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 赚钱?这事儿他们爱听……

九姑婆不愧是曾经的资深卷王+国家级画大饼技艺传承人, 先用一张视觉效果极为震撼的树状图,还有对岩寨风景区未来的远景展望,把众人忽悠得热血沸腾。

紧接着, 她老人家就开始给刚吃完大饼的合伙人们安排工作了——

章家兴在项目审批上比较有经验,这次就让三石桥村、月亮湾村和姚家村跟他一起打配合, 等她这边做好项目书之后,几个村长一块去乡里哭穷去。

“趁着项目书还没做好, 家兴, 你们可以先去县政府官网上面,找一找这几年获得审批和政策扶持的三农项目,看看人家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入选的,之后去找乡政府的时候, 你们可以参照一下这些成功案例嘛~”

谢东望在旁边听得恨不得拿个小本本, 把九姑婆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听听!

人家这才是专业的!

搞项目扶持政策审批, 可不是你觉得你的项目非常好,上面的领导就买账的。你得学人家九姑婆,先摸清楚领导的脉门。

领导想听什么, 他们就说什么, 把项目书做到领导的心巴上,领导签字的时候,能不痛快吗?

就在谢东望以为,自己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协助章家兴,帮岩寨景区这个项目多拉点扶持政策的时候,九姑婆又给他们安排上别的活儿了。

项目审批这玩意儿,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的,有些就算是领导签字了, 等钱批下来,至少也得大半年,难道这中间,他们就都在家躺着吗?

不可能!都给老娘支棱起来!

“家兴,我记得去年我让你统计过,村里有多少人家培育了茶树苗,你把这些数据找出来。”

“姚嘉年,你是咱们合作社的技术总指导,这个担子非你莫属。等村长把数据拿过来,你再去这三个村子实地考察一下,看看每个村还有多少地方适合种茶树,根据实际需要,把茶树苗分下去。”

担心其他三个村子不理解,章启慧还特意跟他们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必须得姚嘉年看过了之后,才能把茶树苗卖给他们。

“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咱们章家村去年和今年,靠着卖茶叶都赚了不少钱,但人家客户也不是冤大头,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茶树必须种植在真正的高山区。”

“我让姚老师提前去看好地方,也是怕有些村民不听劝,或者嫌上山摘茶叶麻烦,非要把茶树种在自家地里,那样的话,就算这茶叶长得再好,不符合要求,合作社也不会收购的,到时候,损失的还是种植户自己。”

太对了!

谢东望在心里狠狠给九姑婆竖起了大拇指。

就是这个道理啊!当年他带着村里人种猕猴桃,亏了那么多钱,不就是因为事先没有做市场调查,不知道那个时候,猕猴桃已经从网红水果,变成“过气水果”了吗?

老百姓种什么能挣钱,其实真不是取决于技术和勤劳,而是在于,市场和客户想要的是什么东西啊!

把茶苗种植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后,章启慧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开始说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了。

“马上又到了山里的野果子成熟的季节了,菌子也要出来了,还有咱们山里常见的野生中草药,这三样,也是现在客户比较喜欢的,价格也不错,趁着农闲,我再带大伙儿赚一笔,咱们今年也过个肥年!”

赚钱?这事儿他们爱听!

今年四个村子一起行动,各种野果子和野山菌的收购量,肯定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作量,靠章启慧一个人苦哈哈地往县城押运,肯定是不现实的。

所以,她打算让四个村子各自推荐两个人,负责在合作社这边收购、打包、运输、快递这些工作。

“这件事情,有利有弊,大家回去之后,还是采取自愿原则吧。”

“愿意来合作社上班的,就代表着,每年别人上山捡菌子、采茶叶、摘野果子挣大钱的时候,他们只能拿合作社的基本工资和加班费。”

“不过,好处也是有的,进了合作社之后,就有了正式工作,每个月除了五险一金之外,就算是淡季,也有工资可以领。”

“大家回去之后,把情况跟村里人解释清楚,自愿报名。每个村子两个名额,不能超过,但招不满没关系,可以调剂给其他村子。”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既然决定要来合作社上班,就得守规矩,别到时候看别人捡菌子,一天挣两千三千的,又后悔了,想要请假回家捡菌子,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发现一次,立刻开除!”

回村创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农村的人情社会。

为什么企业化管理已经这么成熟了,到了农村,还是会水土不服呢?

