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要不,还是改一哈?

田地分到手,还有一个事情,那些原本种植在地里面的庄稼,能收的,必须得收起来,按照之前的规矩,按工分给分了。

接连三个月的雨水,连出去跑江湖的人都早早地回来,就不是能找到活计做工赚钱的时候,倒是方便结算。

地里能收起来的,也就地里那点红苕了。

全村老小齐上阵,花了三天时间,将地里的红苕藤割了,刨出红苕,红苕能做粮食,苕藤可以用来喂猪,还得在补种的时候用来扦插,两样东西,都是需要分配的。

陈安和冯丽荣没有公分,分到的也就是陈子谦和耿玉莲那一部分,数量不多。

至于水田里的稻谷,几乎都是瘪的,徒有一堆草。

旱地里的苞谷,要么被风吹断,要么就是水土稀烂站不住根脚,就没几棵还能好好站着的。

所有人都在忙着进行补种。

红苕还能抓紧时间,来一次秋栽,在下霜的时候能收上一波,另外能种的,还有萝卜、小麦、南瓜、油菜之类。

陈安家里,稻田里的水被放干,准备将稻子割掉,晾晒几天,用牛翻好土用来种油菜。

而在坡上的那两块瘦地里稀稀拉拉蔫黄的包谷也全都被砍掉,送去喂养圈里的羊和牛,准备将地翻出来以后,一块种红苕,一块撒麦子。

别看着有十多亩的旱地,但那产量实在感人。

这地是前两年才开的荒地,也就第一年的时候还有一层土肥,情况稍微好点。

但那点肥力被一茬庄稼吸收,随后两年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去年收到的粮食,用牛车拉了五车,就把那些掰下来的包谷给拉完。

十多亩地,就这么点产量,听着很不可思议。

但只要知道那些包谷,有很大一部分,茎秆撑死只能长到大拇指那么粗一点,挂的玉米棒子,很多比拳头还小,就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儿了。

撕掉苞谷外壳,里面就稀稀拉拉的几颗苞谷籽,有的甚至就是没有苞谷籽的光杆司令。

前几年的时候,黑老鸹杨连德一帮子人领着人就是这么干的,没有足够的农家肥料,就玩广种薄收的法子。

新开一片荒地,种上两年,粮食不成气候了,就另外开一片,让这些地荒着,长上两年草,再次犁出来,将里面的杂草和周边收拢的枯枝腐叶堆在里面,放把火一烧,借着这点草木灰,又再种上一年。

而这些产量极其低下的土地,那也是属于分配行列之中。

村里人都清楚这情况,宁愿选择壮地,哪怕分到的面积一个人也就一亩多点也无所谓,都不愿分到这种一個人能有三四亩的地块。

只因为这样的地种起来完全是吃力不讨好,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收成还远远不及壮地。

这也是村里人见到陈安家分到那么一大片旱地,非但不眼红,还觉得陈安倒霉的原因。

但陈安很无所谓,因为他能看得更长远。

家里养了牛羊和猪,这些农家肥到时候送往地里面,再从山上花些力气,多弄些腐殖土下来放在地里,哪怕没有化肥,养上三年,这地就熟了,产量会变高,到时候就是大收获的时候。

还有,就在这地块上面,还有一片草坡,他盘算着等庄稼补种上,就将这片草坡开荒成地,估计又能扩出四五亩的样子。

这地方向阳,面积也够大,除了种粮食,还能干其他的种养殖,有的是利用价值,他只嫌弃还不够多。

至于人吃的粮食,盘龙湾下游弯拐处的那片以前河流冲淤出来的地方,河流改道后下切,成了高地。

以前没有利用价值,现在就不一样了。

只要收拾一下,挖沟从上游引来河水,就能变成三亩多的水田,单是里面产的大米,就足以满足自己一家人的口粮了。

陈平在茶厂上班,他们家没有买牛,指着陈安买下的水牛耕作,瞿冬萍也就领着两个孩子,先来帮陈安家补种。

耿玉莲则是留在家里管着牲口,照顾冯丽荣。

整整七天,早出晚归的忙活,陈安家的地块终于补种完毕。

瞿冬萍挑选的地块,都是好田好地,他们家四口人,分到五亩的样子,几人齐上,也就三天时间就完成了补种。

别的人家,也差不多是同样的操作。

对于一些家里边除了猪和鸡,再没别的牲畜的人家,那些稻草和青苞谷草就没什么用处了,砍掉后扔到地外边,但这些对于陈安家里来说,可都是喂牛羊的好东西。

跟那些不要的人家打了招呼,父子两人白天忙着补种,夜晚打着手电,赶着牛车,将那些稻草、苞谷草拉回来,就在盘龙湾过来的一路上摊开晾晒着。

到了冬季,没有喂牲口的草料,这些东西晾干后堆起草垛保存着,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爷俩拉了不少回来,也都累得够呛。

