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章

厚黑如秦修文, 此刻也愣了一下。

秦修文听万历刚刚的一些言语,就知道这位皇帝确实心挺黑也挺爱财的,但是如此厚脸皮, 而且还这么坦然地说出来,只能说也是有点超越他对皇帝这种物种的认知了。

万历见秦修文愣了一会没说话, 以为这人被自己难为住了,他倒是没有去想是自己的要求过分了, 只觉得可能这位秦郎中能力有点,但是也没周邦彦吹的那么厉害, 顿时就有些失望了。

但是秦修文还是有点用的,所以这些心思也只在万历心中转了一转, 脸上却还是兴味盎然, 等着听秦修文的“高见”,其实心里已经想好了, 若是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那到时候就给他一个台阶下, 以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再让此人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办事。

帝王御下之术, 万历用起来也很娴熟。

“启禀陛下, 若是不用出本钱也能赚银子的法子, 其实倒也不是没有。”

秦修文此话一出, 万历从假装感兴趣到真的感兴趣了,整个人身体都往前倾了, 想听清楚秦修文的每一个字:“爱卿请讲!”

从“秦侍郎”到“秦爱卿”, 再到“爱卿”,万历的感情升华的倒是不慢。

秦修文直截了当道:“陛下,经营一项事业, 当然需要银子为基础,但是又不仅仅只是需要银子。打个比方,比如要建一个酿酒的酒坊,银子当然是必须的,但是没有酿酒大师的技术、没有酿酒的方子,这酒坊建好了也没用,还是开不起来。所以陛下,若是您愿意以技术入股,参与到“京城时报”的经营中来,自然是可以不用您出本钱,也可以赚钱的。”

万历的丹凤眼中闪烁着光芒,秦修文的每一个字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怎能让他不欣喜!

“甚妙!对,技术入股!那朕就来一个技术入股!”

这就是他要的臣子啊!知他、懂他、助他,忧他之所忧,想他之所想!

而不是那种天天在他耳边吵吵,让他这不许那不行的,看着对他恭恭敬敬,实际上什么都要限制他的一群老帮菜!

此时其实是万历的逆反心最重的时刻,从小被老师、母亲压着,他无法叛逆、来不及叛逆,如今好不容易自己亲政,没几年又开始被朝臣压制着不让他宠爱郑贵妃、不让他立三皇子为太子!

以往国家大事听他们的也就算了,现在就连后宫之事、家事他们也要啰哩啰嗦,怎能让万历不心烦、不叛逆!

他有时候很想问一句,你们这帮子朝臣,朕有管过你们是娶了几个小妾了,还是宠爱哪个庶子准备多分点财产给他了?甚至有几个宠妾灭妻的,只要不闹到他跟前,他管过一句没有?

朝臣不与他交心,宫中的太监之流又只知道谄媚迎合,智慧也不够,万历信任他们但是却无法重用他们,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秦修文这样的奇才,如何不让他见之欣喜。

其实万历稍微琢磨一下秦修文的话,就品出味来了,这事等于是秦修文打前锋,在前头做,他在背后给他撑腰站台,让秦修文能打着他的旗号做事更顺畅一些。

但是只要能把事情做漂亮了,能将银子给他送过来,他才不管那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再者说了,底下的官员打着朝廷的旗号而从中中饱私囊的事情还少吗?与其被这些人偷偷利用着,还不如光明正大的给秦修文撑腰,自己还能获取更大的利益。

况且,创立报刊,弘扬文化、让天下学子知道他这个皇帝的爱才之心,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可谓是名利双收,这桩生意是再没有不好的。

万历对秦修文的方案很满意,而秦修文此刻也十分清楚万历的心思了:“若是此桩生意能成,陛下必然居功至伟,所以若是分润的话,陛下得七,微臣拿三,毕竟微臣还需银钱周转一二,不知道陛下意下如何?”

“哈哈哈,好!爱卿真是国之栋梁!可惜之前朕竟没有早早发现爱卿这样的人才,让你蹉跎至今!放心吧,爱卿的功勋朕记在心上了,定然不会让你白忙活的!”原本万历以为自己能拿个六成就不错了,谁知道秦修文这么上道,直接给了他七成!

