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丹修升级

“哇,你也太狠了,好歹也是青梅竹马呀。”侃儿坏坏地一笑,云苓翻了个白眼,

“少来,他要是没有歪心,能这么对阿贵吗?能纵容着他娘?哼!有本事惹我,就得承担后果,驸马管着吏部,正想报答我呢,这不是给他个机会吗?”

大新朝没有驸马不任职的规矩,插手县令的调动很正常。

两人一路说笑,快天黑时,才发现跑过了要投宿的镇子,

桂嫂告诉她,自从府城和淇水不再设点,她这边的销量大得吓人,虽然限购了,可架不住排队的人多,估计周边有人在卖,所以她想去看看。

“算了,明天就到梅龙镇了,咱们进城去瞅瞅。”

梅龙镇,云苓看向了药田里忙活的母子俩,他们就是这里的人啊,罗娘子冷静了一段时间,强烈要求跟儿子一起工作,连放她出去的提议都拒绝了。

她深深知道,再也找不到灵气如此浓郁的地方,将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戾气都消散了不少。

两人来到了海边,自从解锁了大海,他们很少来这里,因为没有船,也只能坐在海边看看风景。

“大新有海吗?好像没听谁说过,”

“我听过一耳朵,好像南诏那边有海,我想起来了,应该是洱海吧,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海。”

“错,此南诏非彼南诏,我问过严嬷嬷,她是跟着太子妃的陪嫁丫鬟,听她描述的情况,感觉跟后世的江南差不多,有着大大小小的湖泊,气候也是温润宜人的。”

“真想去看看,可惜,就怕被人当奸细抓了。”

“可拉到吧,你还怕这个?我是怕老皇帝猜忌,不想给爹娘找事。”

毕竟一家人都在这里,万一皇帝以为她要投敌,不是糟了吗?

“你的剑怎样了,放出来看看。”

“小光一直在睡,估计叫不出来。”

本命剑必须要温养才行,时间可长可短,侃儿有些着急了。

两人偷了一会儿懒,便去了雪山顶上,他们在这里培育耐寒的种子,大新的北部冬天相当冷,麦苗很难过冬。

“快来看,这一片没死诶。”

云苓扒拉开积雪,发现底下翠绿的小苗,高兴的叫了起来,

“这一片是三号种子,一号、二号都死了。”

云苓赶忙浇了些灵泉,确保它们能活下来。

“如果能有二代三代,抗寒就没问题了。”

“是啊,如果培育成功,北部也能种上两季了,不怕饿肚子,你在这里忙吧,今天我想炼丹了,”

补气丹是真不错,可惜成功率太低,她只有二成的把握。

小灵子看到主人进了丹房,赶忙跑了过来,

“就补气丹吧,多准备一些。”

云苓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丹修就是在这一炉炉的炼制中成长,她不急不慌地进行着,胜不骄、败不馁,让自己的情绪一稳再稳。

幸亏空间有时差,就在第十天,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彩云,不光吸引了山上的侃儿,小灵子更是兴奋异常,他的主人要升级了。

丹修的级别跟修士不同,初级只有三个阶段,初入、初悟、初成,一旦到了悟这一级,补气丹也会跟着进化一层,虽然还不能达到成丹的功效,可对于练气期的修士,也是足够用了。

“怎么样?她一直没出来吗?”

侃儿赶了过来,只见大门还紧紧关闭这,天上的彩云越来越多,缓缓地聚在丹房的顶上,整个天空都成了七彩色。

“好漂亮啊,”侃儿刚刚感慨了一句,突然屋顶冒出了一股青烟,扶摇而上,与彩云融为了一体,一股香气也弥漫开来,令人心旷神怡。

“主子,您成功了吗?”

云苓站在门前,笑盈盈的看着他们,伸出了芊芊玉手,

“看看,一炉出了六枚,”

他们小心地倒了出来,只见丹丸上有一层薄薄的银光,没错,这是初悟级别的,她终于升级了。

“恭喜!这一步迈出,就正式进入双修的行列了,以后,你不再是单纯的修士,而是丹修士了。”

侃儿的声音开始哽咽,她不能说的是,云苓的前世就是一个非常棒的丹修士啊,甚至她的丹修已经到达了最高等级,可这一切,都在浩劫中烟消云散。

这一世,她生命的轨迹会有变化吗?

天上的祥云渐渐消散,带走了她的疲劳,为了巩固修为,转身又回去了,一口气炼了十炉,成功率达到了百分百啊。

第二日,天色微眀、雾气氤氲,梅龙镇外已经聚了不少人,城门在吱吱呀呀的声响中打开了,推车的、挑担的、还有背着篓子的,急不可待的往里涌去,

去的晚了可就没有好位子喽,他们都是做小生意的,大钱挣不来,养家糊口罢了。

等人群都散了,云苓和侃儿也进了城,早上的寒气还挺重,城里的小铺子也都开了门,这一带是做饮食的,整条街香气四溢。

“咱们吃点热乎的馄饨吧,我记得那个店不错。”

云苓指着第三家,上次就在这家吃过,卖的馄饨皮比纸还薄,汤味鲜美。

老板娘在柜台里包着,手快的都出残影了,老板是个三十几岁的男子,正在一碗一碗的下着,和和气气的,

“给我们来两碗,再来两笼包子。”

他家的包子特别小,一口一个的那种。

“好嘞,马上就得,”

不一会,热气腾腾的包子和馄饨就端了上来,云苓咬了一口包子,就觉得味道不对,

“你这里面加糖了?”

否则没有这么鲜,上次可没这个好吃。

“嘻嘻,小娘子说得没错,都说放点糖味道鲜美,您要是不喜欢,可得担待些,只有这个味了。”

“喜欢,好吃的谁不喜欢呀,只是,这个糖你从哪里买的?”

看到老板发呆,她赶忙又跟了一句,

“我也想买些回去,可走了几个地方,都没买到啊。”

“嗐,这个是挺难找的,我们镇上就有,现在还早,再过一会,去东街张家杂货铺,就有这种糖,”

姓张的?她确定不认识。

“好久没吃这个味了,跟城隍庙的小笼包差不多,你还记得不,咱俩出差那次,一人吃了整整两笼。”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