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十二团营

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都督府所管仅是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率军队。军官的选授权在兵部,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则在皇帝。打仗时,兵部奉旨调兵,并秉承皇帝意旨,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归原来卫所。

在军队编制方面,自京都至府县,皆立卫所。每卫5600人,置卫指挥使统领;每卫下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有兵1120人,指挥官称千户;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每百户所有兵120人,指挥官称百户;百户所下辖二总旗,每总旗下又辖五小旗,一小旗10名兵士。府县各卫归各省都指挥使司管辖,各都指挥使司又分别归统于中央的五军都督府。

以上这些都是常设军职,这些军职都有对应的品级,主要职责便是日常分工管理和日常练兵备战,不过到了正德中期,朱厚照调齐了军中精锐到十二团营,这些调遣而来的军官便都有了差遣军职。

差遣军职最低等级的便是把总,把总上面便是千总,然后依次是守备、游击将军、参将,再往上的协守副总兵(副将)和镇守总兵官就不会参与考核了。

总兵和副总兵,前期多由公侯伯等勋臣及都督等官担任,后期多由军官凭战功升任。负责一个省级战区或者某一战略方向的作战,可以理解为后世的战区司令员和军长。

参将和游击将军多由都指挥使等官充任,分守各段各路等辖区,兵力五千至一万左右,类似于师长和旅长。

守备则多由千户充任,率兵镇守一城或某一区域,兵力一到三千不等,类似于团长。

千总多由副千户充任,类似于营长;把总则多由百户充任,类似于连长。

“王爱卿,今天来的是哪一营?”朱冶廷转头看向了身后的王宪,小声的问道,十二团营自然不可能一天就巡阅完成,要一步一步的来。

“回皇上,是四武营之中的奋字营!”王宪连忙在朱厚照身边解释道。

朱冶廷听了王宪的话,转头看过去,果然见到不远处坐着一员将官,正是奋字营的都督,武定侯郭勋,也穿着一身盔甲,仍不难看出其身材高大魁梧,面貌孔武有力,在冷风中还红光满面的。

这郭勋乃是朱厚照的心腹爱将,曾与他一起在战场上并肩作战过,他脖子上的那道伤疤便是在战场上留下的。

郭勋也在朱冶廷看向他的同时,与朱冶廷对视了一眼,连忙抱拳行礼示意。

朱冶廷看了一眼郭勋,轻轻的点了点头,这位武定侯的年纪看起来也不小了,转回头去不去看他。朱冶廷不会因为他是“自己”的爱将便对他有所偏袒,也不会因为他年老而有所轻视。一切要用事实说话,一个主将怎么样,看他的手下就知道了,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

郭勋虽然继承了武定侯的爵位,可他能有现在这个地位,掌握着禁军的军权,却是从尸山血海中挣来的。可常人一提起他,总认为他靠的是皇亲国戚的身份,靠的是祖上的容光。无论郭勋立多大功劳,总会被世人忽略。不过好在郭勋在战场向朱厚照证明了自己,所以他也就赢得了皇上的信任。

下面的考核已经开始了,这一次的考核从把总开始,下面的领队﹑营队都不在考核之列,朱冶廷对此倒是没什么说的,先看看上面的人怎么样,然后在说吧!

第一轮考核的骑射,作为一个武将,你的骑术自然是要精湛的,你的弓箭自然是要优秀的。

不说多么的突出,或者多么的厉害,但是肯定是要在平均水准以上,这是一定的。

朱冶廷带着期待的笑容看着考核,他这一次来可不光是看热闹的,他还是来选人的。事实上朱冶廷是准备弄一个自己的贴身军队,保证忠诚的同时,进行一些其他的训练。

很快朱冶廷的脸上便露出了比较满意的笑容,因为第一个出来考核骑射的把总马健开始打马在校场内飞奔,不断的在马匹上变换着姿势,连镫里藏身这样的高难度技巧都玩了,随后翻身上马,伸手拿起自己的弓,随后抽箭搭弓,弓弦响动,羽箭飞驰,他都没有回去看羽箭中没中靶,伸手拿出了第二支箭,然后继续搭弓射箭。

在第二支箭出去之后,第一支箭那边才传来中靶的声音,可见这马健射箭之速。

纵马狂奔而射,只见马健不断在马上变换着姿势开弓,基本上就没有他无法开弓的角度,甚至还来了一个背后开弓,将羽箭射光了,他这才打马而回,根本没有去看自己的羽箭是不是射中了。

“好样的!”朱冶廷虽然在记忆里也见过此等比试,可当真身临其境,还是忍不住为这番精彩的操作喝彩。

“好!”现场跟着一片欢呼雀跃,说起来这个场景还是所有人比较乐于见到的,皇上开心了,所有人的脸色都跟着很开心。朱冶廷的目光扫过所有人,最后落在了武定侯郭勋的脸上,感叹道:“郭爱卿,你这兵带得不错!”

“全都有赖皇上教导有方,末将不敢居功!”郭勋腰板坐的笔直,抱拳回应道,但是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得意之色。

众人转回头等着第二个来考核的把总周俊,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马健的影响,这个人在射箭的时候也表现得相当出色,但是他还比第一个出场的马健还是要逊色了点,不过这依然赢得了现场的一片的欢呼声。

由于朱厚照时常带着他们南征北战,所以这些基层军官的心气都被调动了起来,平时的训练也都格外卖力。

因为差遣军职的主要职责就一个:打仗。

明代军营里的升职之路充满艰辛,进阶主要有两个主要途径:一个是军功,不仅仅是人头,还有战争的胜负,是否完成任务等等;另外一个便是科举,明朝有不少军官是通过武举来升官提职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