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谁带我搞钱,谁就是额滴……

整个章家村都在兵荒马乱忙着挖笋子的时候, 章启慧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亲外婆。

瞅空就给姬姥姥打了个电话,跟她说有个客户要头茬的春笋, 只要是没撒过化肥,没喷洒过除草剂杀虫剂之类的竹林,都可以挖出来卖给这位挑剔的客户。

姬姥姥觉得这些城里客户,怕不是对他们乡下有什么误解吧?

你知道除草剂和杀虫剂多贵吗?

你知道磷肥钾肥复合肥的价格,都涨成啥鬼样子了吗?

她们每年种粮食种菜的时候,村里人家买化肥都抠抠搜搜的呢,怎么会有人舍得花钱买这玩意儿用在竹林里呀?

安静地等着姬姥姥吐槽完毕, 章启慧才在电话那头幽幽道:

“春笋三毛钱一斤的时候,大家当然舍不得用。”

“但是三块五一斤的时候, 姥姥, 你猜他们会不会用?”

姬姥姥:“……”

不信邪的姬姥姥,要亲自来章家村看一看,到底什么笋子, 居然能卖到五块钱一斤。

三姥爷不放心, 也陪着一起过来了。

两个老北鼻来的时候, 章启慧正好带着姚嘉年他们, 在合作社门口收笋子。

合作社前面的院子里,已经堆了小山一般高的春笋。

这个月产量最多的是早园红壳笋,村里就算没有喷洒过营养液的人家, 每天也都能挖出来几百斤红壳笋。

就连家里没有早园竹的村民, 都跑到亲戚家收笋子去了。

头茬的红壳笋,本来批发价也不便宜, 小贩们开着车到山里收,品相好的,一斤三块钱, 品相差一点、个头小一点的,一块多一斤。

村民们原价收回来,再倒手卖给合作社,一斤赚个两、三块钱,每天倒腾个一两百斤,也有几百块钱的差价可以赚了。

这不比出去打零工划算?

一时间,村里没有竹林的人家,差点把自家的电瓶车都整报废了,天天骑着车,十里八乡的到处找笋子、收笋子。

姬姥姥说的没错,现在磷肥氮肥复合肥这些化学肥料,一年比一年贵,老百姓根本舍不得把这么贵的肥料撒到山上竹林里去。

收外村春笋的时候,一开始,章启慧还找系统借了个自动检测设备,后来干脆连检测都懒得检测了,直接闭眼收!

一天时间,就能收上来好几万斤头茬的春笋。

红壳笋品相好的八块钱一斤,品相差的四块多一斤。

毛竹笋品相好的五块钱一斤,品相差的就只有两块多一斤了。

看到章家村的人,一车一车的把笋子运过来,过秤之后,手机立刻就收到了合作社的转账信息,姬姥姥真是恨呐~

恨不得扒了章家那死老头子的祖坟!

早知道她外孙女这么能干,当年就是拼着两家撕破脸,也要把章启慧抢到她们村呐!

如今后悔也没用了。

姬姥姥匆匆在外孙女家吃了一顿午饭,吃完饭就拽着姚嘉年,一起回了月亮湾。

章家村这边,是傍晚才发现,他们亲爱的姚老师,居然被月亮湾给抢去了,一时间群情激愤,跑到村长家里,让章家兴带着他们,到月亮湾,把姚老师给抢回来!

章家兴大汗。

幸亏今天中午他也在章启慧家吃饭,知道事情的原委,赶紧跟村里人解释了一下,姚嘉年不是被月亮湾的人抢走了,而是代表合作社,去月亮湾传授“竹林种植管理技术”的。

“真的?”村里人将信将疑。

章家兴左右看看,没有发现九姑婆的身影,立刻迫不及待地分享了自己的最新发现——

“你们一个两个的,这几天都钻钱眼里去了,难道就没人发现,姚老师跟咱家小敏,走得挺近的?”

嚯!

还有这种事?

几个章家本家人立刻激动起来,拽着章家兴,问他是怎么发现的。

章家兴缓缓坐了下来,伸手扣了扣桌子。

“家兴哥,喝茶!”

“家兴哥,来一根?我刚买的华子。”

“你小子可以啊,这才赚了几天钱,华子都抽上了?”

“哎呀~是我小舅子要来我家帮忙,这不,买包华子给他吃的,别管华子了,先说姚老师的事情。”给村长递华子的村民,火速把烟盒装了起来。

这么贵的烟,没点劲爆的八卦,你们也好意思蹭?

章家兴左手夹了根华子,右手端着茶缸,猛吸溜一口,缓缓打开了话匣子。

他也是过年的时候,才发现姚嘉年对章小敏,似乎是有点那方面的意思。

章小敏现在的情况,在婚姻上面不是一般的困难。

乍一看,这姑娘在农村条件算是上等的——长得漂亮,又有稳定工作,勤快又能干,绝对是农村婆婆们做梦都想娶回家的儿媳妇。

可找人一打听,准婆婆们一个个都吓得不敢上门了。

怪不得这姑娘条件这么好,年纪这么大还没嫁出去呢。

哪有姑娘家的心肠这么狠?就因为亲妈找她要了点钱,就好几年都不回家,也不给家里打钱,在娘家都算计的这么清楚,嫁到婆家,还不得怂恿她们儿子藏钱?