就是因为村里的关系盘根错节,说起来,员工人人都能和老板扯上亲戚关系,招进来之后,万一犯了错误,放在其他公司,肯定是该扣钱扣钱,该开除开除。

可要是在村里,你敢这么对亲戚?七大姑八大姨都要来唠叨你了。

章启慧可不想招一帮“既要还要”、又不服从合作社管理的刺儿头。

又想进合作社拿工资,又想在旺季请假回去赚大钱,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章启慧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后面谁要是敢违反公司规定,可就不能怪她没有提前打招呼了。

几位村长都点点头,章家兴怕他们想不通,好心帮他们算了一笔账——

“每年能摘野果捡菌子的季节,也就那么两、三个月,就算一个月挣两万,够多了吧?三个月,也才六万块钱。”

“进合作社,虽然说平时淡季的时候,只能拿基本工资,但加上五险一金,还有各种福利,一年至少也有七、八万块钱。”

“再说了,自己打零工,谁给你交五险一金啊?你们可别忘了,咱们费劲巴拉的当这个村干部,图的不也是退休以后,每个月都能拿到两三千块钱的退休金吗?”

谢东望深有同感地点头道:“这年头,多孝顺的儿女,都不如国家给的退休金实在啊!”

见他们都没意见,章启慧让钱丽丽把PPT下一页调出来,开始商量分工的事情。

接下来两个月他们肯定要忙起来,章启慧打算由各个村委牵头,在本村设立一个临时收购点,方便本村村民把采回来的山货,及时卖掉,这样也能避免他们跑到章家村这边来卖山货,路上耽误了时间不说,类似菌子这种娇贵的山货,还容易增加损耗。

别看就是一个小小的临时收购点,要安排的人手也不少。

需要一个验定等级的,一个过秤的,一个登记付钱的,一个管仓库的,还要几个分拣员、打包员、搬运工,帮忙把收到的山货,及时装箱,搬到大货车上,运到县城里去。

这个大伙儿都能理解,毕竟他们祖辈都是靠这些山货赚钱的,不然为啥山上的菌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凌晨两三点就上山呢?

不就是为了能早点去,抢到更值钱的菌子,然后赶在天亮前下山,去集市上,才能卖个好价钱吗?

现在物流这么发达,有时候他们凌晨采下来的菌子,午餐的时候,就已经端上各大酒店餐馆的饭桌了。

章启慧让他们先回去,确定好人选,后天开始,所有人先到章家村那边去参加培训,拿到结业证书之后才能上岗。

说到这里,九姑婆翻开笔记本,看到自己昨晚在本子上添的一个备注,又开口提醒道:

“我记得咱们几个村子,除了月亮湾之外,应该都有不少留守妈妈吧?”

“听说农村很多留守妈妈,既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有些人家,男人给的生活费不够,女人还得自己打零工挣钱?”

谢东望赶紧点头:“是有这么个情况,要不怎么说,现在农村出去的女孩子,打死都不愿意回老家嫁人呢,嗐~这帮眼皮子浅的,只顾自己快活,把后人的路都给堵死了。”

想到这里,谢村长就来气,他们村现在还有些思想顽固的老人觉得,只要儿媳妇娶回来,生了娃儿,就算儿子一分钱都不给她,儿媳妇有孩子拖着,她也舍不得跑。

是,这一代确实跑不掉了,可下一代呢?

尤其是那些从小看着自己亲妈这么苦熬过来的女孩子,前车之鉴就在身边,她们还敢嫁到农村来吗?

你儿子确实是有媳妇了,可你想过你孙子没有?

对儿媳妇不好,光想着催儿媳妇给你们家生孩子,又不让儿子给钱养孩子,以后谁还敢嫁给你孙子?

谢东望每次拿到上面发下来的催婚催生宣传任务,都忍不住在办公室里直翻白眼。

心想这事儿你们催人家女孩子干啥?

方向错了呀!

你们得多劝劝那些准婆婆和准丈夫,让他们把儿媳妇、媳妇当个人看,人家闺女嫁进来了,好好心疼人家,别舍不得花钱,拿人家姑娘当牛做马的使唤。

一家子都铆足了劲,把新媳妇给宠成小公举,哪个姑娘不想嫁到这样的婆家来?

你不能光指着一个火坑对人家姑娘说:跳下去吧,跳下去就能得到幸福……

人家姑娘又不是个瞎子,看到是火坑,还往里面跳,这合理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