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太后你就从了吧

幽州城外,萧普贤女暂时松了一口气,赵军果然没有食言。

并没有趁他们集结契丹人出城的时候袭击他们,只不过,不远处有一支部队在监视他们的行踪。

片刻的功夫,有萧家的家将过来禀报说道:

“回禀太后,一切都准备妥当,有些不配合的族人已被暗地里诛杀,咱们兵马还剩下不到2000人,剩下还有几万户人畜跟着咱们一起往西北方西迁。”

“我知道了,迅速撤离,以后咱们契丹人就要定居在西域了,以后有机会,本宫一定带你们再打回来。”

萧太后脸上露出了一抹诡异的笑容,姣好的面容,因为嘴角倾斜而变得狰狞。

心中却是在默念: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她心中无比的怨恨女真人和那个楚王,可不得不接受现实,只能把这一份恨意隐瞒在心底的深处。

……

赵军当然不能和梁国明目张胆的勾结,否则会落人话柄。

于是在整个燕北之地出现了奇怪的一幕,赵军在占领幽州之后,在楚王的带领下,陆陆续续的收复了一些州府。

一路上搜山检海,赵军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声称势必要捉梁国皇太后。

燕州(幽州)、蓟州、顺州、檀州、儒州、瀛州、莫州、涿州、新州、妫州、武州等十一个州,再加上郭药师张觉献上的平洲,赵军整整收复了十二个州,不过这个平洲并不算在燕云十六洲里面。

由于太行山北支和内长城的分割,其幽、蓟、瀛、莫、涿、檀、顺州位于东南部分,多为平原,称“山前七州“。

这尤其关键;而新、妫、儒、武、蔚、云、应、寰、朔州则处在西北,多属山地,被称为“山后九州“

说这场战争打得有点奇怪,就是大梁的皇太后萧普贤女不断地裹挟着数量庞大的契丹人一路往西北逃去。

明明赵军在后面死死的咬着,却总是追不上这些由民众组成的队伍。

每到一处城池,当地的汉军只有轻微的抵抗,然后就痛快的投降了。

甚至见不到一个契丹人的士兵,宋构和萧普贤女打着默契球,一路上都是追追停停。

赵军进攻,梁国溃败。

梁国退守城池,召集民众撤退。

然后又退到下一个城池。

然后又重复着赵军进攻,梁军撤退。

对于兵不血刃就能收获诸多城池,大赵的士兵也是欢喜的紧,很多人就觉得这战是不是打的太轻松了?

底层的士兵根本就不知道上层的交易,就觉得咱们赵军真的是天下无敌,轻易就击溃了大梁。

咱们楚王大人没有打击士兵们的积极性,反而是在军中好好的劝导了一番。

然后又告诫了他们,切记戒骄戒躁,一定要做好稳抓稳打的准备。

在收复城池的行动中,确实是有一营士兵轻敌冒进追击导致太上头了,直接被忍无可忍的梁国人偷袭了一波,导致损失了几十个弟兄。

宋构赶紧把这个例子通报了全军,并狠狠的处罚了那一营的都头。

将士们赶紧引以为戒,老老实实的步步紧逼着梁国的部队,然后慢悠悠的收复城池。

等最后收复了武州之后,宋构赶紧叫停了所有部队,他带过来的两万人开始分别驻扎在收复的十二个大州。

随后他亲自带着一万人来到了前线的战场,这一万大军缓缓的朝着耶律大石逼近。

……

目光再回到西军和梁国主力对峙的前线、经过第一日的两军苦战,似乎把双方主力都打崩溃了。

所以第二日的时候,双方是相安无事。

等到了第三日的时候,才有零星的试探,或许是有了前一日的教训,所以双方并没有大打出手,反而是不停的试探着对方的实力,全是些小打小闹。

因为伤亡不大的缘故,赵军内部的一些不满的声音也被压了下去,面对杨太尉的布置,大伙还是尽心尽力的在完成。

原本说顶住三日就撤退,可在对方没有攻势的情况下,西军大将们又陪着杨太尉拖了一个星期。

要不是看着对方人马还在迎战已方,还没有撤离?北伐军的这些将领都该摸着脑袋问:对方怎么不打了,难道想把我们给拖死?

