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灵潮

张顺盘膝而坐,野泽之中,充沛的灵气在他周身形成一个个气旋,转动不止。

距离突破至金丹圆满,愈发近了,只剩下那一线之遥。

安稳修行之际,张顺忽觉天地之间,仿佛一震,仿佛一個什么东西,从地底喷薄而出,地龙翻身。

他猛地睁眼,周身气旋陡然一消,停下吐纳,衣袖一挥,室门洞开,转眼之间,到了恢弘殿宇之外。

“发生了何事?”

不只是他,连守卫于此的修士都一脸茫然,抬起头来,以为是有什么人入了野泽,攻打壁垒。

但头顶之上,门户开启,尚有水妖,且并无警报。

张顺脚下一踩,整个人向上,眨眼功夫,穿过壁垒门户,已到深水之外。

放眼望去,除却因方才发生动静而呆愣原地的水妖之外,并无其他异状。

不对!

野泽水中所蕴含的灵气……增长了很多!

张顺身形向上,片刻之后,自水面一跃而出。

双脚踩着虚空,视线向四周望去,金丹神识扩展方圆数百丈,深深吸了一口气。

天地灵气,经过方才那场大震,似乎浓郁了几分。

原先空中所含的灵气,微弱不可察,几近于无,而现在,在张顺眼中,灵气光点已经有了,只是还很淡薄而已。

“灵气量变引起质变么?

往后灵气溢满天地,速度会加快罢?”

张顺站在水面,沉吟良久,尔后折返回湖中。

不一会儿,老龟疾步而来,到了大殿,“大王。”

张顺坐在王座,一手放在扶手之上,“老龟,刚刚我瞧了瞧,应当是因灵气喷薄,因此才会有这般景象。”

“天地大变,对我野泽而言,不是坏事。”

老龟习惯性地捻了捻须,“如今我野泽,兵强马壮,防护壁垒阵法纵是元婴前来,也得掂量掂量。

无后顾之忧,正是崛起之时。”

张顺点了点头,“近来我察觉到香火渐盛,绛蛸所在的陆地,北伐兵马如何了?”

老龟运筹帷幄,一清二楚,“黄幺已破燕城,白图南已死于芦头之手。

如今分兵两路,一路向西,扫除谭泰数万人马,一路由黄幺亲领,继续向北,今日传来消息,山河关已收。”

老龟明显顿了顿,似笑非笑道:“大王,据谍子说,恒京城中,那位天熙皇帝,得知大军攻杀白图南,特地派人南下,可能是要大王进京,接受赏赐。

算起时间,就这两日便到了。”

黄幺北上之时,但凡攻破城池,后面便有野泽官吏过去,分了土地,占据农村,接手政务。

当然,为了保证政策下达,从吉云所属势力北上的人中,还有征召起来的农兵队伍。

如今,收复的失地,其实有算是野泽属地,而身在恒京那位皇帝老儿,只有周遭京畿数百里,外加几个郡还算大恒领土。

张顺轻蔑一笑,摩挲下巴,“也是,我该亲自去一趟京城,让那皇帝退位了。

据陆地林方所言,若有帝王之气,我实力应当还有更上一层楼。”

皇帝什么的,张顺有些兴趣,但如今在这野泽当着龙王,对那没有那么迫切,但林方说过,若是登基,玄之又玄的龙气覆盖,裨益很大。

既然能够增强实力,那就去当。

————

吉云埠,一名太监领着些二十余护卫到了此地,被驻守于镇口的兵卒拦下。

太监没有一点从京城而来的上使模样,很是能够放下身段,从怀中取出几两银子,笑着道:

“几位壮士,在下乃是自京城而来的人,此次是奉了皇命,求见顺爷,还请行个好。”

年轻兵卒瞪了瞪,“俺们吉云和你们大恒可不一样,别拿银子侮辱俺!”

太监一怔,环视一圈,缩回了手,转而拱手,“是在下不懂规矩了。”

“等着,俺去禀告。”

太监站在原地,穿过没有城墙阻隔的埠口,望向里面,能见那条通衢大道之上,满是人流,挑着担的小商小贩,手中抱着种种吃的玩的之类的百姓,脸上洋溢着笑容。

太监一路南下,入了吉云埠的地盘后,并非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象。

繁华盛世,不过如此罢?

若是当初他家生在这样的地方,恐怕他也不用为了几两能够救爹娘兄妹的银子,割掉胯下那几两玩意儿进宫了罢?

