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一秒记住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110

皇帝这一开口,霎时间,所有人的视线全都落在长公主身上。

便是再迟钝的人,这日复一日,也能看出皇帝对公主的信重,已远远超过他的两位同胞姐妹。

尤其严观海,更是心下有所思量。

起初,他以为皇帝只是出于名分的需要,才对公主礼贤下士,甚至加封公主,但从前那些质疑帝位来路不明的风言风语,早就随着公主回京和赵群玉的死而烟消云散,皇帝大可不必对这位从前也没见过几面的堂姐如此重视。

但事实是,章骋非但重视,还通过加封、赏赐等方式,再度昭告世人,这位长姊的地位无人可比。

当然,长公主的表现,也对得起这份殊荣,她低调谨慎,从不在外显摆。满长安原本翘首以盼,以赴长公主之宴为荣,可她竟连一次都没办过,与博阳公主天差地别。听说皇帝还在私底下劝过,让她可以放开享乐一些,估计是觉得这位姐姐在柔然十年苦惯了,回来连骄奢淫逸的生活都忘记怎么过了。公主只笑说自己性情懒惫,不爱动弹,平日里若非皇帝召唤,连宫门都不入,要么就在长公主府,要么就出城跑马几圈,骑射活动筋骨,仅此而已。

很明显,皇帝是喜欢长公主这份低调的,这更让他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而严观海近来也从一些风声上听说了,皇帝有意在立储上垂询长公主的意见,这让他更为迫切地想与长公主打好关系。

从前皇帝只有一子,严观海也认为太子非他严家的外甥莫属,虽说严家出身不足,可出身好又如何,赵群玉不也倒台了

可皇帝放着已经会说话会走路的儿子迟迟不立,又去宠爱什么杨妃,偏偏杨妃还怀了孕。严观海心里那个着急,原先的笃定也变成忐忑,又不能表现出来,生怕这位多疑的皇帝发现之后,让齐王直接出局。

原先他觉得皇帝扳倒赵群玉,厌恶权臣压制,又推行新举官制,心里必然也厌恶世家门阀,可如今看来,皇帝只是厌恶不听话的世家,却不厌恶杨妃这种出身世家的美人,说不定因为她的高贵出身,心里还暗暗嫌弃家境寻常的严妃。

由此,严观海忍不住对皇帝生出一些怨怼的念头。

这章家接连两三个皇帝可都不长命,但好歹太子也都是立了的,再折腾下去,别是万一出了事,太子都还没定下来吧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长公主已经开口说话了。

“臣不长于军务,唯恐误导陛下,不过以臣之见,李将军所言不无道理,就算陛下暂时不想出兵,也可命人调兵验证以对,如今西境安稳,敕弥等人很难奔袭千里从张掖入侵,不如将西州的守兵调到清河一带,以防万一。”

谢维安也看出皇帝对主动出兵犹豫不决,意愿不高了,暗叹一声之后,忙跟上章玉碗的话。

“长公主所言甚是,西州府兵有十万之巨,悉数放着不用也是浪费,更难得的是,他们有打柔然人的经验,沙场彪悍,可谓精兵,让他们去防守东

面的大军,最为合适”

皇帝望向李闻鹊“南朝人在燕国囤兵四十万,西州府兵就算悉数调动,也不过十万,十万对四十万,岂不杯水车薪”

李闻鹊拱手“南朝所谓的四十万,其实也是整编原燕国军队之后的数目,其中有多少精兵强将,又有多少浮夸作假,不足为外人道。臣以为,就算这四十万军队是真,能上战场能打仗的,也就二十万有余,南朝人又要防备白远那边,不可能全放在燕国的。”

皇帝又问“只调一半过去,五万人可否”

李闻鹊摇摇头“若不尽力,不如不动。十万人尚且能威慑南人,若五万人,就不足为惧了。况且这些西州兵原本就适应了西北气候,这突然又西向东,一路疾驰,必然水土不服,短期之内,必有折损,最后能凑个八万精兵,就算不错了。”

最终让李闻鹊和谢维安暂时不再提出兵之事的,是中秋当天,边关加急传到长安的奏报。

柔然人又来北叩,侵扰雁门了。

原因无他,中原大旱,北面更是雪上加霜,草木干枯,牛羊饿死,柔然人自然要入关抢掠,这也是从前的惯例了,只是众人没想到,柔然都已经被赶到敖尔告,剩下那么点人了,敕弥居然还敢倾巢出动。

奏报是雁门守将钟离发来的,他在上面写道,柔然人孤注一掷,但这回对方似乎有备而来,也不死战,好几回骚扰一顿就走,留下几个人头,也让雁门守军伤点皮毛,彼此不痛不痒,但是雁门守军以逸待劳,柔然人却是游走不停驻。

