明悟的神色。

所谓的道心,他或许知道该如何寻找了。

“如此,多谢这位小先生了。”

姜澜向着这小书生拱手一礼,随后继续向前走去。

一株苍翠遒劲的古松下,姜澜盘膝而坐。

诸般武道经义在他的心底涌动,浩浩汤汤的真气也从姜澜的体内爆发而出,冲宵而起,恍若一条璀璨的天河。

听着耳边那熟悉的提示声,姜澜忍不住开怀大笑。

“八千枯荣,终于是小成了。万灵经也圆满了!”

一阵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山川之间,竟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味道。

那书生心底也莫名有一种喜悦感,继续向着京师赶去,脚步都轻快了很多。

……

翌日清晨,盘坐在一株古松下的姜澜睁开双眼,长吐了一口浊气,站起身来。

“到了陕西地界,不去华山走一趟,着实遗憾。”

说着,姜澜抬眼望向远方,便看到了一座巍巍高山,矗立于天地间。

有诗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广十里,远而望之,若华然,故曰华山。

华山脚下,有汉白玉堆砌山门,上书华山派三个大字。

山门前,有华山派弟子列山门两侧,神色恭谨。有一仙风道骨的老道立于山门中央,双眼神光内莹,恍若含着世间沧桑。

这老道目光隔着崎岖山路,落在迎着华山走来的姜澜身上。

只见这老道开口,声音不大,却中气十足,回荡在重峦山涧中。

“福生无量天尊,华山玄成子,奉祖希夷祖师法旨,迎贵客登门。”

希夷祖师,即陈抟老祖。

【PS:求投资,求月票,求推荐票。给诸位义父磕头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