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正德通宝

作为一个经历过21世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新人类,通过网络论坛上了解到的经济手段可谓是数不胜数,比如现如今最有名的央行调息。

朱冶廷可是深知拥有一个能统一货币使用权的银行是有多大的威力,一个小小的利率上调或下浮就能牵动亿万老百姓的心弦,可以说是掌控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想到这里,朱冶廷忽然发现朱厚照在位的这十六年间居然没有铸造过钱币,因为在正德年间他正好处在明朝政府进行禁铸铜钱这么一个阶段,从洪武二十七年开始,明朝政府就开始陆陆续续的禁止铸造,禁止流通铜钱,因为当时纸币是明朝政府作为大力推崇的一种货币,所以朱厚照处在这个阶段当中,因此并没有铸造钱币。

普通老百姓家中,因为贫穷,一般也不会储存有金银之物,而日常生活所常用的铜币,明朝政府又长期不铸造,这就导致其中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金融流通的差额,市场有需求,目光敏锐的商人就会逐其利,所以明朝这些年从海外进口的白银数量可谓是与日俱增,虽然能从中收取一笔可观的通关费用补贴财政,可是与这些白银流入带来的损失相比,可谓是不值一提。

首先是大量白银的流入,会扰乱国内货币的市场,导致货币贬值,大明宝钞的贬值也与这有关;其次就是白银流通所产生的差价大都让富商赚走,而因货币贬值产生的经济损失则都转嫁到朝廷身上。

朱冶廷既然了解这其中的来龙去脉,自然不会继续因循守旧下去,当下就对邹文盛说道:“邹爱卿,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安排。朕打算重新开炉铸造‘正德通宝’,钱币的样式等会儿朕会画个草图让人交给你,朕的要求就是仿永乐钱制,正面楷书对读,背面记值分为‘一文’、‘二文’、‘三文’、‘五文’、‘十文’五等,你要让钱监的人尽快将祖币雕刻出来,呈给朕看。这也是为推行新货币做准备。”

邹文盛连忙回道:“皇上,此事有违祖制,恐怕内阁那边通过不了。”

朱冶廷知道古代的官员都是科举选拔出来的,读书读得多少都有些迂腐,做事也要讲究名正言顺,尤其是到了五六十岁,性格更是古板,忍不住出言提醒他道:“规矩都是人定的,成祖禁铸铜钱时,可不会想到会有如今大明宝钞已贬值如同废纸一般的局面。我们做事要讲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你是朕新提拔上来的户部尚书,要学会看清楚形势。如果只会因循守旧,而不知灵活变通,不能为百姓办事,不能为朕分忧,这样的官员朕留之何用?!”

邹文盛一听这话,知道再不好好表现,刚到手的尚书帽子就要丢了,慌忙站起来拱手道:“微臣遵命,必定竭尽全力尽快办好此事。”

朱冶廷点了点头,这才对邹文盛说道:“关于启动资金的事,邹爱卿你不必担心,朕自有安排,明日便能见分晓。你们先回去开始准备吧。”

三人起身行礼告退。

朱冶廷随即就开始拿笔在纸上画了起来,很快五个孔方钱的草图就画好了,朱冶廷命人送去给邹文盛。做完这些,朱冶廷不由得想起了他昨晚画的燧发枪的生产工艺图,不过在造枪之前,他需要先做好情报保密工作,不然这种军国利器一旦泄露出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执掌东厂和锦衣卫的江彬已经被捉拿下狱了,因为他还没有招供,所以还需要等从他家里搜出大量“罪证”之后才好撤他的职,不然他就算是皇帝,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贸然撤职自己曾经宠信的臣子,难免引人怀疑,到时弄得底下的臣子们离心离德就不好办了。

想到这,他不由得希望魏彬早点带回抄家的结果汇报。

……

却说魏彬这边,出了门就命张永去集合神机营的官兵,然后还通知了顺天府尹童瑞,带着大队人马将江府围了个水泄不通。因为有皇上的口谕,所以江府的看家护院都不敢放肆,乖乖开了大门,跪在大门两边,让门外这群如狼似虎的官兵闯了进去,一番搜查之后,果然有重大发现,不光搜出他与搜得黄金七十柜、白银二千二百柜,每柜一千五百两,金银杂首饰一千五百箱,其他珍宝不可胜计。

搜出如此天文数字般的金银,魏彬知道江彬这次算是死定了,连忙将金银全部封存,江府众亲眷尽皆被关押起来。

做完这些,魏彬便马不停蹄的赶回皇宫给朱冶廷汇报抄家的情况。

朱冶廷听完魏彬汇报,所说的金银数目倒也跟后世史书上写的对得上,看来他倒是没有从中进行贪墨。他在心中默默算了一下,现在市面上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一石大米就是一百二十斤。明代的一钱约是在4克左右,十钱就是一两,十六两则是一斤,一斤就相当于后世的640克左右。一石大米就是76.8千克,后世大米的价格每500克2元左右,一石大米就相当于后世的307.2元,一两银子就是614.4元。

而只算从江彬府中搜出的金银数量,就总计贪污了十万五千两黄金和三百三十万两白银,一两黄金可兑换十两白银,那就是总计三百四十五万两白银,要在后世那就是贪腐21亿多元的惊天特大案件了,不愧能在后世史书上留下贪污金额的贪官。

因为从江彬府中确实搜查出了赃物,而且金额又这般巨大,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首先是正式下旨以谋逆之罪将其革职查办,送去三司会审;其次就是根据从他家中搜出的书信,逮捕他的亲信同党,防止阴谋作乱,其中包括安边伯许泰、威武团练营提督神周、李琮、京军都督张洪等,尽皆查抄其府。

因为江彬的党羽都是在军中身居要职,一旦犯上作乱就不好处理,所以朱冶廷就任命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彬兼任东厂提督,任命英国公张仑兼任锦衣卫指挥使,负责肃清江彬隐藏在暗处的余党。

魏彬作为内廷太监之首,宫中徒子徒孙无数,快速接管东厂的问题不大;而英国公张仑是朝中勋贵之首,又是五军都督府的中军都督,虽然不掌兵权,但是军中事务都是要经他手,做事的能力不成问题,更主要则是利用他的身份来镇住锦衣卫。朱冶廷之所以选他,而没有选跟朱厚照关系更亲近的武定侯郭勋,便是看中他位及人臣的身份,而郭勋的功利心比较重,一旦执掌锦衣卫,难免不会向江彬一样,生出异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