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功在千秋

李章之此话一出。

所有人目瞪口呆,看向了李天。

不愿相信这个结果。

户部尚书高明元脸色僵硬,刚刚他还阴阳李天不懂事呢,结果李章之直接给他来个绝杀。

搞得他一时间无比的尴尬,他讪笑道,“李老您可真会说笑啊,这怎么可能.....”

但是他的话还没说完。

李章之就直接打断道,“谁说笑了,老夫可曾说过,这是老夫所作?”

众人闻言,脸色难看。

回想之下,一开始李章之还真没说过,一直都是他们一厢情愿罢了。

看到李章之如此的认真,他们就算不愿意相信,也不得不信了。

一时间,众人的脸色都跟吃了苍蝇一般的难看。

刚刚他们还当着李天的面,以此贬低李天,说他怎么也写不出来什么的。

结果真相大白,这就是人家写的你说气不气。

顿时,就显得他们这些人那么的小肚鸡肠,那么的尖酸刻薄,见不得别人好。

他们就感觉自己被狠狠两个嘴巴子打了脸。

一个个的羞愧难当,纷纷低下了头。

高明元也感觉自己像个小丑一般,尴尬的垂着脑袋,默不作声的回了原位。

王冕见状,差点就没忍住笑了出来。

早就知道真相的他,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了结果。

但没想到真的看到了眼前众人的尴尬时。

还是差点没忍住。

即在心中默念“修养”,将笑意强忍了下去。

而李天这个当事人就更不用说了。

看着这些刚刚狂叫不已的百官们,心里那就一个暗爽。

“叫你们拍马屁、套近乎,这下搞了自己一个无地自容吧?就问你尴尬不尴尬吧?”

这时,李章之轻哼一声,扫视众人道。

“方才老夫所念,确实是李小友所作,你们刚刚说的都没错,这等文章你们谁都做不出来。”

听了这话,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情更添几分羞愧。

李章之却补充道,“当然,老夫也写不出来,因而这是第一,李小友确有无人能及之才能。”

这一点,并无人反对。

从一开始,李天踏步成诗,就已经没人能反驳。

此刻,众人得知方才的文章乃是李天所作,那便更是哑口无言。

李章之的声音再次响起,“而其二,便是你们说的资历与功绩。”

听到这话,众人凝神看来。

这一点就是他们觉得李天不配给李章之做老师最重要的原因。

即便,李天写得出这样的文章来,似乎也只能证明李天的才华,却不能改变什么。

李章之见众人的反应尽皆看在眼里,面不改色,似乎早有所料。

继续说道。“你们可知方才的其实并不算是一篇文章.......”

众人闻言疑惑。

就听李章之继续道。“那其

实是一篇蒙学之典。”

话罢,众人微微一愣,当即意识到了什么。

随即忍不住议论起来。

经过李章之这么一提醒。

他们回味一番后,方才发现方才的文章怪不得讲的都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而且堪称精华,更是通俗易懂。

不就是为了让年幼的小儿也能够看得懂、读得懂吗?

想听这些,众人也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蒙学之书!如此,这文章的意义便更重要了太多!

可是,如此就能说,李天的功绩万倍于李章之,那也太夸张了些吧?

就在众人心中刚生出这个念头的时候,

李章之朗声继续道,“你们还没明白,一部蒙学之典的出现,到底有多么的重要!”

“你们说老夫曾为天子师,曾游历天下、教化世人,可你们有没有想过,有了这本三字经,便再也不需要老夫奔波天下四处传教道理,因为只需要有这本书在,任何识字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位资深的老师,都可以代替老夫传道授业!而且如此通俗易懂,三岁小儿就能接触,四五岁的孩童都能朗朗上口!定能迅速为百姓接受!哪怕是最穷苦的人家也有机会知人道、明事理!而老夫哪怕穷尽一生致力教化,可也最多活上百年,百年之后又当如何?但是此书却可以口口相传、代代承袭,无穷尽之时!”

“总之,不论

老夫做了什么事,都只能称之为功在当今,而为世间留下这等奇书,那才是真正功在千秋立在万世的大事!你们说,李天之功是不是千倍万倍于老夫?”

李章之一番话字字真切,句句肺腑。

听在众人的耳中,更是振聋发聩,久不平息!

听了李章之的这番话,众人这才幡然醒悟此书的重要!

李章之说的一点也不夸张!

因为,一部完善且能称得上是经典的蒙学之书,整个大秦至今未曾出现过。

直到今日,文人们传授道理,都还只是引经据典,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而已。

如此,没有统一的依据,便会导致传授的道理通常杂乱无章、参差不齐。

出身好一些的人家,常常更明事理。

而乡野农家的孩子,便因素质不高而难以教化。

而无论是什么身世人家,都会面对同一个问题。

那就是老师们引用的圣人典籍,通常晦涩难懂,根本不是他们这些孩童能够理解的。

便需要更多的引导,更多的释义,方能达到传道授业的目的。

而这些也是李章之游历天下、传道授业之时,碰到的最大的阻碍。

因为天下人的素质不一、理解力不一,而且圣人经典又太过晦涩,需要更多的精力解释。

如此就直接导致了李章之传道授业的效率,奇低无比!

别看他晚年以来,一直游

历天下,可即便有这位“第一大家”的传授与引导。

这么多年以来,真正能够称得上继承了他些许衣钵的人依旧寥寥无几。

否则,他这次回宫就不会孤身一人,少说也能带回那么几个蒙尘民间的人才,回国子监了。

而这就体现出了一本通俗易懂的蒙学之典的重要性了!

说直接点,若是让当年的李章之带着这“三字经”出发,游历天下。

那么时至今日,他能够教化引导的百姓,恐怕数量能翻上百倍!

甚至都不需要李章之亲自讲道,他只需要将“三字经”传出去,要不了多久,就能一传十十传百。

就像李章之说的,只要认字的,就能凭着“三字经”担负其教导世人的责任来。

这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教化世人”。

而李章之就是看清了这一点,方才会这般的看重李天的“三字经”,如此的倾佩李天!

念及此处,殿中的百官们也渐渐明白了“三字经”,www.youxs.org!而,民强,自然国就能更强!也能够走的更远!

此乃大秦珍宝,天下珍宝啊!

想通了这些,众人纷纷震撼的看向了一旁的李天!

怪不得李章之会对李天那般的五体投地,那般的钦佩!

这等功绩,堪比圣人,谁人能不服?

顿时,众人皆都神情震惊,心中无法平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