秦修文会画饼,万历更会画饼,而且还将这张饼画的又大又圆,若是心智不坚一点的,此刻估计就要感激涕零的,觉得自己在万历心中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简在帝心啊!心思野一点的,或许都已经开始幻想自己将来入内阁、做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场面了。

好在秦修文心理素质极好,头脑也十分清醒,他从来不会对不曾兑现的诺言报以太多的期望,他也知道此刻自己是有利用价值的,才会被万历选中。

让渡七成的纯利出来给到万历,不是秦修文心甘情愿的,但是却是他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因为此刻的他,别无选择。

周邦彦有靠山有选择,他可以推出一个秦修文;秦修文需要在京城站稳脚跟、需要有资源有人脉,光靠一点上官的赏识是不够的,这并不能决定以后秦修文的发展方向,而只有抱紧这个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的金大腿,或许才能更快速地达到他的目的。

只是办一份“京城时报”这样的报刊,并不能彻底将万历和自己利益绑定,因为作为帝王,万历的权利无限大,他所看到的利益也无限大,这是一国之君的眼见和气度,不是平常人能相比较的。

但是报刊只是一个切入点,秦修文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将利益池做的足够大,他和万历之间的“情谊”也会足够坚固。

秦修文知道他在走一条什么路,若是行差踏错半步,那他就是其他朝臣口中的佞臣,蛊惑君王,罪名罗织的更大一点,都可以直接将他拉出去到午门斩首示众,可以说走这一步,秦修文是一步步行走于刀锋之上,必须万分小心。

然而深谙投资学的秦修文深刻的明白,利益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想要按照前人的轨迹论资排辈坐到自己想坐的位置,可能那时候他都已经垂垂老矣了,没了那股心气,还如何做当年想做的事情?

剑走偏锋,是偶然,也是秦修文人性深处的必然。

这是一场表面十分和谐的对话,无人知晓“乾清宫”偏殿里两人到底具体谈论了什么,就连起居郎也只在史书上写下一笔:万历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夜,陛下秘密召见秦郎中,于殿中相谈半个时辰,秦郎中离去后,陛下龙颜大悦。

