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除夕夜

“都有可能,水浒里爱打架的太多了,我觉得武松也挺厉害的。”陈天民淡淡道。

杨玉儿和韩文英对视一眼,心中答案得到确认,恨不得现在就到时间,点灯,好拿了这个奖励。

“多猜几个!一百条呢,不过别都猜中了,给别人也留几条。”

陈天民说着,点头示意,转头走开了。

街上行人越逛越少,都回家吃年夜饭了。

北方的年夜饭都很早,下午早早就吃了,然后就是出门拜年,玩乐,等到了半夜,又该饿了,烧水煮饺子,放爆竹,守岁。那时才是一年中最欢乐喜庆的时候。

陈天民想了一下,今天有两顿年夜饭,一顿在部队,和战士们一起吃,一顿回家,和母亲,春梅吃,这个时间要把握一下。

他想了想,决定还是先在部队上,然后回家,晚上九,十点钟,在回部队和连排长们一起守夜。

虽然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但是自己毕竟是两千多战士的领导,还是要以部队为主。

那么多的战士没有家庭可以团聚,自己回家未免太自私了。

他带着警卫员来到大食堂,看看食堂的年夜饭准备的怎么样了。

今天是全军大

会餐,除了执勤站岗放哨的,以及暗哨,要换班吃饭,其他人统统在食堂吃。

一个食堂明显是装不下这么多人的,今天部队的四个食堂同时开放,菜式都是一样的。

今天是四荤六素两道汤,米饭馒头管够造。

看看炊事排准备的差不多了,立刻派人去下通知,今天的年夜饭,下午三点开餐,五点结束。

现在已经是两点半了,等于说通知传到,基本也就要开餐了。

这时候胡玉斌匆匆走了过来。

现在陈天民是军分区司令员,他就自然成了军分区政委。

师部曾经有人认为他不一定适合军分区政委的职务,提议换别的人过来,但是被陈天民强硬的拒绝了。

军政指挥官最好要合拍,不然搭配起来完全没有默契,胡玉斌虽然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却有一个最大的优点。

那就是和陈天民相处久了,相互配合默契。

所以陈天民不想换个新人来,还得从新找感觉。

这件事胡玉斌是知道的,感激之余,他也更加恪尽职守,尽力和陈天民一道,把军分区的工作做好。

“司令员!今天是除夕,安全工作必须要有保障,我担心上

次阅兵式上没抓到的特务们,又要出来闹事。”

“我已经做好了相应部署,你那边呢?”陈天民胸有成竹的说。

安全保卫工作,两个人分工明确。

陈天民主管部队上的侦察排和警卫排。一明一暗,相互配合。

胡玉斌主管地方上的保卫科和情报科,也是一明一暗,相得益彰。

两个人并不经常沟通,为的就是覆盖面广一些,覆盖层次深一些,不必害怕浪费资源,你查一遍没问题,也许我查一遍就发现问题了。

除此之外,两人还各自建立一支神秘的安保小分队,这就是元旦的时候阅兵式上发现问题后,特意组建的,目的就是把安保问题彻底解决在萌芽状态。

从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至今,安保部门已经发现,破获了三起破坏时间,特务发现有准备,现在已经安静多了。

“我那边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着那些狗特务现身,保证出来一个抓一个。”胡玉斌也是信心满满。

“老胡!你辛苦些,过年的祝酒词,你说一说吧,我还是说不来那些。”

胡玉斌苦笑,“你犯懒就直说,我可以代劳,但是你硬要装成大老粗,那我

可不答应。”

胡玉斌可是太了解陈天民了,不但指挥打仗厉害,自身的武技也极高,什么射击投掷,近身搏击,都比成启武的特战连战士们强,事实上,陈天民本人就是特战连的特战教官之一。

而能武之外,他还能文,古至诗词歌赋,今至论文社论,他都可说是非常精通。全军可说无出其右,连师长和政委都非常推崇。

所以胡玉斌才会说,你要是偷懒让我干,那没问题,你要是说自己不行,那我可就不帮忙了。

陈天民连忙掏出一包烟来,塞到胡玉斌口袋里。

“一包不够!四个食堂呢!我每个地方都得说一次,怎么也得四包吧!”

陈天民一听,转身就走。

气的胡玉斌指着他无奈骂道,“就没见过这么小器的司令员,几包烟都要耍无赖。”

三点钟,年夜饭正式开始。

陈天民和连排长们,都混坐在战士们中间,所有人都可以领取二两烧酒,不喝的可以不要,也可以送给别人。

但是有一条,喝醉酒闹事的,就算是除夕夜也要关禁闭。

胡玉斌上台,说了些祝酒词和吉祥话,带头干了一杯,就匆匆赶往下一个食堂。

战士们一边吃喝,一边起哄让陈天民也说几句,陈天民只管喝酒吃肉,一概置之不理。

今天的年夜饭属实讲究,四荤是烧鸡,炸鱼,坛焖肉和四喜丸子。

素菜有白菜粉丝,麻辣豆腐,咸拌胡萝卜,炖白萝卜等,

这种菜在乡下,就算是地主,过年也未必肯这么吃。

而陈天民敢这么造,完全是因为半年前开始实施的各项农业措施,这时候开始产生出效果。

开荒地成功,来年必定丰收,养的猪和鸡,这时候也开始出栏。

加上自由贸易,吸引了远近的农商都来这里做买卖。

物资可以说非常丰富,价格也很亲民。

但是两千多人的这一顿年夜饭,就动用物资无数,而小小三村却完全能够承受得起,全拜半年多来的经济政策。

这方面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些刚刚整编的前东北军战士们。

看着满座穿的崭新军装,面前摆着十几个满满的菜盘子,和满面油光,兴高采烈的战士们,就想起鬼子入侵前的东北。

那时候的东北,可是整个东亚,甚至是整个亚洲最繁华的地区。

正因为物产丰富,矿物遍地,才被鬼子垂涎三尺的惦记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