按理说,这种打法对柔然人肯定更伤,因为他们逐水而居,在关内也无据点,往往都是打一次抢一顿就走,但这次他们一反常态,似乎不畏久耗,还耐心跟雁门守军玩起捉迷藏躲猫猫,所以钟离怀疑,柔然人有所倚仗,很可能得到了某些支援,来与北朝打持久消耗仗。

中秋本有宫廷盛宴,但因此事,一场宴会上,天子与谢维安等人都心不在焉,只有义安公主,城阳王等不知内情的宗室勋贵,尚且还能尽兴。

至于南朝来使

章玉碗的视线扫过与义安公主相谈甚欢的崔玉,落在另一张桌案后的越王陈济身上。

陈济肉眼可见胖了一圈,这些天显然没少胡吃海喝,这家伙还真不见外,直接宾至如归了,要不是当日亲眼看见辰朝国书,大伙还真当他是离家出走跑来玩的。

饶是如此,陈济这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也引来不少注目,非但章玉碗在看他,连皇帝的眼光也不时在“关照”他。

不管多少人明里暗里观察他,陈济也不在意,还亲自端着酒杯过来找章玉碗。

“上回莽撞无礼,长公主宽宏大量,应该不会与我计较吧。”

陈济笑嘻嘻的,好像压根就忘记自己说过什么。

章玉碗笑而不语,美目在他脑袋上转了一圈,看得陈济鬓角发凉,忙捂住没被削掉的另外一边。

“君子动口不动手,有话好好说,我愿给长公主赔礼道歉,咱们还是化

干戈为玉帛的好”

章玉碗掩口轻笑“越王这是学会好好说话了”

陈济眨眨眼“些许雕虫小技,只能糊弄蠢人,瞒不住聪明人。我这也是有眼不识泰山,原以为长公主是个软柿子,没想到踢到石狮子,如今鬓角也剃了,下马威我也吃了,长公主就揭过此事吧”

章玉碗对他能屈能伸倒是有些刮目相看。

“越王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陈济嘿嘿一笑,顺势在她旁边落座。

在外人眼里,两人似乎一酒泯恩仇,还言笑晏晏,冰释前嫌了。

“实不相瞒,我这回是为了做媒人,才厚着脸皮找上长公主的。”

章玉碗轻笑“这回是哪个倒霉鬼被越王看上了你喜欢人家什么,我可得赶紧让她改。”

陈济差点被口水呛住,顾不上自己又被调侃了,压低了声音道“殿下说笑了,我是为我好友而来的,您看崔玉与义安公主,是不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

章玉碗笑道“若是多聊两句也算佳偶天成,那咱们两个现在岂不是能入洞房了”

陈济再次为她的语出惊人绝倒,他发现这女人看着柔弱如江南美人,可不管身手或言辞,却丝毫跟柔弱不沾边。

尤其是那一双眼睛,就这么清澈无害盯着自己,却好似要将陈济的心思看透。

他轻咳一声,知道在这位面前,兜再多圈子也是枉然,索性直言了。

“这些天,我遍访受邀于权贵之家,对贵国的想法也算有些了解,如今南北两朝虽有结好之心,可碍于朝廷脸面,贵国臣民定不会接受公主和亲南嫁,既然如此,何不退而求其之您看崔玉也算一表人才,名门出身,比起你们北朝男儿,不说独一无二,也是出类拔萃吧,正好义安公主又正当花龄,尚未婚嫁,如此岂非一桩绝妙姻缘一来公主可以避免离家千里,南嫁思乡,二来我回去也好有个交代,不至于两手空空,到时候被他们骂我无能,再想出点什么主意来给贵国找麻烦,岂不也是让人烦心”

章玉碗挑眉“你的意思是,让崔玉留在璋国入赘此事你询问过他的主意没有”

陈济感觉有点眉目,越发来劲。“我有打听过他的口风,他似乎并未一味抗拒,既然话说到这里,我也不妨多说一些,其实崔玉在辰国虽然是崔氏,却备受排挤,只因他父亲早逝,母亲出身寻常,他自己又非太子或吴王一系,孤立无援。此番出使,我俩看似风光,实则同病相怜,崔玉在南边郁郁不得志,若能留在北边尚主,想必死心塌地,从此效忠北朝”

章玉碗噗嗤一声“既然越王与崔玉同病相怜,为何也不干脆入赘璋国算了”

陈济一愣,也笑“莫非长公主看上我了”

章玉碗摇摇头“我看上的人,比你俊俏许多。”

