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继续挖潜

就在三连准备拼着伤亡,全歼敌人的时候,一连二连也没闲着,他们肃清了周围的日伪军,捎带着把附近的炮楼清楚,终于赶了过来,和三连形成会师。

有了他们的加入,特别独立加强营再次取得巨大的优势,避免了硬碰硬的人员损失。

最终山口知良全军覆灭,连自己都没有逃得出来。

然而陈天民并没有太多得意。

几个问题摆在了眼前:

一就是兵力还是不足,像这样被鬼子分割开来的话,合力消失,伤亡不可避免的加大。

二是优秀战士还是不够,一旦损失太让人心痛了。

三就是岩松义雄现在找到了自己的软肋,那么离他带人来围剿自己,还有多长时间。

若想破解这三个难题,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强大自己。

陈天民回去之后,整顿兵力,这一仗居然总共伤亡上百人,其中以于殿奎的预备连损失最大。

于是陈天民把三个正规连的损失,用预备连中的精英来补齐。在从训练连中抽调人员补齐预备连。

用民兵大队中的佼佼者再补齐训练连,而民兵大队的缺口,则从青壮年中弥补。

人数补齐之后,陈

天民又亲自来到兵工厂,开始亲自下场,研究新式武器装备。

他深知,武器装备和鬼子接近还不够,还有的苦头吃。

所以兵工厂的研究新武器成了重要任务。

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快过去,陈天民指导并协助兵工厂的技术人员攻克了不少技术难关,整个生产流程也基本捋顺。

为了提高产量,陈天民还作主,把一些简单的加工包出去,由附近村镇的百姓在家中进行,再定期收回,按量计酬。

毕竟,钢铁是最主要的原材料,没有合格的钢材,没有足够的产量,兵工厂规模再大,也要断炊停产。

而到目前为止,炼铁厂的钢铁质量虽然有显著的提高,但离陈天民的要求还差得不少。

兵工厂也只能将就着材料来制造一些要求不高的武器,比如迫击炮、钢拳、榴弹发射器等,膛压要求较低,甚至可以用加粗管壁、增大重量来加以弥补。

如果能制造出相应的特种钢,不仅仅是提高武器的性能,还能增加制造武器的样式,更能实现陈天民脑中一个宏伟的设想。

可实际上,遇到的困难远比陈天民想象得要多,花费的时间要

长,尽管他知道很多特种钢的配方。

没有什么分析钢铁成分、检测钢铁性能的科学仪器,只能用机器拉伸、吊锤冲击等较原始的手段来粗略检验钢铁的延展性、韧性、硬度等指标。

估摸得差不多了,再制造出需要的东东进行实际测试。

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陈天民特意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专门研究特种钢。

不同配方的钢炼出来,把钢条切割成块,用机器拉伸,每次拉伸多少不破不裂,在其变冷变硬前。

又使用怎样的热处理技术能继续拉伸,成千上万次的试验,成千上万次的调整配料、改进工艺,成千上万次的记录数据……

虽然艰难,但陈天民认为这是必须经历的阶段,科学技术的积累来不得投机取巧,尽管他经常投机取巧。

成果并不显著,但时间能够改变一切,陈天民坚信这一点。当然,也不是全无成绩。

一直在供应兵工厂的钢材质量便有了很大提高,在性能上已接近了轨道钢,而正在制造的新武器的性能也有了明显进步。

军工成绩的取得并不是陈天民一个人的功劳,就如同抗战不是某个人的大

事,不是陈天民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全民族的奋起一样。

八路军不仅提供了炸药、钢管等材料,还从大后方送来了一批技术人才,极大地充实了兵工厂的技术力量,提高了兵工厂的生产制造能力。

最近,兵工厂在仿照捷克式轻机枪。

这是一种明星武器,华夏人民最了解和感谢的一种轻武器。虽然这款轻机枪在华夏的很多兵工厂甚至小作坊都有生产,但它是正儿八经的舶来品。

抗日战争时期,捷克式轻机枪是华夏军队的制式轻机枪,无论是最精锐的中央军德械师还是装备最差的八路军游击队都有装备。

在面对日军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时,捷克式轻机枪除了不如日军标准化生产外,其他的优势极为明显。

这是陈天民的投机取巧,毕竟华夏的几家兵工厂在一九三五年已经获得图纸,制造成功ZB—26,技术也相对成熟。

而他的兵工厂要重新培养技术人员,则费时费力,远不如这么直接伸手要来得简单、快速。

至于对ZB—26某些性能的不满,也只能在日后予以解决。在相应的特种钢炼出来之前,在

某些技术取得突破前,陈天民也只能用ZB—26来装备部队。

总部对于特别独立加强营,或者说对于陈天民可不仅仅是物资上的支持,还有一批下级军官被派来,补充进入了特别独立加强营。

“道路正确,办法正确,现在所需的就是持之不懈的摸索、实验了。”

陈天民为兵工厂、炼铁厂规划好了发展的方向,改进和提高的办法,建立了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剩下的就是那些埋头苦干的技术人员用时间来证明成功了。

“资金、人才我会继续投入,军工生产将是我军抵挡鬼子、获取胜利的保障。”

陈天民郑重地向送行的工程技术人员拱手致谢,“诸位的无私而忘我的精神,天风感谢、钦佩,日后的生产工作就多多拜托了。”

“陈司令放心。”兵工厂厂长姚闵拱手还礼,说道:“将士在前流血拼杀,我等敢不尽力工作。陈司令只管去忙军事,我等可是翘首等待捷报,以慰心怀啊!”

现在的姚闵,功勋不凡,加上陈天民为他安排的每周一次的特殊小灶,可以说是干劲十足。

虽然每天都在忙,但是依然精力旺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