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临近新春

王进听了邢承恩的话心里终是放下心来,

“公子见识深远,文武相济就如阴阳太极一般谁也缺不了谁啊!”

武人地位要抬高,要不然太伤军人心,打仗根本没有意志,但是军队不能学大宋玩经商。

军队回易本是特殊时期、特殊情形下的无奈之举。

宋太祖之所以在开国后延续前代旧例,一是为了安抚兵权日销的军将,二是为了弥补军队财权丧失后的经济缺口。

但后世官家却再无能力与魄力制止回易乱象,以至于原本应该卫国保家的军队以争利于市井,伤公害私,亏损国体,最终导致北宋靖康之祸,南宋崖山之亡。

军队经商影响战斗力,天天盘算着应收账款,哪里还有心思搞国防建设?

看着眼前的太阳照耀湖面,王进觉得心情大好,公子心中自有主意,对武人并无歧视,倒是自己小心眼了!

士兵们拆生番寨子很快,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把这周边的寨子都拆了,邢承恩只需要上前把大件打包带走就好了。

周围的部落都没有留守的人,应该是周围部落都集中在羽部落被一锅端了。

花了四天时间把周边部落都拆完之后,王进让士兵们把京观筑在羽部落的寨子原址上,做完之后大家启程回家。

直到黄昏时分,满载而归的队伍才回到平原上的安平基地。

得知陆战营大获全胜,尽灭食人生番部落,所有移民都是欢欣鼓舞,就像过年过节或遇到喜事般兴高采烈。

甚至很多人主动向着邢承恩叩拜。

这使得邢承恩的威望再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开始有了一些完美化的领袖人格。

陆战营的美誉度,也大大上了一个台阶。

至此,附近几百里的生番部族,全部被灭。

大量的皮毛、宝石、珍珠等宝岛特产,统统便宜了邢承恩!

当然,各级官兵的赏赐,邢承恩也没有小气,可谓皆大欢喜。

这些财富都会变现,然后会变成移民,粮食,军饷,军械,战船,火药,学堂,医院……

周围生番的肃清让基地安全范围扩大,使的安平基地周边可以耕种的范围更广。

公元119年春,正月快要到了,今年南宋改元绍熙元年,金改元明昌。

大儒朱熹才把《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提出来,再把《孟子》上升到“经部”,和《论语》汇集到一起,统一注解,作为一套书刊行问世,遂有“四书”之名。

历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战开始,铁木真虽然败了,却为后来的征战提供了经验为消灭克烈部、乃蛮部,统一蒙古草原奠定了基础。

南宋著名天文学家黄裳进献天文、地理等八图,后陈列在苏州南门文庙内的石刻全天星图,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古老的少数几座石刻星图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琉求岛上的民众开心的准备迎接新年的来到,基地初创一切还都很简陋,但是四万多人欢聚新春也是一大乐事。

虽然南北差异,但是所置办的年货范围无非就是吃的、穿的、贴的、送的等等杂物,只是基地初创邢承恩还专门跑了趟泉州置办年货,量大的只能靠空间来装。

邢承恩也乐的大家高兴,来到琉求半年了,两次剿灭生番才算真正安全下来。

老话说再苦再难也要回家过年,移民们需要一个欢乐的节日放松一下。

虽然离过年还有几天,邢承恩已经宣布春节休假,让大家都好好过一个年,当然值班人员还是要有的。

宋朝已经有了年假的说法,由于春节是最为正式的节日,北宋政府规定七天假期,在这七天,人们可以尽情的享乐。

人们要“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主要是为了驱邪避灾,祈求新年好运。

放鞭炮的习俗,正是起源于宋朝,在除夕夜那一天,爆竹的声音可以连绵不休地响一整天。

宋朝春节的守岁与后世的守岁不同。

宋朝时期的长辈父母不需要守岁,而他们的孩子则需要守一整夜。

宋朝之所以让小孩子去守岁,还有许多原因,比如小孩子在过年这几天太过吵闹,正好守岁,让他们白天安静的睡觉。

同时也可以避免他们去商贩那里买各种玩意儿,乱花钱。

当然,家长们是不会把这些原因告诉自己家的孩子们。

他们只会向孩子说一句谚语:“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

为了自家父母的长寿,小孩子们小孩子们当然会乖乖的守岁了。

除了守岁,还有拜年的习俗。

“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

去年的春节邢承恩和手下人在租的房子里过的春节,当时条件不允许过的比较简单,今年应该还好过一个年。

许多士大夫由于应酬太多,忙不过来,无法一一登门向亲朋好友、同僚拜年,便委派家人手持自己的名刺也就是名片前往拜贺。

“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

一些富贵人家,因为前来投刺贺年的人多了,便在大门口挂一个红纸袋,上书“接福”二字,接收各方的投刺,类似于信箱。

春节这一天,皇宫内要举行隆重的大朝会。一大清早,皇帝要起身上朝,先虔诚上香,“为苍生祈百谷于上穹”。

随后,还要给太后拜年:“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皇太后陛下,膺时纳佑,与天同休。”