陈济

他抽了抽嘴角“您还真不怕伤了我的心,不知哪家儿郎才能被您看上”

陈济一边说,一边还暗

自腹诽那个倒霉鬼,心说看上长公主的人,怕上辈子欠了她千八百吊钱。

章玉碗似笑非笑望着他“越王在心里诋毁我第几次了”

陈济忙喊冤“长公主巾帼不让须眉,我怎么敢方才还有一点没说,三来崔玉若能留下来,待我回去禀明我们陛下,让贵国也派出一名青年才俊,到辰国尚主,我妹临仙,正值妙龄,如此不就免了公主远嫁,也皆大欢喜吗”

实话说,这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

“越王尽心尽力,可谓想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但即便如此,等你回到辰国,这样的功劳,恐怕也不足以跟你的两位兄长媲美。”

陈济打了个哈哈“只要能让我们陛下记得我的功劳,赏我点财货封地,我也就满足了,至于其它,我从未奢想。”

“从未主动奢想,与被逼到不得不想,是两回事。”章玉碗意味深长道,“建康繁华,若能安稳待着,谁愿意大老远跑到北朝来出使你方才说,你与崔玉同病相怜,既然崔玉是被逼到这里来找出路,那越王殿下,比崔玉又好多少恐怕你也是被逼到走投无路,不得不到此来寻找机会吧”

陈济面上不显,心里却暗暗警醒。

他原想说动长公主支持这桩婚事,没想到对方却反倒当起说客。

“我在辰国的确是不受宠,不过再怎样也比崔玉好,好歹我还是皇子,只要不去争那个位置,就能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陈济露出吊儿郎当的笑容,不动声色转了话题,“我如果生为女郎,就能不必动脑筋等着嫁人就好,可惜我不是,那不就得多出力。长安千年古城,巍峨壮阔,谈不上苦差事,我这非但没瘦,反倒胖了一圈,回去还能吹嘘很久呢”

“越王有大志,何必自我拘泥贵国陛下既然默许吴王相争,说明他对太子不满久矣,既然吴王非嫡非长,也有资格,那你又差在哪里你想要平安富贵,只怕贵国不容得你自得其乐,否则你也不必来长安了。”

章玉碗点到即止,只说了这段话,也跟着转了话题。

“婚事我会向陛下禀告,但陛下肯定还会询问义安公主,成不成,在义安自己的意愿。”

这的确是一桩不错的姻缘。

章玉碗觉得,皇帝和义安本人十有八九是会答应的。

在皇帝看来,崔玉跟北朝任何势力都没有牵扯,婚事本身还能与南朝结盟,又能免于妹妹远嫁,可谓圆满。

对义安公主来说,她婚龄已到,不是嫁给崔玉,也要在其他人中选一个,眼看她对崔玉,的确有些不同,平日里略显内向的表情,此刻却眉目带笑,柔和放松。

陈济点点头“这是当然的,总得你情我愿,方才是金玉良缘。”

他原本还想试探一二,但刚才被公主一番话说得冷汗津津,已经没了锐意进取旁敲侧击的心思,转身抓着酒杯就走,颇有些落荒而逃的意味。

陈济心想,这女人属实是有些邪门的,竟好似窥见他内心深处,更可怕的是,自己还真被她说得有点动心了。

再不走,怕是连夜都要开始问她怎么回去推翻太子了。

但他在辰国的处境再难,目前也不是最难的哪一个,更不是最惹眼的那一个,提前跳出去,无疑是让所有人都以他为敌,那才会死得更快。

啧啧,邦宁长公主,这样可怕的女人,有哪个不要命的敢喜欢

陈济想到对方刚才说心上人比他俊俏的话,不由轻哼一声。

比他俊俏算什么,有本事比崔玉还俊俏

这场中秋宴固然丰盛,但众人心思各异,真正将注意力放在宴会上的人寥寥无几。

曲终人散之后,章玉碗还未离宫,就有近侍过来,说皇帝召见她。

皇帝一晚上心神不宁,想必是为了雁门增兵与否的事情,章玉碗只道等待自己的又有一场临时小朝会,却不料只有一个谢维安在。

谢维安脸色有些凝重,平日里常见的笑容也没了。

皇帝“谢相这边有些发现,阿姊听说之后,可别着急。”

章玉碗先是一愣,而后脸色微变。

“陆惟和苏觅那边出事了”

皇帝见状忙道“阿姊勿急,此事尚未有定论,只是谢相的些许猜测罢了”

如果只是猜测,怎会中秋佳节的深夜匆忙喊她过来

章玉碗蹙眉,望向谢维安。

“请谢相如实相告”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