耶律大石这边的军帐内,耶律大石和萧干有些沉默不言,他们已经得到了幽州纯陷落的消息。

甚至还得知了他们已经丢失了十二州之事,几乎把所有的退路都给堵死了。

耶律大石有心带着部队回去救援的时候,就得到了皇太后带着大队人马一路向西而去的消息,就在这时,皇太后萧普贤女也传来了诏书。

“大梁灭国之势,已成定局,然而契丹不可灭,可速速前往经营西域。

吾与楚王约定,以燕云十六城换取我大梁国一线生机。

须知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韬光养晦,前往西域经营二十载,未尝没有复仇之基。

还望耶律大将军珍重,若有跟随辅佐之意,可随本宫前往经营西域。

若双方情谊已尽,名份已尽,将军可速速北上投奔先帝,然先帝气量狭小,为大梁国国运计,还请将军惜身。”

……

同时,萧干也收到一份差不多的信,而他作为皇太后的叔叔,自然会答应这位皇太后的请求,所以他立刻就找上了主帅耶律大石。

箫干作为副帅,在军中也统领了不少兵马,素有威望。

所以他的意见很重要,哪怕是耶律大石也不得不安抚一番。

只见箫干说道:

“俺们大梁国的气运在这边算是断了,与其在夹缝中求存,不如跳脱出这番天地,跑去西域经营一番,没准还能再造大梁。

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咱们连后路都丢了,难道还要越过重重阻隔,穿越千山万里去寻找太上皇不成,就凭咱们这点兵马,现在连赵军都对付不了,更别提女真人了。”

前去经营西域的策略,本就是耶律大石提出来的,这还让他与楚王产生了英雄惜英雄的化学反应,所以当初他与楚王接触后,又仔细分析了一下对方的话。

确实是在大梁国走投无路的时候,前去经营西域是最好的选项,至少对于大梁国而言便是如此。

耶律大石狠狠的叹了一口气说道:

“唉,都怪俺没有提防这个赵国的楚王,其实俺们和他早就有生意上的互通,没想到他昨日之言,到了今日居然成了现实,俺也不得不从了。”

咱们副元帅立刻被勾起了兴趣,赶紧插嘴问道:

“元帅,你还和这个楚王做过生意?到底是怎么回事?”

耶律大石只好慢慢的说道:

“你可知道俺当初在上京府的三千精锐重甲营?也就是俺现在手底上的亲卫营。”

“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军中大小将领都知道元帅亲卫营的厉害,当初可是他们万里迢迢从上京府杀出了一条血路,一路奔袭千里杀到了幽州,可这和赵国楚王有什么关系?”

箫干疑惑之色。

耶律大石叹了一口气这才说道

“唉,当初俺可是拿了不少的精良战马,才跟他们换取了几千套精锐的盔甲,这才死守了上京府一个多月。

也多亏了这几千套盔甲,俺才能一次又一次的打退完颜宗望。

后来俺们上京府战败,梁国岌岌可危的时候,俺写了一封信去威胁了一番这个楚王,让他给俺们梁国找条出路。

他也是提了这番出征西域的意见,甚至说愿意用3000套盔甲换取咱们手上的燕云十六州,可咱们形势一片大好,又恰逢击溃赵国北伐军,俺怎么可能答应这种条件?”

箫干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顿时急道:

“那俺们不是上了楚王的当了吗?原来他早有阴谋诡计布下,这才让咱们大梁国吃了大亏,俺们可不能答应。”

顿时觉得自己吃了大亏的副元帅,觉得不能这样轻易答应对方的条件,应该为大梁国谋取一些利益才是。

耶律大石苦笑道:

“开战之前咱们还有谈的资格,现在俺们大后方都丢了,幽州城都丢了,连退路都没了,拿什么跟人家谈。

或许皇太后的明哲保身,才是俺们大梁国最后的救命稻草,罢了,俺最后再跟这个楚王谈上一番,看看能不能为我们大梁国谋取一些利益。”

箫干顿时失落无比,却也无力反驳,他不仅是奚族的领袖,更是皇太后的族叔,他得为梁国的未来考虑,只能做出一些妥协。

然后他闷着声问道:

“元帅,那按照你的意思,俺们今后该怎么办?”

