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120(一更) 南宫大火

南宫大火!

卢植目送着曹操离开, 在翻身上马之际又朝着那火势兴起的方向看去,神情中不无忧心之色。

即便只是意外失火,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中平二年的火灾后, 一度于洛阳中有过传闻,说的是当今天子德行有亏,方有天降之火, 正值帝王交替之日,更不能有这等短板流言。

而若是人为之火?

这也就更是麻烦了!

洛阳皇城的壁障同时也是那皇权的保护, 纵火更是对皇室威严的蔑视和挑衅。

谁也不曾料到在此时会横生这样的变故。

起码在原本刘宏的设想中没有。

卢植先有平定九江之乱的战功, 后有在黄巾之乱中擒杀张角的功绩, 便是随后刘宏忌惮于他的战功, 给他的也是尚书令的官职,作为内朝首官。

加之卢植师从经学大儒马融,自身在学问上也造诣匪浅, 又栽培出了不少弟子。

无论是从官职、履历还是自身的硬实力上, 卢植都当得起这个稳居中央的辅政大臣。

然而在何进入南宫反遭杀害的当口, 一心只想着铲除掉宦官势力、恢复到两次党锢之祸前情况的世家, 根本没有被张让提出的等候卢植和刘虞到达后决断的说法给震慑住。

在袁绍问及是否可趁着这个机会行动的时候,袁术朝着地上董重与何进的人头看去, 很快做出了选择。

当然更准确的说, 只有董重的人头。

因为此时同在此地的车骑将军何苗已经将何进的头颅搂在了怀中, 放声悲哭。

袁术实有几分看不起这位外戚, 然而在此时, 对方却也未尝不是一把好用的刀。

那些宦官极力想要如了先帝的意思,将刘协给捧上皇位,他们自然也是得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的,或者说是遮羞布也没错。

比如说, 刘辩。

袁术开口道:“车骑将军只怕还不是哭的时候,若是让对方拖延时间的目的达成,让皇子协登基,他们这些篡逆之辈明日就为从龙之臣,哪怕是先害死了骠骑将军,又杀大将军,他们也可解释为权宜之计。”

“董氏并非只有董重一子,还可再有大将军,可将军届时该当如何自处?”

何苗的哭声顿时停住了。

他妹妹何皇后本就是从民间擢选入宫,他们何氏彼时虽还有那么几个闲钱,却绝算不上有盘根错节的氏族关系。

若是刘协上位,董太后因董重之死而要对他们发起清算,他们连一点风险抵抗能力都没有。

今日死的是何进,明日死的就是他何苗!

不,哪怕他们有氏族背景也没有用处,便是那昔日的和熹皇后死后,真正大权在握的汉安帝还不是将邓氏一族清算殆尽,哪怕和熹皇后在位时对族人屡屡劝诫限制低调行事,也没能拦住帝王的屠刀。

他何苗又怎么会有例外。

一朝天子一朝臣,向来是这个道理。

他抹了抹眼泪,朝着袁术看来,问道:“公路不必多说,且说如何行事便是。”

袁术伸手指向了前方的宫门,说道:“我等怀疑那些阉宦手中的诏书为伪造,大将军窥破其中真假,这才惨遭对方杀害,若令其奸计得逞,我大汉权柄必将为此等贼人所把持!”

“长幼颠倒,纲常紊乱,此为取祸之道。值此之时,不可再有所顾忌,便是有触犯礼法之处,也乃是为保大汉昌盛不得不为之事。”

“不若我等杀进南宫,擒杀张让赵忠这等佞幸之辈,将皇子辩救出,扶持名正言顺的中宫嫡子登基!”

何苗明知袁术这话有不少是为了对方自己的利益,张让等人敢说让卢植与刘虞前来辅佐新任陛下,或许还真有些站得住脚之处,但……

但他也是要为自己的命努力一把的!

现在这些世家出身的体面人,给他将动手的理由都想好了,那他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犹豫是死,冒犯皇权顶多就是责罚而已,两害相较取其轻,他一个屠户都会做这思考!

只是——

“公路啊,”何苗想通了这决断,却还是不免面露苦色地朝着袁绍袁术这两兄弟看来,说道:“这洛阳南宫之中,而今集齐了西园八校中忠于张让这等贼人的不少部从,加之居高临下,实不是我等能轻易攻破的。”

“不,好打。”袁绍朝着宫墙方向看去,脸上并无多少慌乱,抢先回道。

若是先前曹操还在南宫之中,以他对对方本事的了解,或许会对他们造成些麻烦。

可他们刚才还得到了消息,曹操自那头突围而去,显然正是为了要找卢植,那便好办了。

这些宦官中,即便是蹇硕这个被刘宏寄予重托,抬到西园八校尉之首地位上的,其实也没经历过多少真刀真枪的较量。

这不是一句有勇略就能改变的事实。

区区一个纸老虎罢了!