亲妈被族里的长辈赶回娘家,这时候,但凡是个孝顺的,你就应该跟着亲妈一块回娘家!

章小敏倒好,居然带着弟弟,心安理得地留在章家村享福,甚至就连亲妈再嫁,姐弟俩也没去看一眼。

汪金娥之前回章家村,找章小敏姐弟俩要嫁妆这件事,也被人翻了出来。

一想到章小敏居然眼睁睁看着亲妈去死,也不肯给亲妈出嫁妆,十里八乡的“准婆婆”们,不禁打了个寒颤。

不行!这种女人娶回家,就是要败家灭门的,长得再好看,哪怕是个公务员呢,也决不能要!

就这样,章小敏这个“优质未婚女青年”,成了十里八乡的“婚嫁困难户”。

过了正月初五,乡下的媒婆们又开始四处乱窜,章小敏家却是一个上门的媒婆都没有。

别人对章小敏避如蛇蝎,但姚嘉年不怕呀。

正月初六,他就骑着新买的电瓶三轮车,驮了满满一车斗的礼物,先去给九姑婆和村长拜年,然后就拖着剩下的东西,直接住进了章小敏家。

“我听说姚老师在咱村买了一块宅基地,他跟家安关系不错,不会是住在他们家,方便在村里盖房子吧?”有村民疑惑道。

章家兴冷笑一声:

“跟家安关系不错,会上山帮小敏背笋子?”

“会半夜不睡觉,到镇上给小敏买药?”

“会偷偷找我打听,章家村这边,父母亡故之后,儿女要守孝多久,才能找媒人上门说亲?”

哇~村长你不厚道啊,你要是早点说最后这句话,他们还用得着东猜西猜的?

连这种话都问出来了,姚嘉年又死皮赖脸的住在章家,不想娶章小敏,难道他想娶章家安?

“好了,事情呢就是这么个事情,你们也别往外传。”

“总之,只要姚老师跟咱家小敏的婚事成了,以后姚老师成了咱们章家的女婿,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挖不走我们姚老师!”

从这天起,不知道为什么,章小敏走在路上,总能听到别人在说姚嘉年的好话。

什么“一表人才”啦,什么“年轻有为”啦,什么“学识渊博”啦,不知道的,还以为姚嘉年已经配享太庙了呢。

“不至于吧?”章小敏私下跟弟弟吐槽。

章家安不同意姐姐的看法。

“怎么不至于?姐你想想看,今年咱们村的人,用了嘉年哥的法子,多赚了多少钱?”

“远的不说,就说咱村那个懒汉钱老五,以前穷的连饭都吃不上,还要村里送米送油帮扶着,今年光是卖笋子就卖了两三万了吧?”

“听说钱老五已经放话了,从今往后再也不做懒汉了,他要加入合作社,跟合作社一起赚大钱,盖房子,靠自己的本事娶媳妇。”

这话要是放在以前,村里人肯定笑话死了。

就钱老五家那情况,还想靠自己的本事娶媳妇?做梦去吧!

大概钱老五自己也知道这是痴人说梦,因为对未来完全看不到希望,所以就干脆摆烂了。

可现在,姚嘉年用自己的技术,告诉钱老五,只要按照合作社的要求,科学种田,撒在地里的每一滴汗水,都能变成红灿灿的票子,这谁不激动?

没有人天生就喜欢摆烂,更多时候,摆烂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声反抗。

因为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拼尽全力,也没办法改变现在的生活,所以,既然努力到终点,也还是失败,为什么不干脆在起点就躺平呢?

反正累死累活半辈子,最后也还是个穷逼,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做一个快乐的穷逼呢。

只要我没有梦想,就没人能用梦想两个字PUA我。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姚嘉年用自己的技术,让章家村的村民们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认真学习,科学种田,普通老百姓也能靠种地逆袭,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庭的命运……

“逆天改命”这个说法,可能太中一了。

现实点来说,从去年九姑婆和姚嘉年带着村里人种薄荷,种紫苏,搞林下种植,到今年带着全村人搞什么“竹林科学种植管理”,保守估计,一路跟着合作社,从去年干到今年的家庭,至少也赚了有十来万。

听说有些家里人多地也多的,去年光是种紫苏跟薄荷这两样,加上采茶叶、采山野菜,全家人至少一十万肯定挣到了。

什么是梦想?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梦想就是他们用汗水能换来大把大把的钞票,这才是普通人的梦想。

单纯从赚钱这方面来说,九姑婆和姚嘉年,才是整个章家村村民们的“梦想导师”啊!

所以说,村里人夸一夸姚嘉年算什么?

要是村民们用了姚嘉年的技术,家家户户都成了百万富翁,信不信百年之后,还会有人给姚嘉年塑金身供奉?

华夏老百姓的信仰,就是这么的朴素:谁能带领他们发家致富,谁就是他们的神!

章小敏:“……”

好吧,这么一说,村里人把姚嘉年给夸成了一朵花,好像也不足为奇了。

殊不知,章小敏把姚嘉年当成了一朵人人夸赞的鲜花。

她自己在姚老师的眼里,也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朵鲜艳夺目、让人忍不住想要攀折的鲜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