耶律大石苦笑道:

“这样,你带着一部分骑兵和所有的步卒先撤向西域,先为我大梁国打下一块根据地再说,皇太后身边没有什么名将,俺也只能指望上你了。

然后俺带着剩下的游骑在这边与赵军周旋,俺们手中还握着五州之地,还能跟楚王谈拢一些条件,总不能让俺们空着手去西域吧。”

“元帅考虑的周密,俺遵从帅令!”

箫干办事从来不是拖泥带水之人,立刻去集结自己的部下,然后拿着耶律大石的军令,带走了所有的步卒和他的部下。

梁军的异动引发了赵军的一阵骚乱,还让前线的斥候以为对方要发动大规模的袭击了,瞬间让双方都动起来了。

最后一些斥候开始厮杀,然后不少骑兵你来我往的互相袭扰。

眼看梁国这边没有出动主力,赵军也是草草应付了事,杨太尉甚至亲至一线观察,却发现对方雷声大雨点小,似乎没有什么动作。

四野当中,一些破烂营寨烟焰腾天而起,却没有人去救火。

只是让这些他们辛苦铸造的营寨自己烧光。

周遭竟然是出奇的安静,完全不象这里还是一个战场。

只有偶尔呜咽之声,宛若鬼哭,在四野当中幽幽响起。

耶律大石没有妥协,虽然知道自己已经身陷绝境,依旧带着自己的骑兵在战场上游荡着。

时不时的骚扰一下赵军,却不曾深入追击,就这样又过了七八日,赵军和梁军相安无事。

时间已经来到了大照宣和四年七月初三,距离赵国开始北伐,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

……

汴京,由于消息不通的缘故,楚王这边的战报还没有送到东京汴梁。

反倒是咱们写作文的小蔡相公写的很勤快,每天都是事无巨细的打着自己的小报告,然后勤快的给官家送上了自己的问候。

对于大军被困在前线,不得寸进的事情,咱们小蔡相公表达到自己的忧郁,他对于第一天的血战记忆犹深,然后狠狠地吹嘘了一把对方的国朝名将,突出了自己这边的困难。

然后希望官家再派些援军,或者再派些资助过来。

至于对北征军的不满,其他大大小小的西军将领全部都是隐晦的提了一笔。

众人觉得楚王这三万人马根本没起到什么作用,害得他们北伐军损失惨重,却只是为了拖住对方的主力,然而没能取得任何的成效,不少将军都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不满。

小蔡相公念在自己和董非交好的情况下,爱屋及乌,并没有祸及咱们楚王殿下,反倒是为他说了一番好话,然后前线的情况就这样穿到了大臣们耳中。

宋佶一直在心忧前线的战事,这可关乎着他的身后之名,他不仅好大喜功,更想成为千古一帝,甚至想像真宗一样去泰山封禅。

自从前线杨太尉的消息传来之后,还有不少军中的将领上书,尤其是范琼和刘延庆两人最为积极。

不知道是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还是急着抢功劳,又或者有人暗中指使,反正他们把所有的锅都甩到了楚王的头上。

咱们的太子太师,宰相蔡京大人上书,言称:

“君子以除戎器,www.youxs.org,玩则无威;www.youxs.org。

然,夫观楚王之用兵,如同儿戏。

恰似古之烽火戏诸侯也,亲王掌兵实为之大忌,官家不可不防之。

望官家速速召回楚王,小惩大诫,以儆效尤。”

随后就有无数的官员上书弹劾楚王。

然后边关悲观的传来了无数的风声。

楚王年幼,不懂战事,居然带着我三万大赵健儿死在了大梁国腹地。

楚王兵败羞愤自杀……

又或者是西军为了救援楚王,导致自己损失惨重,所有的坏消息接踵而来,谣言铺天盖地。

就连咱们官家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自己是不是办错事了?就派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孩上战场,我十三岁的时候还在陪着宫女嬉戏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