太后再回皇帝:“履新之祐,与皇帝同之。”

然后文武百官向皇帝拜年:“元正令节,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

最后,皇帝答诸大臣:“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

春节这一天,还会有许多其他周边国家的使臣前来祝贺。

包括高丽,西夏等地,这被称之为“排正仗”。

除了举办饮酒作诗活动,还会举行国宴。

有许多教坊司的艺人前来表演歌舞杂剧等文娱节目,这与现代社会的春晚非常类似。

只不过春晚是给全国人民观看的,而教坊司表演的这些文娱活动,仅仅是给皇帝贵族以及官员们看的,平民百姓只能远远的驻足观看。

更有意思的是,宋朝时期的“春晚”还有“难忘今宵”呢。

在文艺表演结束后,会有代表大臣进行发言,苏轼就曾经写过这样一段:

“酒阑金殿,既均湛露之恩;漏减铜壶,曲尽风流之妙。望彤墀而申祝,整翠袖以言归。再拜天阶,相将好去。”

致辞完毕,这次晚会才算圆满结束。

春晚的存在,就是要打造普天同庆,盛世欢歌的节日景象。

不管是在宋代,还是如今,都是如此!

邢承恩只是吩咐下去大家一起好好过个年吧,物资早就在准备,邢国举等人会把一切安排好。

程潇管家已经把府里的事情都做了安排,老人家有经验这些事情一一吩咐下去,自然有家仆按吩咐办,府里的气氛顿时焕然一新。

安平基地初创其他都可以简陋一些,但是坞堡在前期必须修建,这不是为了邢承恩个人享乐修建,而是安平基地的安全需要。

邢承恩原本只是想修个房子住就可以了,但是王进和邢国举等人都不同意。

三万多人的移民需要一个防御建筑,在城池短时间无法修建的情况下坞堡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于是作为琉求最高长官,邢承恩的居所被下边人修建成了一个坞堡,占地足有三十多亩。

当然只是占地,目前内院修好能住的只有一个三重庭院。

邢承恩计划像琉求移民的时候砖瓦木料也一批批买来不少,后来交易时也陆陆续续买了不少,后来有水泥的加成,坞堡修建速度很快,现在暂时已经可以住人了。

坞堡围墙高达三丈,异常厚实,上面还有箭垛女墙,高高的门楼上面还有瞭望台,整个儿就是一座微型城池。

坞堡东西宽一百四十米,南北长一百六十米。

分为外院,中院,内院,共五进。

大小建筑几十座,房间多的邢承恩也不知道有多少。

其中外院占地十亩左右,营房修成四层小楼,就是后世的宿舍模样,专供近卫和私兵居住,房中设置有上下铺,每房可住十人,这样下来可住两万五千人。

营房与围墙之间,是宽约十五米的口子型训练场,一圈下来刚好五百米,用来练兵和五公里跑步训练。

中院有三十多个房间,占地十亩左右,亭台楼阁,花园堂廊俱全,还有一些开辟的菜地等等。

内院规划有好几个院子,那些都是精细活还没有开始修建,甚至中院也只是规划了出来,修建还需要慢慢来。

整个建筑,有种简约厚重的恢宏风度,没有江南那种华丽婉约的园林气息。

整个坞堡还是重防御的,现在琉求还是蛮荒之地,安全保障并不高,庄园园林那些暂时不纳入考虑。

受限人手等原因琉求基地前期还修不起来城池。

安平基地一旦遇敌,坞堡就是防御基地,三万多人撤进来就能利用坞堡进行防御。

等未来的城池修建起来,安平基地外围应该也安全了,到时候坞堡的作用就会转换成邢承恩的私人庄园。

坞堡修建完成,管家程潇和晴雪就开始安排家仆收拾内院准备春节之前住进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