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2章 勤能补拙,物色人选

虽然让靳曙光学习倭国语,这简直比登天还难。

不过靳曙光还是决定试一试。

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自己不努力,到时候去了倭国,那可就真的成了睁眼瞎了。

第二天,靳曙光独自一人就去到了厂子里。

本来想找李东泽商量的,可是这李东泽今天又不在家,只让张婶给自己留下一句话:“曙光,李董让你去了厂子里平时多观察多学习。”

显然李东泽已经提前给他在厂子里打过了招呼。

如果不打招呼,厂子里面靳曙光是不方便进去的。

毕竟这些外国人的管理方式还是跟华夏人有很大的区别。

他们更注重的是科学严谨,而华夏人更注重的是人情世故。

他这样在厂里面晃悠,别人肯定会说自己有偷懒之嫌。

但是他也闲不住啊,便每天过来晃一晃。

每天便是混在几个管理层里面。

一开始都是正常的闲聊。

无非是一些国家大事呀!王家的趣事等等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平时和他们交流,他也不知道这些外国人能不能听懂,反正只是不住的点头哈腰。

而人家自己的聊天靳曙光也插不上话!他一个文化不高的人,倭国人说的那些话他根本就听不懂。

但是有时候他碰见一起交流的。

他也会偶尔上去跟对上几句。

可是这样实在是进展缓慢。

靳曙光于是只得使用在华夏非常实用的一个办法,那就是请人吃饭喝酒。

吃饭喝酒在靳曙光看来,这是一个能快速拉近彼此关系的办法。

这办法确实不错,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和几个倭国人很快就熟悉起来了。

这些倭国管理人员平时说的都是倭国语。

靳曙光虽然听不懂,但是他也跟着笑呵呵的点头哈腰的。

这倒是引起了这几个倭国管理人员的好奇心?

平日里也没有见到这么爱笑爱说话的华夏人?

他们平时对华夏人不冷不热的态度,马上就变得热情了起来了。

可能是靳曙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这几个倭国管理人员。

最后他们竟然主动教他倭国语。

首先教他一些简单的问候语和一些合作谈判的一些基本用语。

教完了还不忘叮嘱他回去一定要多加练习才行!

渐渐的靳曙光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他的倭国语也是快速的增长着。

一周之后,一些简单的问候词语他也能朗朗上口。

李东泽也没有闲着,在物色人员的时候,他也时刻的在关注着靳曙光。

看到靳曙光这积极的表现他还是感到非常欣慰的。

华夏的一句老话再次在靳曙光的身上得到了验证,那就是勤能补拙。

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是一个方面,但是只要你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用心的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就一定能做好。

一周的时间靳曙光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李东泽相信在他踏上倭国土地的那一刻,他的倭国语一定会得到质的飞跃。

靳曙光进展非常快,他也不能闲着,他也要加快寻找可用之人。

早早的把人员落实下来,不仅要让他们学习倭国语,而且还要定期的培训他们一些知识,这才是最关键的。

在华夏虽然最不缺的就是人,可是想找到十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就要通过平时不断的和自己熟悉的人,进行沟通。

观察他们的沟通方式,看对方愿不愿意跟自己分享一些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还有他们是否尊重和理解自己的立场。

还要在相处中看他们的一些行为。

从平时的一件小事看对方是否始终如一的尊重自己的承诺,尊重身边的所有人。

还有行为,感情这些都是考验一个人忠心耿耿的几个参考方面。

李东泽之所以要这么大费周章的选几个可用之人。

因为他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因为倭国之行,只是他割韭菜的第一步,今后还要去大毛子那里,还要去其他的国家。

一次比一次涉及到的金钱都会增加,所以忠诚度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现在的交易,像后世那么简单,他也不用这么麻烦。

可是现在你在别人国家搞到钱是很难带出来的。

所以这也导致简单的一件事情就变得复杂化。

也许有人会说了李东泽这个人对自己身边的人太不信任了。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人们就会很好的理解他了。

奋斗了好几年的家底交给其他人,也许别人表现连李东泽的万分之一都不如。

一周的时间除了靳曙光是李东泽选择的第一个人,肖亮随后也被李东泽纳入了人员名单之中。

一周之后,李东泽的发小董大彪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其实他对自己的发小,是最放心的。

首先他们都是和自己从小长大的人,肯定是知根知底的。

而且华夏有句老话: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所以即便是他们以后看到钱产生了歹心,李东泽也有办法把钱追回来。

发小虽然不少,可是他还不能选的人多。

人多了就会变得嘴杂,嘴杂了产生的是非就会变多。

也许一个人要生出歹念的时候,还犹豫不决。

但是有一个人在旁边旁敲侧击的话,那么这件事也许很快就会达成共识。

这都是李东泽在前世摸索出的人性弱点。

人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实里面还有一层反面的意思。

李东泽之所以不选择大批的发小,他还有一个担忧,那就是这些发小的家庭背景都不简单。

毕竟挣钱这玩意儿属于暗事,如果被自己的发小都说漏了嘴,最后让他们家里人知道,那自己就会被推上风口浪尖。

所以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件事,这里面暗藏的玄机特别多。

可以说一步错就步步错。

所以李东泽就是要做到小心驶得万年船。

又是一周过后,又一个合适人选映入了李东泽的眼帘。

那就是当初往公司寄举报信的王小丽。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身体康复,王小丽现在已经变得生龙活虎。

她已经不止一次对自己表示了感谢。

对于这种懂得感恩的人李东泽岂有不使用道理。

而且他的爷爷奶奶还在自己的积善堂,李东泽是最不担心她对自己反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