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丑话说在前头

武将都有一腔热血撒沙场的赤诚之心,更何况王成申本就存着精兵练兵的心思,所以不管乾昭稚的真实想法是什么,眼下表面功夫做的好看了。

乾昭稚还是跟盛景明学的这招。

盛景明对她没有使用成功,但是用在王成申身上,看起来颇有成效!

盛景明不太放心乾昭稚,所以特意过来看看,站在暗处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他发现,乾昭稚比他想象中要聪明、坚强许多。

之所以乾昭稚一次又一次的在他面前露出怯懦的一面,或许是为了迷惑视线,也有扮猪吃老虎的嫌疑。

盛景明出神的功夫,王成申已经激动的无以言表,挥舞着手臂跟乾昭稚说着边疆的情况,甚至将他打算怎么智夺城池的计划都一一交代了出来。

他听到这里,觉得乾昭稚已经完美完成了任务,于是打算离开。

盛景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他吩咐了南元留在此处,若发生异变,可以及时作出反应。

他并不打算告诉乾昭稚,他来过的事情。

只是,他前脚刚离开内室,乾昭稚的眼神就扫了过来,若有若无的盯着这边看,如有实质,直将南元看的头皮发麻。

而另一边,盛景明熟练的拐进一间小屋子,里面有好几个人在争的面红耳赤,当盛景明出现的时候,其余人不约而同的闭口不言。

“在吵什么?”

其余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盛景明咬了一口香瓜,眼神在为首的大强身上流转,眼中别有深意。

这些天,盛景明一直在忙着赚银子的事情,他手里还有三十万的兵马要养,就算家大业大,也架不住花银子如流水。

只进不出,国库也经不起这么花。

盛景明一想到手底下三十万人可能吃不上饭,他就愁的睡不着,于是日思夜想要如何赚银子。

最终,盛景明想起刷到过制作镜子的简易方法,然后将记得的步骤告诉了工匠们。

显而易见,古人们的智慧是很强大的。

经过这些天的共同努力,已经制作出了不逊色于西洋镜的成品,所以他们兴冲冲的叫来盛景明查阅成品。

一开始,他们对盛景明带着与生俱来的敬畏,更多的是恐惧。

因为盛景明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天然的巨大阶级差异让他们不敢轻易开口。

直到盛景明大方的给出那张制作工艺流程图纸,还有他一次又一次给出关键意见,在制作西洋镜完成的工艺上,他给出了许多决策性的意见。

完全改变了大家对盛景明的印象。

吃手艺饭的人,将制作方法视如生命,所以非常佩服盛景明这种愿意跟大家分享的人。

只是,一旦有新的东西出现,势必会引起新一轮利益纷争。

在盛景明到来之前,大强和大林就是在为了该如何利用这份图纸而争吵。

大强的意思是尊重盛景明的想法。

如果盛景明同意他们拿出去赚银子,那他们可以安安心心的放手去做。

大林却觉得盛景明已经富可敌国了,又怎么看得上这些小玩意,直接放手去做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征求盛景明的同意。

盛景明早已猜到了这个结果,所以也没有很意外。

越是乱世,越是有人想要发国难财,只是他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哪能被这些人拿出去乱搞?

盛景明捏着一面完成的镜子仔细端详,眼底闪过满意的神色。

听说西洋镜的成功率很低,但是在他的帮助下,不管是完成度还是成功率,都要高出西洋镜许多。

“即使你们拥有了完整的制作方法,也不会有多大的用途。”

按照盛景明的计划,假以时日,镜子绝不会成为大乾的稀罕物,但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可是有价无市的东西。

其实西洋镜的制作成本也不算高,但为什么传入各国后成为了有价无市的珍宝了呢?

只要是运输过程艰辛,再加上是舶来物,给这些东西增添上了不一样的光环。

这么多工匠们聚集在这里,盛景明想要彻底隐瞒下这场图纸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只能考虑合作共赢。

更何况,盛景明也没想着做一家独大的生意。

盛景明挥手,小太监三七立即从身后走了上来,将一纸契约递给了他们,并仔细解释了上面的内容。

按照契约来说,盛景明无偿提供镜子的制作方法,并且愿意提供五十两银子作为开店面的初始资金。

前提是店面挑选需要经过盛景明所属衙门的同意。

半年后,如果店面是盈利状态,则需要返还五十两白银,并且每年定时向大乾缴纳一定数额的课税。

至于收上来的税,盛景明和国库要怎么分,那就是私下里商量的事情了。

如果店面是亏损状态,则不需要偿还五十两白银。

意思就是赚了是你的,亏了算盛景明的。

怎么看都是个划算的买卖。

大强和大林面面相觑,捏着契约的手微微颤抖,心下豪情万丈,但依然有些不敢相信大饼会降落在他们头顶上。

不少人表示要回家跟老人们商量商量,其实就是想出去另外找个书生询问一下,是否契约上的内容如南元所说的一致。

不怪他们这么谨慎,实在是外界对于盛景明的评价实在太过可怖。

“这种事情确实应该和家里人商量商量,但我先将丑话说在前头,这份契约只有两百份,这也意味着整个大乾只有两百个人可以获得这样的条件。”

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一旦大量出现在市场,肯定会贬值,所以一旦镜子相关的铺面多了起来,其他人看到了赚银子的商机,肯定会争先恐后的想要分一杯羹。

到那时,又何须盛景明从私库补贴?

盛景明话已至此,该说的都已经说清楚了,至于要怎么权衡,就不在他能左右的范围了。

他转身离去,隐隐约约你那个听见身后一群人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心下稍安。

不怕没赚银子的法子,只怕百姓对大乾失去了信心,在百姓中不再拥有公信力。

眼瞧着这群人还是愿意相信契约的真实性,那说明还是有执行的机会。

只可惜,不是所有事情都在盛景明的预料之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