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永安托孤

“……却说那刘关张三人,于桃园中备下三牲祭礼,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一开始,周默讲几句,刘备就吐槽几句,慢慢地,刘备逐渐听进去了故事,也知道这都是编造的当不得真,便不再追问细枝末节,只是饶有兴致地默默听着。

等周默讲完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看了刘备一眼,却发现,不知何时,刘备的眼角已有两行浊泪流了下来。

刘备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记得翼德庄上,的确是有一处桃园,每年春天,桃花盛开,美不胜收。我三人那时候才二十多岁,常于树下饮酒畅谈,议论天下大事,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如今想来,却恍若隔世。”

“马上就又到春天了,不知那桃园还在否?那桃花又是否盛开如故?”

……

就这样,周默陪在刘备身边,每日里,白天就研究几何学,晚上刘备睡不着觉,就给他讲三国演义的故事。

什么张翼德怒笞督邮,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什么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王司徒美人连环计,都是刘备非常爱听,甚至要求重讲的经典桥段。

渐渐地,周默讲故事的时间,成为刘备忍受病痛之余,每日里难得的开心和放松的时候。

刘备既听得津津有味,对这些故事的作者罗贯中的评价,也不再似当初那般咬牙切齿,他觉得这腐儒,似乎也颇有一些过人之处。

每每听到高兴处,刘备便开始回忆往事,讲一些历史上的真实故事给周默听。

这种来自顶尖历史人物的口述历史,内容自然是猛料极多,尤其是关于袁绍、袁术兄弟,公孙瓒,孔融,陶谦等人的事迹,颠覆了周默从史书上了解到的诸多认知。

若是让专门研究六朝史的历史学家过来听,保准他们一个个都能兴奋地手舞足蹈,大呼过瘾,临了再涕泪横流地说上一句: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二人一老一少,每日里朝夕相伴,渐渐地似乎已经没有了君臣之别,仿佛忘年之交的好友一般,又像是无话不谈的父子。

刘备有时候想起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刘阿斗,和眼前的周默一比较,心中不免感慨,如果眼前的年轻人是自己的儿子,该有多好。

正可谓生子当如周思潜也。

时间很快到了二月,刘备自觉已时日无多,于是下诏,命诸葛亮前来永安。

十余日后,诸葛亮携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国舅吴懿,翊军将军赵云等一干贵戚近臣,乘快船抵达永安。太子刘禅和皇后吴氏则留镇成都,以安人心。

周默亲自在码头迎接诸葛亮等人,略作休息之后,听得刘备亲口宣布召见,便带着众人,进入刘备寝宫,齐齐跪于刘备病榻之前。

见到他们的父皇白发苍苍,形容枯槁,躺在床上,只胸脯缓缓起伏,不见说话,年幼的刘永、刘理便控制不住地低声抽泣起来,肃穆哀伤的情绪瞬间在众人的心中传染,每个人都不胜哀切。

刘备在思考,也在积蓄着他最后的力量。过了良久,他才缓缓开口道:

“丞相,你上前来。”

诸葛亮眼里含着热泪,凑到刘备榻前。

刘备一字一句,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