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 章 什么哈基米?分明是一……

夏春萍叽叽咕咕地把自己这些年在外面打工的事情,跟九姑婆解释了一下,当然了,重点还是她在厂里搞的那个团购群。

“九姑婆,我觉得咱们的高山无公害农产品,以后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大。”

“除了线上销售之外,等以后咱们种植规模扩大了,还可以去开发一些社区团购的渠道,以前我在厂里上班的时候,因为厂里人白天都要上班,晚上也经常加班,没时间出去买东西,我就搞了个群给大家做团购。”

“有一次我在新闻上看到本地一个瓜农的西瓜卖不出去,就在群里团了两车西瓜,没想到团购的西瓜,又新鲜又好吃,而且比水果店里卖的还便宜。”

“后来我就经常帮他们团一些本地的水果什么的,自己也赚点零花钱嘿嘿~所以您看,现在城里大多数年轻人,白天都要上班,没时间去菜市场买这种农村来的新鲜瓜果蔬菜,我们可以到各个小区,找一些在家里带娃的宝妈们,让她们给我们做团长。”

“反正也不要付工资,做一单,给一单的提成,她们能做兼职赚点零花钱,咱们也能把村里的高山蔬菜,卖到小区里面去,还不用花钱租门面请员工呢。”

夏春萍侃侃而谈,章启慧的表情也逐渐认真起来。

没想到夏春萍还真不是什么花瓶关系户,这小脑袋瓜子,挺适合安排到营销部去呀~

留在架子沟村给村委打杂,实在是可惜了。

打定主意,九姑婆毫不客气地挖了架子沟的墙角。

当天晚上就跟村长夏青云说好了,等这边的种植户合同都签好之后,就让夏春萍到合作社报到,直接进营销部,负责社区团购这一块的市场拓展业务。

夏青云能说“不”吗?他们村现在还在合作社的“考察期”呢,虽然损失一个珍贵的营销人才,确实挺可惜的,但一想到合作社里有了一个他们村的“自己人”,到时候应该也能帮村里说说话什么的,夏村长欣然答应了。

屋外,看着上蹿下跳的小姨子,姐夫谢东望脑壳疼。

所以说,老婆平时看小姨子的时候,到底是戴了多少层的滤镜啊?

在他老婆夏春荷眼里,小妹萍萍就是一个弱小可怜又无助、孤零零一个人在外面打工的小可怜,每次打视频电话的时候,都是报喜不报忧,夏春荷在家里脑补了一堆妹子在外面无依无靠被欺负的场景,恨不得亲自去城里把妹妹抓回来,养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可实际上呢?

这丫头能一眼就被九姑婆看中,还特意找夏青云要了过去,这说明啥?

能让九姑婆这种身上长了八百个心眼子的牛人看上,小姨子身上,至少长了七百个心眼子!

谢东望现在的心情,就好像一个突然被人摘掉滤镜的老父亲,原本以为闺女是个软敷敷的哈基米,结果滤镜一掉,好家伙!哪来的一只哥斯拉幼崽?

好消息是,这个哥斯拉幼崽,现在归九姑婆管教了。

坏消息是,他们以后是同事了……

谢东望从小就有一种神奇的第六感,他总觉得小姨子别看长得乖巧听话,实际上却是个特别能搞事情的。

这个预感,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章启慧对夏春萍提出的社区团购模式很感兴趣。

本来就算夏春萍不提,她这边也打算要开拓一下这一类客户群。

社区团购对于食材的品质和卖相,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只要物美价廉,吃着健康,卖相差一点,价格合适的话,还是有很多客户愿意接受的。

就像那些喜欢去路边摊买“开口石榴”的客人一样。这种开裂的石榴,根本进不了水果店,卖相上已经属于次品果了,但只有吃过的才知道,在枝头上就成熟到炸开的石榴,才是最甜的。

就是卖不上价。

不过,对于那些会过日子的人来说,这都不是问题。

买回去,把果子裂开部分坏掉的地方掰掉,里面的石榴籽贼甜!

最重要的是,这种“开口石榴”,十块钱就能买五个,而那种品相很好的石榴,放在水果店的礼盒里,八个石榴就要卖到59元……

这个道理,放在她们的高山无公害蔬菜身上,也是一样的。

现在她手里的高山蔬菜瓜果,品质最好的,卖给系统换金子。

次一等的,通过合作社的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卖出去。

其实还有一部分被挑拣出来的,除了卖相差点之外,吃起来跟卖相好的一样,甚至有些瓜果,因为生长周期足够长,虽然卖相不好看,但是吃起来,比那些卖相好的更好吃。

但就是卖不上价。

以前这些被挑拣出来的瓜果蔬菜,都是让村里人拿回去喂猪的。

但以后他们合作社会有更多的村子加入进来,每天产生的次品蔬菜那么多,村里的猪和鸡鸭鹅们,就是敞开了肚皮,也吃不了这么多呀。

更何况,好好的高山绿色蔬菜,就这么拿去喂猪喂鸡,章启慧看了都心痛。

不是心疼钱,而是她自己也是在大城市生活过的,知道这种蔬菜有多珍贵。

这么说吧,她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因为没钱,租住在那种几十年的老小区里,每天早上六点多,她爬起来挤公交的时候,小区的大爷大妈们,居然已经买菜回来了!

