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迎击

经过半天的行进,刘谕只觉得稍稍恢复了点力气,就有斥候前来禀报,把刘谕给吓了一跳。

要知道现在的五丈原大营只有七千人不到,若是司马懿真的尽起雍凉大军攻打,只怕这七千人还真的是凶多吉少。

刘谕赶忙找到马岱,此刻的马岱也是眉头紧皱。

毕竟现在他们手里也不过才三千人左右,若是去救援五丈原大营,只怕会把自己也给陷进去。

“我觉得此事还是需要文长拿主意。”

马岱最终还是把决定权交给了魏延,毕竟魏延是这支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

如果这七千人最终在五丈原大营被杀,那这场战败的责任,同样会落在魏延的身上。

七千人战死,这是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没有经历过的北伐,更别说这七千人还是蜀军精锐。

除此之外,还有姜维的一万人。

五丈原大营丢失,则姜维后路被断,他麾下的一万将士,很有可能同样会被司马懿给吃掉。

如此一来,蜀军就相当于损失了将近两万人。

对于蜀军来说,绝对是伤筋动骨的惨败,若传回蜀中,这个罪责根本不是马岱能扛得住的。

而且现在落得这副田地,同样也是魏延的原因。

军令让魏延断后,如果魏延能够遵守军令,原地驻防,加固营寨,也不会出现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现在这种情况只有魏延能拿主意,其他人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刘谕自然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随即跟随马岱一起找到魏延。

此时的魏延腰部的伤势还没有彻底恢复,毕竟霸王之力,力能举鼎,魏延哪怕身披重甲,也扛不住那一下二十年的功力。

魏昌作为魏延的长子,则是在魏延旁边忙前忙后,给魏延包扎伤口,揉捏虎口等处。

见到刘谕马岱联袂而来,魏延冷哼一声,别过脸去,一点都不待见刘谕。

刘谕却不在意,毕竟前身受魏延恩惠颇重,此次若是能救下魏延的性命,也算是报答之前的恩情。

即便魏延不在乎,刘谕也不能知恩不报。

旁边的马岱则是直接开门见山说道:

“大将军,五丈原大营如今被司马懿围困,危在旦夕。”

“敢问大将军,我军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魏延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愕然,而后轻哼一声,十分倨傲的说道:

“你们不是已经掌握了军权,还来问某干甚?”

“如何做,你们决定便是,某现在只是一员伤兵。”

见到魏延一副傲娇的样子,刘谕知道魏延仍旧对自己耿耿于怀,不由得苦笑一声,说道:

“大将军,之前卑职有所冒犯,实乃是逼不得已。”

“但是我们之间只是私怨,无论如何争斗,都不过是个人之事。”

“可现在魏军围杀我蜀军兄弟,乃是国仇。”

“望大将军能摒弃前嫌,一同抗击敌军,待事后,卑职随大将军处置。”

见到刘谕如此态度,魏延脸色稍微好看一些,随后缓缓站起身来,说道:

“刘谕,你以下犯上,按律当斩。”

“某若不是看在诸位兄弟们的面上,绝不轻饶你。”

“待此事过后,某再和你好好算算这笔账。”

刘谕闻言,心中的石头总算是放了下来。

往后究竟如何,谁也说不好,但是眼下这个坎,却是必须要迈过去。

如果说打内战,魏延身边的这些蜀军将士,可能会毫无斗志。

但是若是跟魏军拼命,蜀军绝对会士气高昂的跟着魏延冲锋。

毕竟诸葛亮北伐这么多年,蜀军和雍凉军,早就已经是血海深仇。

哪个蜀军手中没有几条雍凉军的人命?

同样的,又有多少蜀军,死在了雍凉军的手中。

双方的仇怨,早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开的,相互之间抡刀子,那自然也不会手软。

马岱见魏延起身,赶忙再次询问道:

“不知大将军,眼下该如何处置?”

“如何处置?那还用说,当然是杀回去!!”

魏延此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征战沙场的大将军,猛地以手化掌,说道:

“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兄弟们被魏军屠杀,而无动于衷?”

“五丈原大营营寨坚固,更兼地利,居高临下,根本不是魏军能够轻易击破的。”

“只要我们能杀回大营,凭借地利坚守,等到姜伯约赶到,里应外合,照样能将魏军击败。”

“现在,全体上马,跟着某冲击敌军!!”

魏延的声音在峡谷之中不断回荡,而后率先翻身上马,身边的亲兵沉默不语,但是脚下动作不慢。

全都跟随魏延一起,跨上战马。

随后,越来越多的将士跟随魏延一起,骑上战马,朝着北方狂飙猛进。

刘谕和马岱跟随在魏延左右,魏延则是一马当先,三千精骑,风卷残云,从褒斜道杀出,直直的朝着魏军军阵中冲杀而去。

...

魏军之中。

司马懿自从魏营出兵之后,就大量派出斥候,疯狂的探索渭水南北蜀军的踪迹。

在最终确定,蜀军的确已经撤军之后,司马懿再不迟疑,率领雍凉大军,奋起直追,誓要将蜀军留在关中,让蜀军日后再不敢窥伺雍凉。

本来司马懿是想直奔褒斜道口,寄希望于能在褒斜道口,追上蜀军。

但是却发现在五丈原大营之内,竟然还有蜀军残留,这不免让多疑的司马懿惊疑不定。

此时的蜀军刚刚渡过武功水,距离五丈原只有不到十里距离,但是司马懿却是出乎意料的下令全军原地防守。

他甚至开始担心,这可能是诸葛亮的诡计。

毕竟若是撤军,为何不是全军撤离,还要留下一个尾巴,这是何意?

难道诸葛亮只是诈死,故意引诱自己追击?因此才在五丈原大营留下蜀军,目的就是等自己追到褒斜道口后,抄自己的后路?

可若真是如此,不可能只有这么一处伏兵?其他的伏兵又在哪里呢?

司马懿率领五万雍凉大军,开始在武功水旁边徘徊,进又不是,退又不甘,军心开始渐渐浮动,魏军还以为又中了什么诡计,导致司马懿如此担心。

一旁的司马师瞧出端倪,来到司马懿旁边,小声说道:

“父亲,诸葛亮必定死了,人力终有时,恶病缠身,岂是一朝一夕能够治好的?”

“请父亲尽快率军追击,在此迁延日久,于我军不利。”

“万一他是诈死呢?”

司马懿却是反问道:

“要不然为何要在五丈原大营留下万余精兵?”

“父亲,就算他是诈死又何妨?您何必如此怕他?”

司马昭却是看不下去了,说道:

“如果诸葛连真的死了,咱们岂不是白白错失良机,放任蜀军逃走?”

“请恕儿子直言,哪怕诸葛亮活着,难道父亲就不敢与他一决高下了吗?”

闻听此言,司马懿浑身一震,嘴中喃喃道:

“是啊,我司马懿,何时变得如此优柔寡断了呢?”

随即,司马懿面容一肃,大喝一声:

“孙礼听令,立刻率军两万,围住五丈原大营,不得放走一人。”

“我亲率大军,其余诸将与我一起追击蜀军,务必要将蜀军留在关中!”

“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