太监虽然不认得几个字,但心中的道理并不小,当初被当今圣上誉为‘胸有无字锦绣’。

‘官民如此,难怪一路北上,能够横扫异族。

真不知统治此地的顺爷,又是什么样子的人物。’

臣强主弱,对陛下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马姓太监呼出一口气,心中又有几分忧愁。

那些百姓看到他们,颇为好奇,再得知他们身份之后,脸上露出明显的厌恶、戒备之意。

不时,马太监耳边听到些‘这群狗官兵干啥’、‘顺爷仁义’,这类的一踩一捧的字眼。

那顺爷竟然得来人心,而朝廷早就自绝于天下!

他知道,在他南下之时,还有一人奉命北上,册封那位立下大功的前线大将,黄幺。

而且册封的品秩不低于南方顺爷。

陛下心思,他一清二楚,这是想要用重利来诱黄幺,进而从内部瓦解吉云势力,断掉顺爷一条臂膀,化为己用。

马太监到了这野泽之地,见到这边上上下下的风气,心中觉得,陛下的企图,恐怕要落空了。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野泽上下,便知,那黄幺不太可能和那顺爷闹翻。

至少现在不会。

国事艰难啊。

马太监很有为主分忧的心思,多少是吃着太监的饭,管着皇帝的心的意思了。

不多时,张顺走了出来,马太监当即行礼,甩开杂念,满脸堆笑,“见过顺王。”

顺王,便是此次大恒那位皇帝对他的封号了。

张顺听到那称呼,神情一怔,马太监解释道:“顺王爷,我此次前来,便是为了召大王入京,册封王事!”

马太监心中清楚局势如何,在张顺面前,没有一点摆谱的意思,从怀中取出圣旨,当然没有让人跪下,而是和张顺并肩站着,抻开绢书。

张顺瞥了一眼这太监,笑了笑。

难道是上次前来的那太监过来的待遇传出,所以如此?

————

京城。

天熙皇帝眉头紧皱,身前站着被委以重任的一品大臣,刚刚禀告了一桩事,派去各地的官吏,被撵了回来。

吉云埠所收复的失地,如今已经都不再是大恒朝廷所属了。

天熙皇帝对此,无可奈何,难道凭着京城官兵和那群如狼似虎的吉云兵马厮杀么?

他知道京城之中的人马,不堪大用,已专门委任几名将领,在京郊训练兵卒。

可是练兵之事,没有速成之法,如今登基都还不到一年,练兵更是才数月时间而已,如何能和足够对付白族的吉云兵马厮杀?

“吉云张顺,当真是乱臣贼子!”

天熙皇帝除却说上这么一句话,别无他法,初接手时,还会愤怒地砸摔笔墨纸砚,而现在,已然麻木。

但他没有放弃,将那位顺爷召入京中,尔后……摔杯为号!

听说那位顺爷无子,若是能把此人杀于京城之内,那么局势,便会逆转!

那位顾大人说道:“陛下,吉云埠用分田之策,赢了民心,但得罪了天下士人。

为今之计,只有借助那些豪强……”

白族南下之时,软骨头的豪强最先投降,所以许多仍是把持着一地,老实当着地主。

什么这朝廷那朝廷的,对于他们而言,没啥差别,一宗之地,仍是他们主导。

天熙皇帝摇摇头,“成不了气候。

吉云每占据一个村镇,分了田地之后,都会把那些豪强抄家,遣散奴仆,罪大恶极之人,经过审判,会直接处于死刑。

每个村镇,城池,多者数百兵卒,少则数十,彼此守望相助,厉害得很。

还有组建的那什么农会,还有有当地的农兵,一月之间,就能编排整齐,农兵俩三月,能有初步战力,民心在吉云。

我等若去,恐怕大事难成。”

张顺抵达京城之前,前往北方册封黄幺的太监最先返回,迅速便进宫,拜见张顺。

“陛下,北方黄幺,实乃乱臣贼子,我拿着陛下诏书,没让他下跪,但那人坐在首位,连动弹都不动弹……

这些还只是小事,我前往时,说了册封为王,他问了张顺册封为何,我如实回答,结果此人便骂了起来……

还让人打了我一顿……”

那太监鼻青脸肿,即便数日过去,仍没有消去。

“那黄幺还让我给陛下带来一句话……”

“什么话?”

