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不计前嫌”

永乐皇帝感慨万千,他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可是他不仅仅是他的下巴,他的全身都在轻轻地颤抖。

他张了张嘴,叫了一声“希儿”,却赶紧止住了,热泪居然在他的眼眶中打转。

高希在混堂救驾,高希与他在星空下聊天,高希在校场打败马哈木,高希在含芳楼吟唱新曲,高希挫败汉赵二王谋反的阴谋,高希出征忽兰忽失温,高希为他赚钱,高希引天雷,高希无条件支持“都城北迁”的国策......

一桩桩、一件件,都在永乐皇帝的眼前飞速闪过。

“希儿...”这一声“希儿”饱含父亲的慈爱之情。

“母妃,”当高希向吴贵妃磕头认母叫出这一声时,吴贵妃哭得几乎要晕过去,根本说不出话来。幸好有高刘氏在一边扶住了,不停地解劝。

“末将恭喜陛下、娘娘合家团圆,皇四子认祖归宗。”高宝向永乐皇帝拜倒恭贺。

永乐皇帝假装拂去脸上的东西,暗中将眼角的泪珠擦去。

“嗯,同喜,同喜。高宝,还有五儿,你们二十余员为朕守护皇四子,朕自有赏赐。”

引时的长春宫里,有笑声,有哭声,却都是喜在心头。

宫墙边的一棵树上,一双喜鹊带着几只小鹊飞起,一片“喳喳喳”的叫声,为长春宫平添了几分喜气。

“希儿,快起来。”吴贵妃也平复了一下心情,上前将高希搀扶了起来,然后仔仔细细地上下打量着自己的儿子。

“希儿,你离开母妃的时候还在襁褓之中,还不足月,时不时的惊厥、口吐白沫...想不到,想不到还能回到母妃的身边,还成了圣上的股肱大臣。”吴贵妃边说边笑,边笑边哭。

“希儿,自今日起,你可以用你的本来姓名了,你叫朱高爔。”永乐皇帝说道。

“是,父皇。”高希应道。

“好啊!四弟,你终于与父皇相认了。你回家了!”一个兴奋的声音传来。

众人看去,原来是太子朱高炽正走进来,身边还跟着一脸愕然的朱高燧。

朱高燧上次谋反之后,被削去王号,被关了好几年。所幸大哥朱高炽一再在永乐皇帝面前说情,终于将他放了出来。

“太子殿下,”高希几步上前,向朱高炽拜倒。

“哈哈哈,你都称陛下父皇了,却还叫我殿下。以前你私下称我大哥,如今就不用再分场合了,我本来就是你的大哥。讲起来,你还要谢谢我这个大哥。若不是我去寻道衍大和尚来,你的小命早就没了。”

“多谢大哥救命之恩。”

“好了,一家人还谢来谢去的做什么,还不见过你三哥?”朱高炽说着,便上前朱高燧拉了过来。

朱高燧今天跟着朱高炽来,原本是求了朱高炽要向父皇恢复他赵王封号的,没想到一进来就碰到“认亲”的场面。

现在自己还稀里糊涂之中,却要做高希的亲三哥了。

他好尴尬!当初他谋反之时,当众质问永乐皇帝“高希是不是他的野种”。

如今,这个证明高希不仅不是“野种”,还是和他一样的皇子,他能不震惊吗?

自他与高希相识,高希就和他是政治对手,而他一直是高希的手下败将。

这样的两个人,怎么做兄弟?

不过朱高燧内心城府重重,尴尬在他的脸上一闪而过,更何况他今天本来就是要求人办事的。

他满脸堆笑,惺惺作态,一弯腰伸出双手亲热地扶起了高希。

“啊呀,我说呢,能将你三哥整趴下的,这世上就没几个人,四弟你算一个。不打不相识,既是兄弟,过去的恩恩怨怨一笔勾销。”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恨不得现在就一切杀了高希。有这么能干、有实力的一个弟弟帮太子,他或二哥越发没戏了。

高希说道:“三哥不计前嫌,小弟这里谢过了。”

朱高燧又向永乐皇帝磕头道贺。

永乐皇帝的谕旨是要求高希七天审结此案,高希只用了五天就将案件审结,移交给了三法司。

垮塌案审结的消息,第二天在各家报纸上作为头版头条刊登了出来,民心振奋。

《詹事快报》和《锦绣日报》是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两家报纸,但因为都具有官方背景,所以只是单纯地报道了案件的进展。

而其他民间大小报纸,除了报道案情,还连带着表扬了永乐皇帝和太子朱高炽,以反映百姓的心声,庆贺正义终得伸张。

又说当今天子和未来的储君会识人用人,向龙江船厂派了一个敢为民请命、不畏权贵的好官。

特别是高希点名工匠杖责太监何不归、吴庆黄的情节,在应天府的大街小巷迅速传开。

有嗅觉敏锐的说唱艺人,已经将这个情节编成了评书、唱词,在茶馆里说唱,听者如云。

养心殿。

“陛下,你老人家是没在现场,没看到全城最大的酒楼紫微酒楼的茶座里,坐满了食客、茶客,都挤在那里听‘工部主事坐龙江、工匠执杖打奸臣’这回书。这书里虽然说的是高大人审问垮塌案的事,但最终都是在夸赞陛下英明、太子识人呢!”

刘公公一边说着,一边将新沏的蒙古贡茶端了上来,换下了龙案上凉了的龙井。

永乐皇帝还是第一次听说百姓会用说书的方式,将自己夸了一通。

刘公公还说着说书先生的样子,简短地说了一小段,虽然简短,却要比文官们呈上来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鲜活、动听得多。

这才是真正的民意和民心所向,垮塌案发生时高希写信提醒,处理百姓聚众请愿“堵不如疏”的策略完全正确。

这民间评书里所表达的态度,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啊!81Zw.?m

永乐皇帝的心里蜜一样的甜,脸上却只是带出一点微笑罢了。这就是帝王的涵养,不喜形于色。

“陛下,太子殿下和高大人已经在殿外了。”

“让他们进来。”

“臣工部主事高希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高希毕恭毕敬地行了君臣之礼。

“起来吧!”

“谢陛下!陛下,这是龙江船厂垮塌案所有罹难工匠的姓名,一共八十二名。还有一百六十三名工匠受伤,名单也附在其中了。”高希将伤亡名册呈了上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