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学儒救不了大宋

输入:王莽

chatGPT:王莽是新朝的皇帝,他是西汉末年政治人物、外戚及权臣,也是儒学大师,以禅让之名篡位。稱帝後推行向周礼看齐的复古改革,引发社会动荡,再加上黄河改道等天灾,以致各地豪强纷起,亦有农民起义。新朝存在14年后灭亡。

刘湛抽空看了看王莽的简介,心中有数了。

王璞左看看刘湛,右看看小书童,沉默不语。

“王兄不用这么小心翼翼吧,王莽的事情,不是学儒的过程中必须要辨明的话题吗?再说汉朝都灭亡多少年,大宋官家又开明。都可以谈的嘛,有什么不能谈的呢?”

“王莽不忠不义,不谈也罢。”

“王莽不忠,显而易见。但说王莽不义,是不是有点闭着眼睛说瞎话?王莽这个人,处处都以儒家的标准要求自己,称帝后勤俭节约,推行的政策主要就是三条。

一是恢复王田,将天下的田地都充公,然后用周礼中的井田制来重新分配给天下人。

二是废除奴隶制,禁止买卖奴婢。

三是将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都收为国有,平抑物价,广惠百姓。

王兄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学了那么多子曰。请问王莽这三条政令,是不是为了恢复周礼?是不是仁者爱人?是不是奉行‘民为贵,君为轻’的理念?

如果这都能算不义,那王兄的大义,又是什么呢?

是把老百姓的田地抢过来,逼着他们为奴为婢,然后把茶叶绢丝白银打包成岁币,给辽国西夏送过去?!!”

“刘兄竟如此臆断?王某只说王莽不义,刘兄就给王某加了多少条罪?王莽不义是在下先说的?自东汉以来,留名史书的名家皆有此论,他们都是刘兄说的罔顾百姓、卖国求荣之人?!”

王璞只觉得头疼,这刘湛的论点荒悖也就算了,偏偏还喜欢人身攻击,活脱脱一只脱缰的野马,见人就踢。

“王兄如果连这点人身攻击都受不住,就别想着参与变法了,老老实实去边地呆着,积攒点军功,回报一下乡里,也就可以了。”

“变法就要受这样莫须有的指责?这是何种道理?”

“变法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把坏的变成好的,要把旧的变成新的。是要把积存的变成流通的,把懒惰的变成勤劳的。变法变法,就是要把少数几个人的好日子,变成大多数人的好日子。

王兄不会天真的以为,人家会不还手,由着你变法把他们的好日子变走吧?”

“……就没有两全之策?”

“哪来的两全之策?天底下的好东西就这么多,田地就这么多,你多吃一口别人就少一口。现在是少部分人吃八成,其他人共吃两成。不让这少部分人把八成分点出来,其他人还有活路吗,怎么两全?”

“开疆拓土,殖民西域!”

“呵呵……我记得王兄是江西人吧?

假设现在大宋大发神威,准备一举拿下西夏,江西是鱼米之乡,这军费筹措,总能摊牌到江西人头上吧。然后大宋收复了西夏的千里沃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王兄?

先是把田地分赏给皇家、军队和大臣,然后是把周边的百姓迁过去,一批人就先富起来了。那江西的这些百姓呢?他们交了赋税,担了徭役,勒紧裤腰带挤出军费,自己能得到什么?”

王璞连连摇头,“小民鼠目寸光也就罢了,刘兄怎么也看不清?好日子自然在后头!”

“哈哈哈哈……”刘湛大声嘲笑,“怕不是好日子还没来,小民们的田地就先被老大人兼并了吧!即使未来全天下都是大宋疆土,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连口汤都落不到他们头上。

承认吧王兄,开疆拓土,是为皇帝,为朝廷,为官绅,唯独不可能是为了百姓!”

王璞摇了摇头,自顾自的拨弄起脚上的镣铐来,显然不愿再和刘湛多说。

于是刘湛躺着望天,王璞低头数链子有几节,车厢突然陷入诡异的沉默。小书童看来看去,索性把笔一放,也发起了呆。

还是回来的吕俨打破了这种古怪的氛围。

“刘兄,王兄,我叔父说我的策论大有长进呢!”

“恭喜。”“不错。”

两人有气无力。

吕俨挠挠头,试探着问:“听说两位去山寨寻宝,然后分赃不均吵起来,耽误了时间,结果被我叔父一举拿下?”

嗯?吕惠卿是这么对外说的?

王璞和刘湛对视一眼,打了个哈哈,准备糊弄过去。

没想到吕俨把脸一正,忽然开始问罪。

“刘兄是我同窗好友,王兄是我世家兄长,皆饱读诗书,为何做出此等事?”

