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复兴

钟无歧赶到老夫人所在的院落时候,还闻到了一阵饭菜的香味。

这让一路奔波赶回来,连口热饭都没吃上,便被容晚玉拉着大谈大计的钟无歧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一进院子,嬷嬷便笑着迎了上来,“侯爷可算来了,老夫人知晓侯爷和少爷表小姐议事,不许旁人打扰,一直等着侯爷呢。”

钟无歧一听这话,赶紧小跑进了屋子,对着母亲行了大礼。

“儿子耽误母亲用晚膳了,给母亲赔不是。”

老夫人见到比上回见面又黑了不少的小儿子,心疼地将人招到跟前,伸手摸了摸钟无歧风吹日晒后粗糙的脸颊。

“你在外奔波,都是为了侯府生计,母亲怎会怪你?先用膳吧,可是饿坏了?”

“不饿,就是想母亲这里的饭菜了。”钟无歧憨厚一笑,丝毫不见在外的精明。

母子二人饭桌上也不说正事,不过谈及家长里短,以及钟无歧在外遇见的趣闻。

很快,这顿看似轻松的饭菜便用完了。

老夫人让人撤去杂物,下人立刻端来了饭后清口的茶水。

“你们下去吧,这里不用留人伺候。”

待屋内没有旁人后,老夫人放下手中的茶盏,似笑非笑地睨了一眼小儿子。

“你此番回来,是晚丫头的意思吧?”

钟无歧口里的茶还没咽下去,险些呛到,咳嗽好几声缓过气后,无奈地笑了笑。

“什么都瞒不过母亲。”

身为如今永宁侯府的家主,钟无歧自然知晓母亲对永宁侯府日后的规划,无外乎是一个稳字。

钟无歧起身对着母亲深深一拜,开口说了许多肺腑之言。

“母亲,儿子知道您的顾忌。但儿子觉得晚丫头说得没错,眼下世道将乱,正是我们钟家重现荣光的好时机,一味地避让,只会让旁人觉得我们永宁侯府软弱可欺。”

见母亲沉默着,并没有阻止自己继续说下去,钟无歧越发掷地有声。

“父亲和兄长战死之事,另有隐情。但当初我答应母亲不追究下去,是因为知晓,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只是田有为。”

“鸟尽弓藏,才是我钟家之不幸。”

一句愤慨之言,却满含悲切之意,让老夫人也忍不住握紧了座椅扶手,深深地叹息一声。

“不错,鸟尽弓藏才是不幸。如今陛下年迈,这天下迟早要交给几位皇子中的一个,三郎,你可想过,若我们钟家不再韬光养晦,选择加入皇子夺嫡之争,一念之差便可能万劫不复?”

死在战场上,对于武将世家的人而言,是死得其所。

死于猜忌怀疑,对于用血肉护卫君王百姓的忠臣而言,才是万劫不复。

丈夫和儿子的接连去世,让老夫人明白,要保住永宁侯府最后的血脉,只能钟无歧远离京都的权力漩涡。

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没有错,自己唯一的儿子确实平安长大了。

虽然钟无歧隐没了自己和父兄一般无二的雄心壮志,但他也给永宁侯府寻到了一条出路。

行商虽然在澧朝不受重视,但至少,这是一条没有荆棘的路。

“母亲,咱们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啊。”钟无歧慢慢直起身子,紧握双拳。

“当初,儿子答应您,要忍到舟儿长大。如今舟儿已经足以独当一面,纵使出身有误,也可堪是我们钟家的好儿郎了。”

钟无歧撩开衣袍,直挺挺地跪在了老夫人的面前。

“请母亲准允儿子,重续父兄遗志,便是行差踏错,也该是儿子来承担这一切罪责。”

看着早已长大成人的儿子,老夫人伸出的手,到底没有落在他的头顶,而是拖住了他的手臂。

“为人母的,哪有不了解自己的儿子的。母亲让你忍了这么多年,已是辛苦你了。”

“既然你已知晓前路艰险而依旧无悔,便去做吧,母亲依旧会为你守好家宅。”

两个儿子接连战死沙场,一直都是老夫人心头的死结。

她知道,同意钟无歧不再隐忍,迟早会将钟无歧送上战场。

担忧难免,却不愿意让自己的慈母之心成为钟无歧的牵绊。

母子二人难得达成共识,聊起亡故之人,泪与笑并存。

最后见老夫人累了,钟无歧便起身告退。

他刚起身,母亲便冲他招了招手。

钟无歧脸上还有泪痕,心中满是对母亲的孺慕之情,乖乖附耳上去,以为母亲要和自己说什么贴心话。

结果迎接他的,是被母亲力道十足地拧住耳朵。

“疼疼疼——母亲,有话好好说,您这是干什么?”

“不疼怎叫你记住?”老夫人手上力道未松,耳提面命道,“此事虽然是晚丫头挑头促成,但她再厉害也是你唯一的外甥女,万事定要护好她,知不知道?”

钟无歧连忙点头,将自己的耳朵拯救出来,一边揉耳朵一边嘟囔道。

“晚丫头现在这么厉害,指不定我这个做舅舅的还要她护呢......”

“你嘀咕什么呢?”老夫人没听清楚,但见儿子那碎碎念的模样,便睨了他一眼。

钟无歧立刻站直了身子,拍着胸口保证,“没嘀咕什么,晚丫头是湘娘的女儿,我这个做舅舅的肯定把她当眼珠子一样护着,母亲您就放心吧。”

如此,永宁侯府的复兴之路,便悄然展开了。

钟无歧听了容晚玉的话,花了几日工夫,准备了给皇帝的“见面礼”。

容晚玉则拜托了赵国公牵头,带着钟无歧入宫面圣。

“陛下这几日精气神还算不错,只是太医嘱咐还需再静养一段时日,不可劳累。”

赵国公领着容晚玉和钟无歧一路往皇帝的寝宫而去。

身为皇帝的小舅子,兼几位皇子的开蒙恩师,赵国公虽然没有实权,但一直深受皇帝的看重。

这些日子,皇帝无力处理政事,但也闲不下来,便让赵国公日日入宫为他讲书。

讲书的途中,赵国公不经意地提及一句,永宁县主以及永宁侯想要来给皇帝请安。

念及容晚玉的那一身医术本事,皇帝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排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