稍微休息一天,爷俩稍微商量,觉得抓紧时间开荒,赶紧再种上一些作物也不错,又开始忙活这些事情。

主要是陈安催促的。

上辈子的时候,他可是记得自己分到的那两块瘦地是村里另外两户人家分到,没有牲口,补种得慢了一些,结果,上边的荒地被第三家先一步忙完的,给开成了荒地。

开荒的事儿,陈安早已经跟瞿冬萍说过,她自己在青沟,已经在阴雨停下来的时候,开始选着青沟平坦且方便进出的地方开地了。

接下来的日子,陈子谦早上跟着陈安将盘龙湾那片准备开成水田的地方,沿着河埂用河里边的挑选出来的石头,配合着打桩,把地埂弄牢实,然后用水牛一遍遍地浅犁,清理掉杂草后,撒上油菜。

然后接着开垦瘦地上面的那片坡地。

父子俩赶着牛,架上犁头,先绕着周边犁上一圈,把范围给界定了。

水牛速度慢,但力气大,有了它,免去不少挥动锄头的挖掘开荒的麻烦,而且比起人力,速度也快了不少。

提前进行,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争抢。

在这坡地,在下边大路上就能看得一目了然。

盘龙湾偏僻,无论是打理那片准备用来栽杜仲、金银花的石头山地还是开垦水田,也就宏山家知道,大村子知道的人不多,也没怎么当回事儿。

而现在开垦这片荒草地,那就不一样了。

只要看到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果然,第二天就有人家提着锄头,或是赶着耕牛,找着那些能开荒的地方进行开垦。

都是聪明人,开始只有那么三五家,后来就越来越多了,都在想方设法地开地,积极得不得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没多长时间,那些好点的位置,就被占了个七七八八。

甚至有人为了争一片荒地动手打架进了医院的,可见其激烈程度。

开荒的事儿,好的地方被抢占了过后,零零散散地,会持续好几年的时间,连那些只能种上几十棵包谷的地方都没放过。

陈安简单将那片荒地开出来以后,抖掉里面的荒草,一把火烧了杂草和灌木丛,也是种上了一片油菜。

不只是他一家种油菜,不少人家都种了。

油菜籽可以榨油,比粮食还精贵,那是能用来顶替公粮的,这样新开出的荒地,在这种季节,也就只能种这玩意儿,到了明年能有些收获。

相信明年开春,沿着进入石河子村的大路,两旁会开满金黄色的油菜花,这对于越冬后蜜蜂,也是大有裨益的,说不定能收上一波油菜花蜜。

连续高强度地忙了那么多天,事情总算忙得差不多了,陈子谦和陈安难得地休息了两天,也没有干别的事儿,就是将家里的十只羊和水牛围到山沟里放了两天。

陈平星周六傍晚的时候,挑回来两大捆大叶茶的枝条。

陈安有过交代,他选取的,全是那种半木质化有着棕红色皮质的枝条。

羊群放出去后在山沟里很稳定,尤其是那两只野羊,已经习惯混杂在羊群里,不会再逃,陈安也就放心地将羊群交给了陈子谦照看。

他到青沟,找来剪刀,领着陈平和瞿冬萍将那些茶叶枝条两个芽点剪一段,下部剪成斜口,剪掉多余的叶片,只留顶上的两个剪掉一半的叶片。

陈平之前已经平出一片地儿,就是专门用来扦插大叶茶的。

将平整出来的地块浇透水,以差不多五乘五的间距,密密匝匝地扦插了两垄地,估摸着得有四五千棵。

然后又从竹林里砍来竹子,劈成长短一致的篾条,插在地垄上形成拱架。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农资店,更没有农民能弄到的薄膜,于是就用化肥袋子里掏出来的内膜,用篾条卷着接口,蒙在地垄上,进行保温保湿。