有一次她实在好奇,问他们为啥这么早出来买菜。

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因为城管八点钟上班,附近一些种菜的农民,每天六点钟就过来摆摊卖菜,赶在八点前撤摊,就不会被罚款了。

因为这些蔬菜都是农民自己种的,虽然卖相不太好,但味道却比菜市场里卖的大棚蔬菜好太多,为了能让孩子们吃点无公害蔬菜,爷爷奶奶们只能每天六点钟爬起来去抢菜了……

所以,夏春萍跟她说想开辟社区团购市场的时候,章启慧突然就想到了这段往事。

对呀~退休老头老太太们,能早上六点钟爬起来抢菜,那些上班族怎么办?

但如果他们开辟了社区团购渠道,把那些卖相不太好,但味道很好的高山无公害绿色蔬菜,直接放在一个小程序里。

到时候,那些早上没时间爬起来抢菜,或者不想起床的,就可以提前一天,在小程序下单,他们再在每个小区找一个“团长”负责分发,当天上午把菜送到团长手里,最快中午,线上订菜的客户,就能吃上他们的高山绿色蔬菜了。

章启慧让夏春萍步子不要迈的太大,先在本市找几个大一点的小区做试点。

主要是做这个前期投入的成本也不高,成本占大头的瓜果蔬菜,货源就在他们自己手里,而且还是挑拣下来的,前期价格完全可以卖的比市场价低一些。

分拣流水线,还有送菜的生鲜车,这些都是现成的,不过是多加一点加班费的事情。

负责分发蔬菜的“团长”,也可以找一些没有工作,需要在家带娃的宝妈们来做这个兼职。

小区里租一个车库,一个月才几百块钱,到时候蔬菜送到了,宝妈带着孩子也能把蔬菜分发下去,反正就是在家里等着订菜的客人自己上门自提,不耽误她们带娃,还能在家赚点零花钱。

而且,如果这个团长够努力的话,自己在小区里多开发一些客源,按照佣金10%来计算,每天的蔬菜销售额达到两千块钱的话,团长的佣金就有二百块钱了,一个月光是佣金这一块的收入,就有六千块钱。

对于全职在家带娃的宝妈们来说,一个月六千块钱的兼职,还能带着孩子做,应该会有很多宝妈愿意做这个团长的吧?

说做就做!

夏春萍这姑娘的执行力真是绝了,章启慧给她把任务安排下去,还不到一个礼拜,夏春萍就过来跟她汇报工作,说社区团购的前期框架,已经搭建好了,随时可以上线试运营。

“这么快?”章启慧惊讶了一下。

夏春萍点点头,翻开合作社的工作笔记,一条一条给九姑婆解释起来——

“这次试点一共选了三个小区,一个是老纺织厂宿舍,这个小区特别大,入住率也很高,我找物业的人问过,小区每年正常缴纳物业费的常住业主,就有七百多户,团长要是能开发出30%的业主成为我们的客户,一个小区就能有两百多个客户,送一趟不亏本。”

“还有一个是实验高中附近的老小区,这边租房子陪读的家长挺多的,九姑婆您也知道,那些陪读的家长们,为啥不放心让孩子在学校食堂吃饭?还不是觉得自己做的饭菜吃着放心又营养?”

“这个小区虽然只有五百多户业主,但是我有信心,可以让团长把客户占有率,做到50%以上,而且复购率还不低。”

“最后一个试点小区,是中医院对面的小区,这个小区,加上附近两条街,差不多有一千多户人家,而且,听说这里很多房子,都是租给病人家属住的。”

“九姑婆您想想,那些生了大病住院的,有多少都是因为吃的喝的不健康,把自己身体给搞垮了的?家属在医院附近租房子,应该也是想有个地方能做点健康有营养的饭菜,给病人吃吧?”

这三个试点小区选的,简直绝了啊!

章启慧忍不住冲夏春萍竖起了大拇指。

夏春萍小脸红扑扑的,就像被自家偶像点名表扬的小迷妹一样,捧着工作笔记,继续给九姑婆汇报工作——

三个试点小区的团长她也找好了,而且是根据三个小区的居住人群特点,分别挑选的,一个是原先老纺织厂的退休职工,据说以前是纺织厂工会的,特别能张罗事儿。

一个是陪读的宝妈,平时除了给孩子做三顿饭之外,孩子上学她就没事了,正好可以做团购赚点零花钱。

还有一个是社区的退休职工,几十年的老党员了,为人非常热心,还是社区和中医院的志愿者,一看就是闲不住的性格,正适合做团长。

章启慧还能说什么?

只能说,架子沟村但凡眼明心亮,能早点把夏春萍这么个人才挖掘出来,至于走了这么多弯路吗?

不过,现在这个做市场营销的天才型选手,是她的了~哈哈哈哈!:,m..,.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