后世的专家学者十分重视万历和秦修文的这一次会面,企图从各个角度印证两人谈话的具体内容,虽然从此后秦修文的政绩中可以推测出一二,但是无人在现场,就也只是推测。

而为什么这些专家要这般分析这一次的会面,那是因为这将是改写整个大明局势的起点。

~~~

秦修文原本就是个工作狂,初到户部从宋尚书那边接了一个大任务,现在又从万历那边又接了一个帮他赚钱的任务,若是常人早就怨声载道了,可是秦修文无牵无挂,一心只扑在事业上。

况且,做报刊的话,一回生二回熟,他已经有了一套原班基础人马供他驱使,现在要做的,是先将印刷坊开到京城来,然后再将一些人手抽调到京城。

秦修文自然还有其他诸多生钱的手段,但是却不是他现在能够去碰的,尤其是在京城这个地方,他一个区区户部五品小官,如何能放开手脚去做?但是报刊就不一样,这是一项文人的生意,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报刊绝对是又能快速赚钱变现又能迅速扬名天下的好机会。

而有了万历这位最高统治者的站台,京城报刊的发行量一定会到一个恐怖的熟悉,而报刊的影响力也会随之无限放大!

秦修文如今与卫辉往来的信件,已经有了专人传送,绝不会转辗他人之手,很快秦修文的信就到了卫辉府这边。

这封信件犹如一点水溅入了油锅之中,原本因为秦修文的离开已经有些沉寂下来的卫辉府再次喧腾起来,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秦大人去了京城后,这才几天啊?居然就要在京城创立“京城时报”,还要从他们卫辉府调派人手过去!

所有人再看印刷坊和编辑处的人,眼睛都要红了!这是多大的美差啊!居然又能跟着秦大人混了!

其他人一边眼红一边心中安慰自己,当初这银子真的是送的太值了!这次没轮上他们,等秦大人在京城彻底站稳脚跟后,还没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吗?

原本对秦修文的离开有些沮丧的人,彻底被打了一剂强心针,他们如今已经深刻清楚的明白了,这位秦大人无论在哪里,那都是毋庸置疑的风云人物!就算离开卫辉府又如何?人家照样可以照拂到他们,而且都不用他们等多久的!

秦修文的信件是崔丽娘亲笔回的,如今崔丽娘是“卫辉时报”的总管事,自然有权利调派何人去京城。

当她得知秦大人这么快就要在京城创办“京城时报”的时候,她的一颗心也是欢呼雀跃,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大人居然提前就铺好了路,那她是不是也可以去京城和……相见?

但是还不行,卫辉编辑处这边还有一堆的事情要安置,况且如今大人那边才刚有一个章程,先要将印刷坊在那边办起来,然后再派人去京城赴任才行。

崔丽娘给到的人员名单十分贴合秦修文的意思,其中第一批人员里面就有向清、严知行等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有功名在身,例如向清本身明年就要到京中赶考,若是这些人能在京城中接触一些文人才子、请教一些大儒,必然对他们的科举有极大的助力。

崔丽娘做事愈发做一步看三步,想事情的时候更加深远了。

她虽然没有混迹于朝堂,但是她也明白独木难支的道理。大人在京城中无人相帮,若是这些人中能有中了进士的,那这些人天然就是大人那一派别的,等大人根基牢固之时,谁还敢对大人的决议置喙?

而秦修文除了收到名单之外,还看到了夹在崔丽娘信中的另外一封信。

秦修文一看这封信的笔迹就知道出自徐光启之手,当时秦修文是有邀请他一起入京的,秦修文有意帮徐光启在国子监中谋一个监生,毕竟徐光启此人不仅仅在科学之道上有天分,在政治上也是个厉害人物,秦修文不希望徐光启如同历史上一般在科举上蹉跎岁月,所以想要给他谋划一番。

当时听完秦修文的提议,徐光启感动的无以复加,几次作揖谢过秦修文的爱重,可是谢过之后,徐光启还是婉拒了秦修文的提议。

除了他舍不下和洋人罗马诺翻译西方著作,学习其精髓外,他还被一件事给绊住了。

当时秦修文和他一起看改良后的新式印刷机运行的时候,秦修文感叹了一句:人力到底有力竭之时,若是能找到一个办法,如同水车一般用水的冲刷产生力,以此代替人力的话,岂不是就能解放双手了?

秦修文原本只是有意无意的一种引导,他相信以后徐光启会在这方面去钻研,但是他没有想过徐光启居然就此入了迷,科举也顾不上了,他一心沉迷于“力”的产生。

秦修文走的那日,徐光启原本该来相送,但是他被一个关键问题绊住了,连人都没出现在码头,整日整日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让人反反复复地送碳火过来,观察着那个小炉子。

徐光启是秦修文看重的人才,各方面待遇自然很好,只是他到了卫辉府后,还是因为水土不服,感染了风寒,崔大夫给他开了药,让他三碗水熬成一碗水喝掉。

徐光启当时正在消化罗马诺带给他的新知识点,并且用汉字简单易懂的方式翻译出来,为了方便喝药,他叫小厮直接在他房间里熬药,熬完他就直接喝掉,这样不损药性,也能节约时间。

卫辉府冬天还是比较冷的,徐光启屋内角落里就有一个小火炉,上面坐着一个水壶,想喝热水了随时都可以喝,而且还能用来取暖,徐光启平日里事情繁忙,没有去管过。

那天熬夜的中途,小厮突然腹痛难忍,起身告罪去了茅房,徐光启无奈只能拿着手稿自己走到小火炉边看火,走动的过程中,一张手稿飘落下来,正好落在小药壶上。

徐光启连忙将纸张抓起,然后目光一凝,自己就被钉在了原地:因为徐光启没有及时调整火候,只见整个小药壶早已烧沸,小药壶上的盖子直接被里面的水蒸气给顶了起来,不时地上下起落,发出了“砰砰”之声。

当即,徐光启脑海中电光火石般地就想到秦大人所说的:若是无须人力那该多好!

这不就是不需要人力,就直接将盖子顶开了吗?这力从哪里来?是这个水汽吗?

徐光启为自己的这个发现震惊不已,药烧干了也不管,继续加大火力放点水继续烧,反复确认过后,他知道这个力就是来自于那股水汽!

然后,徐光启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研究起来,一直到现在,他终于有了突破,写信告诉了秦修文,自己已经找到了用其他力代替人力的方向了!若是秦大人有意将此物呈现到世人面前,他需要大量的银子购买实验器材,进行验证!

可能徐光启也意识到自己要的钱数目有点多,也不敢保证自己研究的方向就一定是对的,最后在信中还是写道:

“一切决议,都由大人裁决,子先绝无怨言。”

“好!”秦修文直接拍案而起,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徐光启给到了自己这么大一个惊喜!

这绝对是一个可行的,明确的行动方向!

别说徐光启只是问他要五万两银子的实验费用,就是十万两、五十万两,他也会帮他搞来!

有了蒸汽机,才能有远航的底气;有了蒸汽机,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有了蒸汽机,才能快速地推进工业革命的进程!

有了这个大杀器在手,秦修文对以后的计划顿时又笃定了许多。

只是在目前,一切必须要秘密进行,这样一个大杀器,现在还不能显于人前。

“看来就连上天都是站在我这一边的。”秦修文转动手腕上的流珠,强制按压下心中的激动,平复心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