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节流开源

费宏看了蒋冕一眼,这才对着朱冶廷恭声回答道:“皇上既然有疑问,那微臣就将此事一一道来。年初的开支是说到云贵山里运木料,一勘查,山高林密,没有路,大料运不下来,这才改成从南洋海面运来木料。一年的工期,突然增加这么大的难处,工部日夜赶办,大船都翻了几艘,还是抢在年底前将宫里的几处殿宇修好了。为了皇上,什么样的苦我们都可以受,多花的这些钱,可他们户部为什么总要揪住不放!”

“如果是这样,这几笔开支,户部似乎应该签字。”魏彬又低调子了。

所有的目光又望向了蒋冕。

蒋冕拱了拱手,开口说道“既然费阁老说到我和户部,那请皇上容我也来说几句吧。”

朱冶廷点了点头道:“蒋爱卿有话但说无妨。”

“我只说兵部。”蒋冕的嗓音清亮简洁,“去年一年的军费多数用在北边的防务上,由于增加了兵力和开支,小王子的几次进犯都挡住了。据宣府的军报,小王子部今年还将有更大的进犯,而北境一带多处的长城今年必须重修。仅这一项开支就得比去年增加二百万两以上。还有东南沿海的防务,如闽浙两地,倭寇在海上的骚乱规模越来越大,导致我们的商船,我们的丝绸、茶叶、瓷器部分皆落入海盗手中,光这一项损失一年至少在百万以上,长此以往,海路必将为倭寇所阻断。若要保证东南海面货船畅通,闽浙和广东募兵今年势在必行,这一项又得比去年增加开支二百万两以上。要是都像去年那样,一年就把户部库存的银子全用光了,今年朝廷就得给百姓加征赋税。来之前听说有些省份已经把赋税征到了后年去了!这样下去,户部这个家怎么当?我以为这不是皇上和在座各位阁臣所希望看到的事情吧。”

“那你的意思这亏空叫谁承担?”费宏立刻盯住蒋冕。

“我没有说叫谁承担。”蒋冕还是朗朗而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还像去年那样不按预算开支,寅吃卯粮,则卯粮吃完以后,真不知道我大明朝还有什么可吃!“

费宏一听这话,气急道:“你的意思是去年为江浙修河堤、为皇上修宫室已经把我大明修得山穷水尽了!”

蒋冕一凛:“我可没有这样说。”

费宏瞪视着他道:“那你刚才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那费阁老的意思,难道今年还要像去年那样亏空!”蒋冕接言反问道。

费宏不敢在皇上面前打这种保票,所以一时竟有些答不上来,场面不由得有些沉默。

“好啦,不要再吵下去了。”打破沉默的是朱冶廷,他知道再这样争吵下去也毫无意义,朝堂之上群臣之间吵架的场面见多了,面色不由得有些阴沉,“去年的事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今年我们怎么办?该办的事还是得办,杨阁老,你是首辅——内阁的当家人,有什么打算?”

“国难当,家也难当,国和家是一个道理。当家无非是节流开源两途。”杨廷和说得十分诚恳,“比方说去年,哪一笔开支都是正当的,可非要用这么多吗?蒋冕刚才说得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比方工部为宫里修殿宇,为什么不在云贵取木材,非要通过海面那么远从南洋运木材来?是因为云贵山里的木材运不出来。记得正德一十四年朝廷就议过,叫云贵修路,既便于官府管理山里的土司,也便于山民把山货运下来。这件事当时若是落实了,去年宫里多花的一百九十多万的木料钱就能省下来。”

朱冶廷由衷地点了点头,接着又望向费宏。

“这件事工部有责任,臣有责任。”费宏不得不接言引咎。

朱冶廷的面色好看了些,又点了点头。

只听杨廷和接着说道:“今年所有的开支都要从这些上面着眼,接下来内阁要好好议。”

“蒋爱卿。”朱冶廷突然点蒋冕的名。

蒋冕立刻应答:“臣在。”

朱冶廷:“你刚才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杨阁老说的这个意思吗?”

蒋冕躬身道:“是这个意思,但阁老说得更透彻些。”

朱冶廷立刻显出赏识的神态:“朕一直很欣赏你算账的才能。记得在南巡的时候,你就同朕说过只要海面的商路畅通,我大明的商船能把货物运到波斯、印度一带,每年就可以开源一千万两以上的白银。朕想听你说说这个思路。”

“是。”蒋冕听到皇上的当面称赞,显然有些激动,但尽力平静心态,“其实这也不是臣的思路。大明永乐三年开始,成祖太宗皇帝就命郑和率船队远下西洋,前后七次,商货远通。直至现在,海上通商依然频繁。如今因为倭寇骚乱,海面不靖,商运有受阻之势。臣之前分管兵部事宜,也是从兵部着眼,想着似乎应该给闽浙增加军饷,让沿海卫所募充军队,建造战船,然后主动出击,剿灭倭寇,重新打通海面货商之路。”

“这个想法蒋阁老和老臣商议过。”杨廷和立刻把话接了过去,“只要海面货商之路畅通,接下来就是运什么。比方江浙的丝绸。一匹上等的丝绸,在内地能卖到六两白银,如果销到西洋诸国则能卖到十两白银以上。”

朱冶廷一听这话,便点了点头道:“不错,既然海上贸易如此暴利,自然是要下大力气打通海面货商之路的。这样,由于建造战船的周期比较长,先从大内下拨两百万两用于建造二十艘战船并募充相应的上船兵员,不够的话事后再补亏空。此事尤为紧要,你们在会后尽快拟出一个条陈,拿来给朕硃批下旨去办。”

“臣遵旨。”杨廷和拱手抢先应道,“臣定当与诸位阁臣齐心协力,明日就将条陈奉上。”

蒋冕与费宏等几个阁臣也都跟着齐声应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