太监踌躇一会儿,“他说,离间小伎,待杀入京城……”

后面实在没说出口了。

杀入京城,自是夺了鸟位。

“哎。”

————

张顺和马太监一路说说笑笑,到了京城。

随之而来的,还有百余亲卫。

到了京城之外,望向这座屹立数百年的高耸城池,张顺抬起头来,望了望。

说来,这还只是他第二次前来,第一次是为了赵问师傅,之后一直忙于诸事,未曾前来。

比于上次,京城残破很多,而且京城内外来往的百姓,明显少了很多,冷清很多。

白族之人前来,掳走的人太多,而且还在此掳掠数日,即便是过去已有将近一年,可仍是没有恢复过来。

其实当初都要迁都的,只不过后来,不了了之。

京城城坚墙厚,当作京城,其实是最好的选择,至于当初京城被白族攻破,其实并不算攻破,而是那位皇帝,开了城池。

否则可不好打。

进了城后,先在驿馆修习,马太监则是先回皇宫,禀告此事。

这个马太监,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张顺觉得,是个人才,好感不小。

到了第二日,马太监过来,传唤张顺入宫。

“顺王,陛下已让御厨准备好了菜肴,邀请你入宫,接风洗尘。

昨日是想着顺王你一路舟车劳顿,需要好生休息一夜。”

张顺点了点头,没让侍卫跟从,而是独自一人,跟随马太监,一起进宫。

先礼后兵嘛,一日两日,张顺还是等的起的。

毕竟这皇帝又不是当初那个景元,没见他做什么昏聩之举。

否则的话,张顺不会讲究恁多。

一路到了宫中大殿,张顺张开神识,金丹神识,京城之中,没有能感知到什么。

张顺察觉到了距离大殿百丈之外的地方,有一队人马驻守。

宴席未开,还未逼近。

张顺当即便明白过来,原来是宴无好宴,这位皇帝老儿,知晓吉云兵强马壮,无法在战场之上取胜,所以用了这手段?

‘还有俩高手?

一个是靖平司的那位庞指挥使,一个是钦天监监正。’

张顺都打过照面。

若非当初杀掉景元时,还抹杀那宁太监,恐怕此次还得再加上一个。

只是,这群人料错了一件事。

张顺自身的实力,足够强大。

想必他们知道张顺厉害,因为只有厉害的人,才敢过来孤身赴宴。

张顺笑了笑,‘有点意思。’

他已经在思考怎么处置这个皇帝了。

走到大殿,张顺朝着坐在台上的皇帝拱了拱手,微躬了身,却并未跪下。

“参见陛下。”

天熙皇帝哈哈一笑,没有任何责怪之意,“顺王,此次若非你领兵北上,讨伐异族,恐怕我大恒江山不保。”

“早听说顺爷年岁轻,年少有为,英武不凡,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多谢陛下夸赞。”

天熙皇帝说道:“顺王,暂先坐下,一路前来,想必没有吃好,今日让你尝尝京城有名的菜蔬。”

张顺落座,不一会儿,庞列和监正走来,坐在对面。

皇帝介绍道:“顺王,这两人一个是庞列,一个是钦天监监正,皆是老臣了。

想必你也认得。”

张顺点点头,“庞指挥使与我见过,自然相识。”

钦天监监正其实见过张顺,只不过已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张顺如今又长几岁,模样变化,他认不出了,只看着有些眼熟罢了。

说话间,有侍女鱼贯而入,手中端着酒菜,放在张顺面前。

其实酒菜之中,混杂有一种混毒,单个无用,但放在一起,就不一样了,即便是化境,吃下酒菜,都得受到莫大影响。

张顺没有察觉,并不知晓。

皇帝先举起酒杯,看着很是高兴,说道:“顺王,我先敬你一杯。”

说罢,一饮而尽。

张顺举起酒杯,同样喝下。

皇帝又指了指一道菜,“此乃凤凰入海,顺王可以尝尝。”

所谓凤凰入海,只是一种炖熟的鸟。

凤凰指鸟,海指水炖,当真贴合。

张顺架起菜来,放入口中,确实好吃,连连颔首。

接着,他便察觉到了不同,先是酒水,后是菜肴,混杂于体内,已有变化。

张顺轻笑一声,体内金丹灵气运转,顺着经络而出,包裹过去,旋即那股药力,便消失殆尽。

随着张顺张开嘴巴,吐出一口浊气,药物彻底排出。

吃了菜后,喝了一顿酒水之后,皇帝说道:“顺王,我侥幸坐上这个位置,可如今天下,各方大乱,没有一处停歇。

这把椅子,实在是烫屁股。

当今天下,说是大恒,实则还在京城控制之下的地方,不过附近一两郡之地而已……”

张顺察觉到了,四周兵马汇聚,已将这座殿宇,围的水泄不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