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9章 吃团圆饭,记者到访

刘秀之所以全盘托出来,倒不是她想看大家去哭。

在他认为既然是一家人,就要好的,坏的,都和家人说一遍。

报喜不报忧,在她看来并不可取。

长期说好的,就会给家人造成一种假象,突然有一天,你去说一件不好的事情,大家都会不以为然,或者是觉得你在欺骗大家。

李东泽看到大家,这个样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了。

还是亲自做饭吧!自己不动手,这锅菜就要糟蹋了。

一屋子人,抽泣着,李东泽莫名烦躁了起来。

锅里炒着菜,嘴上说道:“心凌,你现在可怀着孕呢!适可而止就行了,不要哭个没完没了了。

再说这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你们现在哭能起到什么作用?是能让故事重演一遍,悲剧不再发生?还是就为了往体外排一下毒素。”

李东泽嘀嘀咕咕的一句话,还是起到了效果。

哭泣声慢慢消失,这第一顿团圆饭也总算是有惊无险的吃上了。

李东泽从医院回来的路上,特意给老爷俩买了一瓶茅台,也给女士们买了饮料。

“我提议一杯,为了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身体健康,干一杯。”

李东泽说着仰头一杯酒进肚。

慢慢的人们脸上都挂上了笑意,只是在看向李东泽的时候,那种爱意更浓了。

李伟民为了表示自己对李东泽的歉意,还自罚一杯。

家人其实就是多一份理解,不要自认为这件事是错的,就直接否定了这件事,往往一件事都要抛开物质看本质,不能盖棺定论。

李东泽今天也是在父亲的身上看到了优点。

错了就是错了,敢于承认错误,直面自己的不对之处 这就很值的李东泽去学习。

一顿饭吃到很晚这才结束,女人们一个屋,男人一个屋。

三代人躺在炕上聊到很晚这才睡着。

李东泽这一晚睡的很沉,很踏实。

一家人也团圆了,接下来就该回归最好的状态,勇攀高峰了。

第二天,李东泽刚洗漱完,村里就有人来唤他。

这让李东泽很是好奇,这么早就有人来找自己的着实不多。

当李东泽来到村委会的时候,发现有个女人正在院里徘徊。

“同志你找我?”

“您是上店村的支书,李支书?”

“是。”

“您好!我是县报的记者肖海燕,是受石书记的委托来对您进行一个专访。”

简短的寒暄肖海燕自报家门道。

“哦,你好!可是我有什么好采访的。”

李东泽对记者的到来,还是挺差异的。

怪不得昨天石书记会说那些话,原来是在这等自己的呢!

随即李东泽就明白了过来,石书记帮了自己这么多,自己也该投桃报李一番了。

“听石书记说,您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村支书,一直奔走在带领全村人致富的道路上,您怎么能不值得采访呢?”

肖海燕反问道。

李东泽淡淡一笑说道:“石书记一直都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起到带头作用啊!我这是坚决按照他的指示在做啊!这难到不对吗?”

肖海燕讪笑道:“当然对,可是石书记说你是全县做的最好,最成功的村支书。

所以个人优秀,就要大力弘扬,树立起榜样,才能让更多的学习您。

如果全县的村支书都能在您身上学到东西,那咱们南庙县岂不是都受益。”

“呵呵。”

李东泽呵呵一笑,说道:“那你想怎么采访啊?”

肖海燕早已准备好了说辞,直截了当道:“先带我看看,您都具体给百姓做了什么?”

“行,没问题,既然是农民,那咱们就从耕地开始吧!”

李东泽说完直接出了村委会,朝种植区走去。

肖海燕赶忙跟了上去。

李东泽站在地头,指着几百亩麦浪,说道:“在石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村是第一个实施包产到户,分田到户的村子。

可是我们上店村的收入不靠地里的粮食赚钱,而是实施的以工养农策略。

这个以工养农策略书记是制定者,我是实施者。”

肖海燕瞬间来了兴趣,问道:“那什么是以工养农呢?”

“字面意思,就是我们虽然是农民,但身份发了变化,从农民变成了工人,现在我们村的农民都不种地,而是在一个个工厂里上班,或在工地干活。

这种情况下土地怎么办呢?虽然土地都给个人发在了手中,但是我们集体又都集中收了起来,采用集中化,现代化种植。

集中收起来以后,土地我们也不是白用大家的,每年按往年最低收成给大家发钱。

这样地是一份收入,在工厂上班又是收入,你说农民们愿不愿意?”

李东泽侃侃而谈道。

肖海燕一听立马说道:“当然愿意啊!什么都不用干,就有收入,虽然是最低标准,都这也不错了,最低收成的时候人们都没饿死,这就说明有了最低收成,最起码什么都不用干,还能填饱肚子。

可问题来了,您说当工人,工人有那么好当吗?市里还有大批的人在待岗,村里的人又能去哪里工作呢?”

李东泽微微一笑,说道:“问的好!俗话说猫有猫道,鼠有鼠道,而我们上店村有我们自己的门道。

没人要我们,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工作岗位啊!

虽然是现代化种植,但也是需要人来操作的,眼前850亩耕地,就解决50个人的就业岗位,以后你可以采访一下他们,看看每月挣多少钱?

再看远处那一栋栋蔬菜大棚,那里解决了20个人的劳动岗位,接着跟我走。”

李东泽说着带上肖海燕朝拖把厂走去。

肖海燕震惊了,她怎么也不会想到上店村既然有小工厂,而且她家里用的拖把竟然是从这里生产出去的。

李东泽没给她震惊的时间,直接说道:“厂子不大,但是我们这个厂子解决了267个就业岗位,这还不包括在全国各地跑业务的26个人,接着走。”

李东泽根本没给她,在厂子里细看的时间,就直接把肖海燕带出了厂子。

肖海燕虽然意犹未尽,但她明白今天是来干什么的,不是来参观的,而是采访的。

不过今天的发现已经让他震惊不已,没想到这偏僻的村子里,竟然暗藏玄机,她就跟发现了宝藏一样,这要是报道出去,一定会震惊所有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