这样的做法,对于活过一辈子的陈安来说,早已经司空见惯,但对于陈平和瞿冬萍来说,却是非常新奇的操作。

这些化肥袋子里的内膜,也是陈安叮嘱陈平在茶园里上工的时候零散收集的,茶园里用得多,收集容易,此时也派上了用场。

这件事情忙活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搞定。

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等着这些扦插的枝条生根发芽,以及明年的移栽了。

而陈安却没法闲下来,自家的孩子,都已经满月超过六天时间了。

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满月酒那是少不了的,得补上。

将家里的杂事儿,扔给陈子谦和耿玉莲,陈安开始着手准备办酒所需要的东西。

他也不准备办得多隆重,到镇上粮油店买些苞谷面,然后到村子里面买上些土鸡回来,到时候加上自家地里的那些蔬菜,煮上几桌火锅得了。

关键是,这段时间各种的忙,他没有时间进山打猎和准备,只要弄好吃就行了。

今年到处遭灾,不用想也知道,村里人手头大都紧巴巴的,他也不打算收礼钱之类,不能给大家伙火上浇油,都还在吃着救济粮呢。

之所以不买大米而选择用苞谷面做苞谷饭,也正是这原因。

在这种吃着救济粮的时候弄得太好,这跟炫富没什么区别,还是得低调一些才行。

到了镇上,陈安先去邮电所,给冯学恩发了办孩子满月酒的电报,然后到公社买了些糖果,又到粮油店买了百来斤的包谷面,背着回家。

当天下午就开始走访各家各户,挑选了二十来只的土鸡带回来,顺便请了人,帮忙张罗酒席。

第二天,他又忙着往岩房坪冯丽荣的嘎公家和徐家沟自己的亲舅舅耿玉福家里去了一趟,跟他们说了办酒的日子。

接下来就是洒扫和收拾屋子、院子,等着两天后的吉日。

冯学恩和冯祥中都没有来,派了大舅哥冯正良来做代表,这货一到盘龙湾,就先去客厅见了冯丽荣,然后将孩子笨拙地抱过来,伸着指头在孩子水嫩得像是能掐出水的小脸上轻轻逗着。

“哥,老汉儿和阿公都好撒?”冯丽荣关切地问。

冯正良看向冯丽荣:“都没得啥子事儿,就是阿公生了一场病。”

“生病?啥子病?”

“就是感冒,已经治好咯。老汉儿还是忙着上班。”

“那你嘞,在忙些啥子?”

“忙着读书撒,再过两个月,县城里会组织一场民办教师的考试,我准备参加,只要考过了,就能转正,到时候也算有个正式工作。”

“那就好……”

“妹儿,娃儿取的啥子名字?”冯正良随口问道。

“叫陈澈,清澈的澈!”冯丽荣笑着说道。

“这名字可以……”

冯正良点点头,边逗孩子边念叨着:“澈澈……”

念着念着,他眉头忽然又皱了起来:“澈澈……这名字是哪个起的,怕是不太合适。”

“刚刚还说这名字可以,啷个一转头又说不合适了。是我公公起呢,说是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洪灾,河里的水清清澈澈,干干净净嘞,啷个嘛?”冯丽荣有些莫名地问。

“你平时是不是也叫他澈澈?”

“是撒!”

“这就对了,澈澈……扯扯,你说别个会不会以为是扯蛋的扯,陈扯扯,这名字就有点扯蛋了哈,要不,还是改一哈?”

这下,冯丽荣立马就不乐意了,眉头一挑,冲着冯正良就吼了起来:“你才扯蛋,你是冯扯蛋,改锤子,我就乐意叫他陈澈,叫了一个月都叫习惯了,你让我改,伱以为哪个都像你一样无聊,爬!”

她说着,将孩子从冯正良手中抱了过来,碰都不让冯正良碰。

冯正良万万没想到,冯丽荣会有那么大的反应,一时间尬住,伸手挠了挠自己的脑袋,嘀咕道:“确实会有这样的误会撒!”

所有人都没想到,冯正良一语成谶。

等陈澈长大一些后,确实得了陈扯扯这样一个绰号。

而且,这小家伙,确实挺扯,总能干出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来,皮得不得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