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秘书

第142章秘书

“王二哥,电话。”这是秘书的声音。

王旭回头,就看到一个面容清秀的姑娘俏生生地站在眼前,站姿挺拔,显然是训练过的。她叫石秋萍,花姐招了两个秘书为整个公司服务,她是其中之一。

两个姑娘都不是帝都本地人,都是今年刚从外事职高毕业的孩子。

这年月的职高,可以一言难尽,好多挺好的学生被坑得不要不要的。

像外事类职高,是学习外事服务,毕业可以去体制内,每年中考收分还挺高。其实到底就是学习各种礼仪,形体,端茶倒水之类的东西。

一些部委直属的此类职高还好,但是更多的则是归属不明的职高。在这类职高里,像什么外语之类的课程,他们的老师都不见得能看懂外文书,更何况教出来的学生。

现在的职高已经不包分配了,所以每年能进体制的都是凤毛麟角,加起来都没几个,而且大部分都是有路子的。

剩下的,就全部赶向了市场,找工作找个几个月都是平常。这会儿的职高学生,和后世的二本三班面临的境遇很是接近。

缺人才的不仅仅是私企,高等教育机构都捉襟见肘,更何况中级的,初级的,各种混日子的水货老师层出不穷。

这个年代是一个极其矛盾混乱的时代,比如一方面企业面临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劳务市场却又人力资源过剩,大量职高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帝都人还好,有个帝都户口,至少能找个差不离的售货员工作,工资不高,也没编制,但胜在稳定。

但是还有很多怀揣梦想到帝都打工的职高学生,他们来自华夏各地,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帝都,就真的只能在各种正规不正规的劳务市场各种碰运气,因此被坑的不在少数。

这是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导致的,高级点的人才紧缺,普通的人力过剩,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样,这个年代只不过爆发显现得特别集中罢了。

后来国企大下岗,坑了很多人,同样也帮了好多人。海量的人力涌向市场,同样也让一些私企根本无法接触到的高级人才流向了市场。

要知道,这会儿的私企其实更简陋,大部分都是草台班子,文盲老板不在少数。在他们眼里,一个能看得懂图纸的技工,能管理几个饶班组长,知道什么是安全规定的安全员,就已经是人才了。

再加上后来的高校扩招,才最终让人才极度匮乏的状态慢慢缓解过来,算是缓解了华夏的人才荒。

对了,高校扩招也有缓解各种高中,职高毕业学生就业压力的作用,基本等同于延迟就业,把高峰期后移,和后来的考研上岸有异曲同工之妙。

普通外事职高毕业的孩子大部分就业方向都是些酒店啊,餐厅啊,还有商场里的售货员之类的工作。

这些职位,基本工资待遇低不,试用期特别长,还很难有编制,基本上都是临时工,年轻气盛的孩子们往往看不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