袁术接话道:“不错,我等放火便是。”

“放……放火?”何苗惊愕万分。

但他的意见显然不那么重要,袁绍袁术所要的也不过是他一个支持的态度而已。

别看何进这人蠢是蠢了些,但以他这种对武将推心置腹的行事方略,多得是被他从微末中提拔上来的人愿意为他卖命。

就比如说此刻,听闻了袁术火烧的计划,甚至不必他本人亲自执行,那何进麾下的吴匡、张璋等人早已经站了出来。

这等莽夫所奉行的正是有仇必报,在此时又哪里会去顾忌什么皇权的威严。

还在何苗犹豫之际,这南宫大门就已经起了大火。

而这一个开端发起,让他咬牙也只能做下去。

若是僭越过后,他能成为大汉的大将军,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一把火也同时让南宫之内的守军和张让等人惊恐万分。

因为与此同时,袁绍已经快速让人将袁隗接来了此地,以其曾为三公,如今也在太傅位置上的身份,喊出了一个着实体面的口号——

奉先帝遗诏,诛杀宦官!

袁隗手里哪里有什么先帝遗诏,但后面再补就是!

如今要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打破局面,又不是真要手续流程走个齐活。

只是他们并未留意到,在这个进攻的决定下达之际,同在此地的董旻朝着自己的其中一位心腹吩咐了两句,那人便迅速策马离开了队伍。

董旻虽自己少了几分本事,却也知晓这等大事,他必须要通知给距离洛阳不远的董卓知晓。

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也人人都没在按照剧本走。

刘宏若是看到这一幕,也不知道会不会后悔,正是因为他买卖官职,买卖关内侯的金印紫绶,才让皇权变成了一个一戳就破的虚影。

他觉得只能忠于皇权的张让等人,确实没有背叛他,也严格执行了他留下来的计划,可他们……他们守不住南宫!

他们也守不住大汉岌岌可危的天子尊荣!

当这把在南宫外烧起的大火一直烧入那宫城之中,城外铁蹄飞踏而来,那先一步垮塌的青琐门落地,发出了一声沉闷声响的时候,发出悲鸣的好像并不只是这座宫城中的宫室木梁,不是四分五裂的城门,而是这个终于走向了末路的王朝。

将夜间天色都给照亮的火光,一时之间让这些南宫中的守卫与宦官都惊骇莫名。

“疯了,这些人都疯了!”张让喃喃开口,脚步后退。

到了这种时候,他又怎么会看不出,一个最大的意外已经出现在了先帝的计划中。

不过他到底还有那么几分急智,也在此时果断地做出了两个决定。

先前为了防止何进直接攻杀,他是将玉玺给藏好了的,哪怕此时火起也绝不会让玉玺被人发现。

那么他要做的只剩下了……

他一把将怀中的一道诏书塞入了鲍鸿的手中,“鲍校尉,你与乔侯早先便有交情,而今情况,陛下的后手也必须用上了,请你携麾下人手杀出,直往并州而去。只要乔侯从塞外回返,立刻让她率领并州虎士,进京护驾!”

“听明白了吗!”

张让语气急促,却也将这道指令交代得很清楚。

先帝是有些防着乔侯的,可事到如今,也唯有乔烨舒能有此等力压群雄的本事!

鲍鸿来往过并州,最不容易在贸然闯入中引发误解,无疑就是传送这消息的最好人选。

张让已经无暇去分辨这鲍鸿是否有可能是旁人的人手,只能将这个责任交给他。

好在鲍鸿确实没有什么别的想法,立刻将圣旨给揣入了怀中,领命而去。

张让则与蹇硕一道,立刻带上了先帝的遗体与两位皇子一道,从南北宫之间的直道杀出,意图直接往北军五校的方向撤退,看看能否与卢植会合。

但这洛阳南宫范围并不小,他们的这番决断绝无法快速传递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张让等人前脚撤出,袁绍等人后脚杀了进来,还没来得及撤离的段珪、郭胜二人当即就被砍死在了当场。

