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进了口袋阵

现在的龟田大佐,已经认可了陈天民手下的八路,无论装备还是单兵素养还是技战术水平,都是不逊于皇军的存在。

但也仅此而已,一支充其量一百来人的小部队,怎么和上千人的自己相比。

无论是单打还是群战,自己都赢定了。

而对方就只能用这种袭扰,狙击的方式阻碍大军深入。

等到各种手段用尽,大队人马还是兵临城下的时候,看你还有什么手段。

龟田甚至想到了胜利之后,要多抓几个村里的花姑娘,出火又出气,用实际行动警告这些华夏人,反抗是没有用的,反抗只会招致更凶残的报复。

到时候让比别的地方更倒霉的老百姓的恨意,来压垮这些负隅顽抗的土八路吧。

清除地面障碍后,龟田指挥队伍,继续小心翼翼的前进。

出了古崖镇,前边五里就是山前村,集守村和小岭村组成的三角形山坳。

看地面,已经没有埋雷的痕迹。

不过小心谨慎的龟田还是精心安排了部队进军的次序。

与此同时,陈天民正趴在鬼子前锋人马前方大约两里地的半山坡上,用缴获到的制式“三七式”6x18望远镜观察敌情。

据说这是

款特别研制的全能型望远镜,不但适合白天使用,即使是黄昏时分,接近傍晚,依然能很好的捕抓到指挥官需要的景物。

陈天民一边观察,一边把情况说给身边拿着话筒的通讯员听。

他把临时假设的指挥用电话线一直拉到了身边,电话另一头就是黄埔军校通讯科的高材生冯云耀。

通讯员通过话筒复述陈天民的观察,冯云耀立刻把情况发报给即将赶到支援的胡玉斌。

胡玉斌将根据情报自己分析,再决定如何从后面痛击龟田的大部队。

半山洞的增援来的好快。

那是因为鬼子大部队还没到古崖镇,就被侦察班发现了,立刻用旗语通知远方的消息树。

消息树一口气放倒了全部八棵消息树,集守村半山腰的消息树一看就知道事情大条了,连忙派通讯员报告陈天民本人。

这才有了胡玉斌的快速增援。

为了保证半山洞的实力,胡玉斌并没有带太多的人马,只带了两辆卡车,一个排的战士和大量重武器。

包括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轻重机枪十挺和五门89式重型掷弹筒。

当然还有一台通讯范围18公里的小型电台。

胡玉斌很严肃,因

为他知道,这是自己,陈天民,以及手下战士们第一次真正面对较大型的正式战斗。

这一点从冯云耀的电报就能看得出来。

鬼子的行军队形摆的很长,又很连贯,看得出龟田心里还是非常重视对面的八路军的。

他把队形摆的这么长,既为了能够很好的首尾相顾,又害怕被突如其来的战斗把队伍截断,所以各个行军队形之间完全没有缝隙,丝丝相扣。

这一点,在半山腰举着望远镜观察的陈天民最有发言权。

走在最前边的是一个标准的鬼子分队,十三人。

八个步枪手,两个掷弹筒手,三个机枪手。

其中一个步兵的三八大盖上,挂着一面小小的膏药旗,证明他就是军曹分队长。

在狙击手眼中,那面象征指挥官意义的小膏药旗,就是写着“先杀我!先杀我!”的邀请函。

前锋分队一边搜索一边胡乱射击,试图找出埋伏者,

他们后面,就是一个满编的步兵中队。

这里龟田就一改以往的行进序列,把卡车和三轮两轮摩托车等,都没放在前边。

因为他担心八路军会打掉前车,阻塞路段,然后发起攻击,对被自家机械车辆挡住道路的

皇军展开屠戮。

前军必须保持畅通,无论进攻还是撤退,都不能有阻碍。

步兵中队之后,就是活力中队。

这是龟田临时拼凑出来的,人数不过一百五十人,装备八挺九二式重机枪。

这将是决战八路军的主要火力。

排在步兵中队之后,就是为了战斗一打响,立刻能够进行火力压制。

火力中队后面又是一个步兵中队,他们的后段本该是九二式步兵炮的位置,现在因为火炮被打掉,只剩下一门大口径的山炮。

最后的步兵中队,裹挟着剩余的十几辆卡车,龟田和电台也在其中。

自认不但精通特战,普通陆军战术也娴熟无比的龟田,这时候就已经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根本没考虑身后会来八路军的援军。

这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这股八路军虽然很强大,但是人数太少,这种情况下,更不可能分兵。

要是他这时候遇到大桥少佐的那个副官,一定会把肠子悔青。

俯瞰着战场全局的陈天民,要通了贺征的电话。

“连长!怎么说?”贺征一手端枪,一手拿话筒,焦急地盯着眼前的鬼子,说话都不敢大声。

那只搜索分队,就在他面前八十米

的地方。

“贺排长!目前一切正常,你按着你的节奏自己决定吧。”

“是!”贺征丢开话筒,示意通讯员快撤下去。

鬼子越来越近了,他摆正枪口,撇开眼前的搜索分队,瞄准三百米外鬼子步兵中队的第一个排头兵。

当那个鬼子的头盔完整套进他的准星后,贺征大喊一声,“打!”

扣动扳机,一颗弹头上被刻上X符号的子弹,准确命中那个鬼子的头盔,并轻易穿透,打穿了鬼子的脑壳。

这一枪再次证明,鬼子造的头盔,根本保护不了他们的头。

www.youxs.org,稳定性也很高,但是口径和炸点很小,导致子弹经常能够穿物而过。

即使是穿越了人体,造成贯通伤,但是并不能造成最终的死亡。

我军将士发现这个特点后,很快想出了应对办法,就是在子弹头的顶部,刻划出两道凹槽。

这样子弹命中目标后,立刻发生弹跳和扭曲,对肉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贺征这一枪,穿透钢盔后,继续穿进鬼子的脑壳,在他脑袋里自由翻滚,把脑浆和脑干搅了个一塌糊涂。

与此同时,更多的子弹都向鬼子们倾泻而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