“吕兄勿怪,只是刘兄言语讽刺。在下气不过,才邀刘兄夜探山寨,以试胆色,非为财货也。”

“啊对对对,就是王璞说的那样……”

“为何不带上我?”

“哈?”“嗯?”

这下把刘湛和王璞问蒙了,听您这意思,是说我俩没带上你,而不是说身为读书人却为鸡鸣狗盗?好你个浓眉大眼的吕俨,竟然也叛变了!

“咳咳,吕兄说笑了。”刘湛摸摸鼻子,“这种事情都是一时冲动,当时想不到那么多。正常人谁会在夜里骑马啊,对吧?就是上头了上头了,吕兄见谅见谅。”

旁边的王璞也连连拱手,赶紧岔开话题。

“吕兄进门就报喜,看来颇有所得。不知吕兄被吕大人夸赞的策论,所论何物?”

吕俨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脸上压不住笑容。

“嘿嘿,我与刘兄辩经,颇有所得。又研习王介甫和欧阳永叔著作,心有所悟,遂作《明义论》。”

“哦?愿闻其详。”

“夫义者,有……”

“停停停!”刘湛颇为头疼,“吕兄见谅,我听着这类辞句就头疼,能不能请吕兄直接讲讲,主要什么内容呢?”

“嘿嘿,第一点其实和刘兄所言,大有关系。而今诵读经典,不求其义,但问辞章。某字作何解释?某词语出何典?穷经皓首,只为明晰经典之中的某句话如何,实在匪夷所思。”

王璞点点头,“诸葛丞相舌战群儒时,已言明此等为腐儒。”

“是极。故以俨所想,应当弃辞章,明义理,得其意而忘形。审时度势,以经注我。”

刘湛点点头,不能读死书,理论要联系实践嘛,确实是这个道理。

“明义理后,自当立道统。道之不明,异端害之!当今之世,佛老横行,迷惑世人,蔽塞圣门。故当重开圣人之门,续尧舜孔孟之道,拨邪说而反正,以明天下正理。”

王璞拍手称快。刘湛不敢说话,佛老都算儒家眼中的异端,那刘湛的想法,应该算儒家眼里的邪魔了。

“既明义理,立道统,就当经世致用。儒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出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正是横渠先生所言,为万世开太平也。

凡此三论,皆从明义始,故名《明义论》。”

刘湛王璞连连叫好。暂时不管论据如何,吕俨的这三个论点还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改变大宋朝如今因循守旧、空谈玄学的风气,要把儒学转为经世致用的学问。对于一名还未满18岁的青年来说,这已经是很了不得的文章了,难怪吕惠卿会夸他。

吕俨红光满面,拿出文章给两位被锁住的兄台品鉴,刘湛摆摆手,王璞双手接过,细细研读。

吕俨又递给刘湛一壶酒:“刘兄常有高论,还请斧正。”

刘湛接过就喝,不和小老弟客气。

“啧,好酒!吕兄的论点很明确,如果逻辑论证很清晰,言之有物,那名扬东京也是有可能的。”

“嗯嗯。”

“就是要小心一点,让你叔父多看顾一下。免得被那些老顽固抓住破绽,再搞一个洙泗学案出来。否则这车厢的镣铐,又要多你一个了。”

“刘兄说笑了,小弟必将修身持正。若有人要与小弟辩经,小弟只可能因言获罪,绝不可能因品性不佳而入狱。”

“那确实。”刘湛一口口喝着酒,兴致不高。

“刘兄对我的文章,没有要说的吗?句句都是夸赞,让小弟颇不习惯啊。”

吕俨调侃了一句,把旁边的王璞都逗笑了。“刘大才子是喝了你的酒,方才嘴短,他刚刚说我的时候可是一点不客气。”

“看你的文章去吧。”刘湛摆摆手,“不是我不评价,而是我确实不懂儒学。而且我个人觉得,儒学复兴?没有多大意义。”

“儒学……复兴?刘兄是指重原孔孟圣人之道吗?怎么没有意义呢?至少,可以挽大宋于积弱。若人人都明义理,通经而致用,三冗之患,必能有人找到可解之法吧?”

“众人拾柴火焰高吗?加强教育,集合众人智慧,总能找到解决办法?吕兄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只是学儒救不了大宋啊。”

“刘兄何出此言?若行圣人之道,天下必可大治!”

“因为大宋的症结并不在儒,而在于皇家。”

吕俨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和刘湛一起转过身去,看语出惊人的王璞轻轻放下了手中文章。

“学儒,确实救不了大宋。”

他这样平静的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