南宫之内的宦官四处奔逃。

但在此时,何止是那些有名的大宦官被杀入宫中的众人视为必杀的奸佞小人,哪怕是些平日里从事洒扫事项的也没能躲过。

这显然并不是一支只要追击张让等人、夺回刘辩刘协的队伍会做出的举动。

但在这等混乱的情形下,谁也无法多说些什么。

直到那队伍直出洛阳南宫的北门,继续追击而去,才让此地稍稍恢复了些平静。

也或许不该说是平静,因为这些人手已经朝着四面八方追捕逃亡中的宫人而去。

又过了半盏茶的时间,那宫室前头的铜人才动了动。

铜人翻倒在地的声响混杂在救火之声,木料燃烧之声,宫殿垮塌之声,与那渐渐远去的马蹄声响之间,倒是没有那么醒目。

毕岚小心地从铜人内部的空洞中爬了出来,飞快地循着记忆中的情况,寻了身宫女的衣物换上,而后本着危险的地方在此时更安全的道理,朝着袁绍袁术等人进入的南门方向奔去。

这是这些人来时的方向,料来也少有人会往那边跑,追兵也更少。

另一个理由则是——

改装易服并没有那么保险,他必须得给自己寻个暂时托庇的地方才好。

想到先前的往来,又想到对方与袁氏之间的关系,他咬了咬牙,一路南来,直往那月色下比之寻常建筑更高的灵台而去。

身在南宫以南那灵台之地的太史令马伦,无论她这几年间是否与袁氏有所疏远,都不能改变她是太傅袁隗的夫人,袁隗两个儿子的母亲。

故而哪怕是袁绍袁术等人要搜捕宫中逃出的宦官,也绝不会对此地有所不敬。

他们会冒犯皇权,却不会动自己人。

只是让毕岚未曾想到的是,当他赶到灵台附近的时候,看到的并不是一片慌乱的场面,而是这灵台之前的长街上已经套起了一辆马车,马钧正坐在车夫的位置上。

见到他前来,此刻身在车边的马伦并未露出意外之色,只是果断说了句:“上车!”

若是毕岚有机会脱逃,她也最多等到这个时候,过时便不会等候。

若是他无法脱身,她也绝不会因为他而耽搁行程。

被她这等雷厉风行的态度和斩钉截铁的“上车”二字所震慑,毕岚在此时不敢多问,飞快地爬上了马车。

而后便看见车内有些成百计的书卷,以及此时端坐在车中的刘洪。

在他刚将自己的大半个身子藏匿在简牍之后的时候,这马车便发动了起来。

“元……元卓先生,现在这是?”

刘洪回道:“你倒是机灵先换上了身女装,自南宫起火,兵卒四方捕杀宦官,连街头的年轻男子都不得不脱衣自证,马夫人觉京中局势不妙,先将灵台中的女助手尽数藏在了高台之下的地窖内。为防计算天文历法的典籍有缺,先将我等送出。”

“地窖?!”毕岚眼神一震。

他此时最惊讶的的确不是马伦先将刘洪这个要紧的大脑送出洛阳,而是马伦居然敢在灵台之下挖地窖!

这是个何等胆大的行为。

要知道灵台之所以能承载地动仪的功能,便是因为这高台之下刻意制作成稍松垮状态的地基,可若是在底下挖了地窖,便无疑将这等传震的效果给彻底破坏了。

可要马伦看来,要将所有人都在这个时候送出,目标未免也太大了,将如此多的人藏匿在袁氏府邸中,不知为何,她也直觉不是个靠谱的想法。

或许是因为乔琰信中所说的那句袁氏朽木,让她明知此时袁术与袁绍手中都掌有兵权,这南宫大火也是他们折腾出来的举动,都并不想将她们的性命交托在袁氏手中。

不如试试乔琰说的,在高台之下挖掘地窖,将人和食物都藏匿在其中的想法。

这个想法一开了个头,便完全止不住了。

人是会进入思维误区的,连毕岚这等知道灵台下方空洞容易挖掘的人,都不敢相信会有人做出这种事,又何况是旁人!

人是活的,地动仪的运转还可以另寻他处,这是死物而已!

孰轻孰重不难决断。

不过她还是决定先将刘洪送出。

只要这位乾象历和珠算的发明者还活着,灵台便是随后也如那洛阳南宫一般被烧毁,也无甚干系。

在南宫火起之时,她一面让人筛选出了典籍中最为要紧的部分,一面让人将书架上的其余竹简排开成仿佛填满的状态。

又让姑娘们看似各自逃奔回家,实则藏匿入地底的地窖内,自己则以太史令以及袁氏夫人的名义,将刘洪和马钧送出。

带上毕岚顶多可以说是顺便而已。

而这马车的目的地,正是在马伦看来要更安全的并州!

因乔琰先前给她递出的邀请,马伦同时也让马钧捎带上了一条朝着乔琰求助的消息。

她将刘洪一人送出容易,要将上百人都给送出洛阳,却着实不可能。

尤其是这些前来灵台工作的女子也大多还有家人,不能无所牵绊地离开。

所以她只能寄希望于——

乔琰会如她在信中所说的那样,因她已经在并州站稳了脚跟,并不吝于给身处京城旋涡之中的人提供帮助!

