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成为老太太第六十天

老太太敞亮,善施也敞亮。

他现在只能答应老太太上交插秧机后会有赏银,至于三成利,他无法保证。这个需要大人做主。

老太太对此毫无异议,她本来就希望用插秧机赚点小钱。至于三成利有就有,没有也无所谓。

搞定了正事,老太太无论如何也要拉上善施到家里吃顿便饭。

善施乃外男,老太太守着规矩没让女眷上桌。只有胡老三、胡老四作陪。

至于胡老大?

鼻青脸肿的样太影响“家容”,老太太特意让胡宝珠看着他,不许坏了老太太的好事。

农家小院的八菜一汤,可谓待客最高规格。

这还不是随意拼凑,四热四凉,猪的心、肝、耳朵,再加黄瓜拌烧肉为四凉菜;炒肥肠、四喜丸子、溜肉段、炸里脊为四热菜;再配上玉米、大豆熬制的猪脚汤,小葱花一撒,分外喷香。

善施早就看出老太太不凡,如今见胡家的吃饭规格,更开眼界。这一桌子菜,就算放到临安府,也是妥妥高规格。再一听,胡家竟出了两位秀才,对老太太的教子有方深表钦佩。

“善施大人,快尝尝这羊奶冻。这是我家孙女的手艺,别地吃不着。”

老太太不遗余力推销胡嫣儿的羊奶冻,善施是官府之人,兴许这就是农门王妃之路的一条捷径。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善施感受到老太太满满诚意,态度也舒缓下来。他冲老太太笑得腼腆,“我不过是一方门客,担不起‘大人’之名,老太太叫我‘善施’便是。”

“善施,尝尝看。”老太太从善如流换了称呼,人家想和她亲近,她求之不得。

细滑的羊奶冻,看起来如同流质,但一吃起来立马不同。满满的奶香充斥口腔,那是与羊奶截然不同的味道。善施一向喜欢甜食,吃上一口便停不下来。

“好吃,比‘芙蓉斋’的点心还好吃。”

他大力夸赞,笑嘻嘻的模样还如个少年。“芙蓉斋”乃临安府老字号糕点铺子,是达官贵人公认的好味道。但在善施吃来,胡嫣儿做的羊奶冻滋味更好。

老太太笑得看不见眼睛,对善施更加和蔼。

带着胡家人满满热情,善施回到了县城。几个闪身间,他进了一处外表看似普通的宅院。

宅院内别有洞天,假山铸造的亭台楼阁颇有意境,一条羊肠小道直通院子里的凉亭,道路两旁摆满了开得正艳的娇花。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森严无比。

善施不受制约,快步来到凉亭内。

凉亭内坐着一人,单手持书,侧靠在柱子上。阳光和煦,越过柱子撒在他高挺的鼻梁上。毫无瑕疵的皮肤,连细小的绒毛都闪亮起来。纤细的手指犹如上好的白玉,从眉眼到双手无一不透着精致。

善施风风火火跑来,行过礼,忙道:

“主子,我又见到那个老太太了!”

这并非是善施第一次见到老太太,也不是第二次。

初次相见,是在胡老二做工的酒楼内。老太太一句“福兮祸所伏,太过执着不是件好事”,引起了善施的注意;第二次则是老太太和“孙家制衣”三少爷那事,当时善施也在牙行。明明之前感觉还挺有见识的一个老太太,忽然变得市侩又难缠。

善施觉得稀奇,拿回来当趣事儿逗主子一乐。

当时主子笑了,善施从此对老太太上了心。

他家主子常年绷着一张脸,轻易不露悦色。老太太能让主子笑,绝对是个宝贝。

再后来就是插秧机的事,没想到竟和老太太有关。

善施迫不及待与主子分享他的所见所闻:

“原来她才是发明了‘插秧机’的人,今天我亲自上手试了,两个时辰我便插了三亩的秧。”

善施平日里跟在主子身边,对农事也有所了解。两个时辰三亩地,简直不要太厉害!

善施说得眉飞色舞,他其实没有发现,每每提及老太太,不但主子展露笑颜,他也格外活跃。

赵渊不由好奇,胡家老太太究竟有何等魅力,能够让他“不近人情”的护卫都变得善解人意?

轻轻放下手里的书,赵渊瞥了瞥善施的嘴角,轻启薄唇:

“吃人家的嘴短。”

一句话,定了性。

善施也不惧怕,摸了摸嘴,笑呵呵讨好:

“嘿嘿,什么都瞒不过主子。临走前,我在老太太屋里放了十两银子。”

拗不过老太太的热情,一顿饭吃也就吃了。但善施正如他的名字那样,绝不占人家一点儿便宜。那十两银子他偷偷塞进老太太窗里,老太太早晚能发现。

“胡家的饭真好吃,那羊奶冻我在临安府都没吃过。”

善施砸吧砸吧嘴,不由回味起来。瞥见主子似笑非笑的模样,善施立即正色:

“不过,主子。饭好吃,东西也的确是好东西。”

若不是因为老太太发明了插秧机,他也不会如此在意。

“都查清楚了?”赵渊冷下脸。

插秧机由“鲁班行”上报,本是一件好事,谁料里面还有隐情。若非善施碰见了老太太,没准还真能被“鲁班行”糊弄过去。

敢糊弄赵渊?“鲁班行”一伙人不想要命了!

“查清楚了。”

善施一出手,“鲁班行”的阴谋无所遁形。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张师傅的问题,其他人不过帮凶。至于胡老四,被解雇得太冤,人家根本没偷师!

善施顺便把老太太说的三成利问题也给提了,赵渊一顿:

“三成利……”这个老太太好大的胃口。

赵渊看起来面无表情,熟悉他的善施知道其实主子心情还好,他试探着帮腔:

“胡家人口众多,总共才三十亩地,还要养活两个秀才,日子着实艰难。”

为了招待他,那桌菜怕是把家里所有的存货都给做了。都不用善施多说,仅是要养活两个秀才就让赵渊明白了胡家的艰难。

这年头,非富即贵不能读书。倒不是官家限制,实乃有心无力。

从启蒙到科考,少说也得十年光阴,期间需要投入大量金钱。

而这十年若考不中秀才,还需投入更多。一般农家,到了这时候已难以维持。而胡家还出了两位秀才,可想而知付出多少艰辛。

赵渊对读书人一向敬重,不由高看胡家。细听善施讲述胡家的两位秀才,得知两位秀才还是两代人,对老太太也有了钦佩。

能让孩子走读书一途,老太太的魄力不可估量。

也对,也只有这样的老太太才能别具一格发明出插秧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