请速来洛阳!

不管袁绍袁术能否诛杀宦官,将刘辩扶持上位,此时她只相信这种更加靠谱的盟友,而不是那几个行事无端的混账!

在因为皇宫起火而人心惶惶的洛阳,这样的一辆马车行驶离开并不过分招人。

即便是有将车拦下来的巡逻兵卒,也只见马伦从车中走出。

她身上的玄色官服与世家贵胄的气质,让她哪怕是处在这夜色之中也绝不会被错认。

她手托官印喝道:“我为太史令马伦,现要送元卓先生北上暂离洛阳,尔等何敢阻我!”

她这番气势堂皇的发声,令人在见车中刘元卓端坐的时候,又哪里会想到在这书简之后还有一个毕岚。

马车飞驰而过,径直从洛阳的南郭区进入了北郭区域。

到了这个地方,马伦已经不必再凭借身份保护这辆马车了。

她任由马钧带着那两人继续北上,自己则徒步而行回返灵台。

在行于洛阳长街上的时候,望着火势越发惊人的南宫,她心中也不免生出了一派感慨。

这些点火之人可曾想过这样的行为,即便新帝即位,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让洛阳从礼崩乐坏的状态中恢复过来?

他们又可曾想过,当在明面上更倾向于文官势力的汝南袁氏都可以做出这样的举动,那么……那些拥有力量的武将是不是可以做出更可怕的事情来?

他们或许想过。

但在家族荣耀更进一步的惊人诱惑面前,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动手!

马伦长叹了一口气。

在这等荒谬的场面下她能做的也不过是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条件做出些保住有生力量的事情。

再多的,也只能看看力挽狂澜之人的本事了!

而在此时,期待有人阻遏这一乱象的又何止是马伦一人。

张让赵忠等人撤退得太快,反而与曹操这一回援的势力错了开来,于是他们只能凭借着蹇硕手下的部从,一边与后方的追兵周旋,一边继续朝着北面奔逃。

他旋即又见追击他们的人中,竟然还有北军五校中隶属于越骑营的人手。

这让他对卢植能否顺利掌握北军五校,抱有了十足的不信任。

那么他便不能自投罗网!

在他与蹇硕快速商谈后,他们决定直走北邙山,借用山中的地形拖延住时间,若是能翻越北邙山而过,再寻船过河,凭借黄河天险而守,或许能有挽回局势的余地。

但还没等他们抵达北邙山,赵忠便已经被后方的流矢所射中,未过多久就已经咽了气。

张让眼看前方在夜色中宛若野兽蛰伏的群山,听着身后的搏杀之声,不由在心中哀叹——

他到底要在何时才能得到一位忠义之士的救援?

苍天呐!先帝呐!

难道要眼看这些连皇宫都敢烧的乱臣贼子得手吗?

等到将近天明的时候,他才在邙山山中的一处山洼里暂时寻到了个躲避之所。

他朝着队伍中的两位皇子走去。

他们此时与背负着刘宏遗体的士卒待在一处,被裹挟在队伍中这般逃窜,脸上都已露出了十足的疲惫状态。

他们不知道为何他们的父皇过世后,他们所要面对的却是这样的局面。

按照大汉的算法,现在该当算是十七岁的刘辩更因本就胆怯,几乎瑟缩成了一团,反倒是那十一岁的刘协接过了张让递过来的水,问道:“让公,我等要往何处去?”

张让苦笑连连,回道:“先翻过了前方山头吧。”

他一时之间不知道是否要在此时对刘协称呼为陛下,给这孩子的身上再加上一层负累,但最终也只是收拢起了队伍,在稍事休整之后重新进发。

天明之后要想甩脱掉后方的追兵越发不易,可他清楚地知道,他不往前走,就只能跟赵忠一样身死此地!

求生的**占据上风后,他便彻底摆脱了一夜未睡的困顿。

他并不知道的是,同样是在这将近天明的时候,因并没有任何人的阻挡,经过了一夜的快马疾驰,董旻派出去送信的心腹已然抵达了董卓的营地。

这骑兵险些直接摔下马来,在缓过了一口气后,当着被董卓召集起来的牛辅、李傕、郭汜、张济、李儒、徐荣、胡轸等人,说出了洛阳此时发生的种种变故。

董卓本就是个性情果断之人。

听罢了这一番惊变,哪怕不需有人提醒他也立刻辨别出,这等混乱的局面正是他能谋取最大利益的大好时候。

他一拍桌案站了起来,“我等立刻往北邙山方向进军,除贼,护驾!”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